轻质酚储罐沉降酚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218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酚储罐酚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炉产生的酚水是一种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液体,酚类物质已被美国国家环保局列为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当中的一种。因酚之毒性威胁于水生生物生长与繁殖,污染饮用之水源,对水体可造成严重污染,酚水在我国的水污染控制中已被列为需重点解决有害废水之一,随着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对酚水的治理逐步加大,在煤化工厂生产煤基二甲醚或甲醇时会有副产轻质酚产生,轻质酚经造气车间煤气水回收岗位回收后(含水量3%-5%)送至成品车间轻质酚储罐进行装车外售。由于轻质酚外售要求合格标准为含水量≤3%,而目前大多采用自然沉降分离和热蒸汽加热分离法,经过轻质酚储罐储存沉降后,罐内下层轻质酚水分最高达到20%以上,不能保证外售轻质酚达到含水量≤3%合格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增加返水装置,保证轻质酚含水量≤3%的轻质酚储罐酚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轻质酚储罐沉降酚水分离装置,包括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罐上设置有进料口,储罐上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计,储罐内设置有加热管线,加热管线的一端设置有蒸汽进口管,蒸汽进口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A,加热管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管,储罐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线A和放净管线,放净管线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B,放净管线的末端设置有返水槽,返水槽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返水液下泵,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流量控制阀B连接,返水槽上设置有出料管线B。

所述的流量控制阀B是气动控制阀。

所述的储罐内的温度控制在7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储存轻质酚的储罐通过蒸汽进口管上的流量控制阀将温度控制在70℃-80℃之间,增加油水分离效果,增加返水收集槽,将储罐内底部沉降的高含水量酚水混合物通过储罐底部放净管线排放至返水槽,然后通过液下泵将返水槽内酚水混合物打到造气车间煤气水分离岗位重新分离后返回储罐,在返水槽的进料管线安装流量控制阀B ,返水槽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返水槽中的液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液位传感器本身产生电压,该电压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B的开闭,从而控制液位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返水槽液位自动控制,该实用新型增加了返水设备,使储罐内轻质酚水分达到含水量≤3%的合格标准。

附图说明

图1轻质酚储罐沉降酚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罐,2-进料口,3-温度检测计,4-加热管线,5-蒸汽进口管,6-流量控制阀A,7-冷凝水出口管,8-出料管线A,9-放净管线,10-流量控制阀B,11-返水槽,12-返水液下泵,13-液位传感器,14-控制器,15-出料管线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结构所示,一种轻质酚储罐沉降酚水分离装置,包括储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罐1上设置有进料口2,储罐1上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计3,储罐1内设置有加热管线4,加热管线4的一端设置有蒸汽进口管5,蒸汽进口管5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A6,加热管线4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管7,储罐1内的温度控制在70℃-80℃,储罐1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线A8和放净管线9,放净管线9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B10,流量控制阀B10是气动控制阀,放净管线9的末端设置有返水槽11,返水槽1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和返水液下泵12,液位传感器13的输出端设置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与流量控制阀B10连接,返水槽11上设置有出料管线B1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轻质酚水从进料口进入到储罐中,储罐的温度控制在70℃-80℃之间,增加油水分离效果,经过静置后,轻质酚从出料管线流出,当储罐的温度高于80℃时,通过蒸汽进口管上的流量控制阀A将蒸汽流量调小,温度低于70℃时,通过蒸汽进口管上的流量控制阀A将蒸汽流量调大;在储罐放净管线的末端增加返水槽,将储罐内底部沉降的高含水量酚水混合物通过储罐底部放净管线排放至返水收集槽,然后通过液下泵将返水槽内酚水混合物打到造气车间煤气水分离岗位重新分离后返回储罐,在返水槽的进料管线安装流量控制阀B,返水槽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返水槽中的液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液位传感器本身产生电压,该电压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B的关闭,返水槽中的液位降低到设定的高度时,液位传感器本身产生另一种电压,该电压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B的打开,从而控制液位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返水槽液位自动控制,该实用新型提高了储罐温度、增加了返水设备,将储罐内底部沉降的高含水量酚水混合物重新循环至煤气水分离岗位成型分离后再返回储罐,从而使储罐内轻质酚水分达到含水量≤3%的合格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