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615阅读:4627来源:国知局
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应釜蜂窝式夹套。本新型实用结构适用于用汽、水、有机热媒等加热或降温的反应釜外壁夹套。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企业广泛应用化学反应设备,反应釜内的物料反应常常需要加热升温或冷却降温,这就需要在釜的外壁做成一层“夹套”,和釜壁形成一个封闭腔体,往其中通入蒸汽、水及其它热媒或冷媒,冷热媒通过釜壁与釜内的物料进行热量交换,从而给釜内的物料加热或降温。

通常,用于通入冷热媒的反应釜夹套是比反应釜大一圈的相似形体,分段与反应釜外壁焊接成封闭腔体。通入冷热媒尤其是水蒸汽都有一定压力,如内筒设计压力-0.1MPa,夹套设计压力0.6MPa,效容积6立方米的反应釜,其壁直径在壁厚14mm;底部是Dg1800×16的椭圆封头,壁厚16mm,其外夹套封头是Dg2000×8mm,在夹套封头上端周边向内煨弯,然后和釜体筒壁焊接在一起,形成腔体,使用过程中通入冷或热媒(蒸汽等)产生压力,蒸汽压力0.6MPa,夹套表面积约4.5平方米,蒸汽作用在夹套内壁上的总压力约2700千牛,而且随升降温需要冷热媒交替充入和排放,夹套外壁相应膨胀和收缩,釜壁与夹套的焊缝处承受很大交变应力,次数增多产生裂纹,修理后裂纹发生次数持续增多,大修更换夹套,一、二年后问题重又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蜂窝式夹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环绕设置在反应釜筒体外围,所述夹套包括夹套本体,所述夹套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空腔,外侧形成有凹坑,所述凹坑分布在相邻的空腔之间;

所述凹坑的外底面紧贴反应釜筒体外壁,所述空腔的内腔底面与反应釜筒体外壁间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空腔与相邻的空腔互通。

优选地,所述凹坑分布在空腔的四角,所述凹坑的中心设置有透孔。

优选地,每个空腔四个角上的透孔的连线呈菱形。

优选地,每个小空腔的形状类似菱形。

更优选地,所述菱形大小为:对角分别为60°和120°,边长70mm。

优选地,夹套本体通过所述透孔与反应釜筒体外壁焊接。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内腔底面与反应釜筒体外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空腔的腔壁为凹弧面或者局部球面。

优选地,夹套本体分段安装在反应釜筒体外壁上,每段夹套的收口处焊接在反应釜筒体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夹套本体布满空腔和凹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反应釜整体式夹套在充汽排气过程对应膨胀和收缩致夹套和釜壁之间的焊缝时常产生裂纹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总压力得到均匀分散,充压时外夹套变形幅度明显变小;每个小空腔体积很小,安全性更高;外夹套和釜体之间的间隙由原来的100mm缩小到10mm,甚至贴合,外夹套的总容积只有不到原来1/10,冷却水循环更快;通蒸汽加温或通冷冻水降温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环绕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蜂窝式夹套上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示意图;

其中,1-空腔;2-凹坑;3-腔壁;4-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反应釜蜂窝式夹套,环绕设置在反应釜筒体外围,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夹套包括夹套本体,所述夹套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空腔1,外侧形成有凹坑2,所述凹坑2分布在相邻的空腔1之间;所述凹坑2的外底面紧贴反应釜筒体外壁,所述空腔1的内腔底面与反应釜筒体外壁间有间隙。

所述空腔1与相邻的空腔1互通。所述凹坑2分布在空腔1的四角,所述凹坑2的中心设置有透孔4。

每个空腔1四个角上的透孔4的连线呈菱形。相当于构成了每个空腔1的大小,当凹坑2的中心设置有透孔4,菱形大小为对角分别为60°和120°,边长70mm时,在Dg2000型号的椭圆封头上可形成排列1280多个空腔1(椭圆封头上接料口与接料口周围不设有蜂窝式夹套),形似蜂窝。夹套本体通过所述透孔4与反应釜外壁焊接,形成“蜂窝夹套”。夹套本体通过所述透孔4与反应釜筒体外壁焊接。

所述空腔1的内腔底面与反应釜筒体外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空腔1的腔壁3为凹弧面或者局部球面。

可在反应釜筒体外壁上安装多段夹套本体,每段夹套的收口处焊接在反应釜筒体外壁上。

所述夹套本体布满空腔1和凹坑2。

由于每个空腔1是边长70mm、对角60°的菱形,承压面积约40平方厘米,当蒸汽压力是0.6MPa时,菱形小面积上总压力只有约2.4千牛左右,总压力得到均匀分散,充压时外加套变形幅度也明显变小。每个小空腔1体积很小,安全性更高;外夹套和釜体之间的间隙由原来的100mm缩小到10mm,外夹套的总容积只有不到原来1/10,冷却水循环更快;通蒸汽加温或通冷冻水降温正常。

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蜂窝式夹套上还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如图4所示,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本实用新型夹套中设置与现有技术夹套中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设置类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