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61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一级处理后的废水仍不宜排放,还须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一般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某种特殊的污染物质,如除氟、除磷等,属于深度处理。

目前的一级处理装置效果较差,有的通过沉淀实现一级处理,沉淀的方式一方面不充分,污水流动时,易造成已沉淀的杂质跟随水流流动而再次污染水流,另一方面沉淀所需时间较长,处理效率低下;还有一些通过设置过滤层实现一级处理,而过滤层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理或更换,耗时费力且阻断污水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一级处理装置采用沉淀或设置过滤层处理污水而造成水质较差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污水处理池、二级污水处理池和三级污水处理池,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内设有转筒和可带动转筒转动的转轴,所述转筒包括内筒和与内筒共用一底盖且位于内筒外侧的滤筒,所述内筒的顶部设有内筒顶盖,滤筒的顶部设有滤筒顶盖,且内筒顶盖所在水平面低于滤筒顶盖所在水平面,所述内筒外壁和滤筒内壁之间以及内筒顶盖与滤筒顶盖之间形成相通的空腔;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的池底设有顶部具有箱盖的污泥收集箱,所述转筒的底部穿过箱盖并位于污泥收集箱内,所述内筒与滤筒之间的底盖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污泥出口;所述转轴由一级污水处理池的底部穿入并穿过污泥收集箱与内筒顶盖固定;还包括污水进管和出水管,所述污水进管由一级污水处理池的顶部穿入并穿过滤筒顶盖而与内筒顶盖和滤筒顶盖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设置在一级污水处理池下方的出水口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启动转轴旋转,通过共用底盖形成一体的内筒和滤筒则在转轴的转动下同步旋转,同时,需要进行处理的污水从污水进管进入内筒顶盖和滤筒顶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沿着内筒的外壁流下。内筒和滤筒高速旋转使得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被甩至滤筒内壁,水流可经滤筒过滤进入转筒与一级污水处理池形成的空腔内并在该空腔内储存,然后通过出水口及出水管流入二级污水处理池内进行下一步处理。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经滤筒拦截留在内筒外壁和滤筒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在其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落至内筒和滤筒之间的底盖上并通过污泥出口进入污泥收集箱内,实现污水中的固液分离。

还包括污泥排放装置,所述污泥排放装置包括两刮板、污泥排放口、漏斗和污泥排放管,所述刮板对称设置在污泥收集箱内的转轴外壁上,且刮板的底部与污泥收集箱的底部接触;所述污泥排放口位于污泥收集箱的底部,且一级污水处理池的池底设有与污泥排放口对应的开口,所述漏斗位于开口下方并与污泥排放管连通。在转轴带动转筒旋转的过程中,设置在转轴外壁上的刮板跟随转轴一起转动,由于刮板的底部与污泥收集箱的底部接触,因此,刮板可将落入污泥收集箱内的污泥刮至污泥排放口进行实时清理,污泥经污泥排放口及开口落入漏斗中,最终经污泥排放管排出。

所述污泥排放口为两个,并以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污泥收集箱的底部。相比于一个污泥排放口,两个污泥排放口可缩短污泥的行进路程,尤其是在污泥量大的情况下,可提高污泥排放的效率。

所述污泥排放口为长条形的矩形孔,且两端分别靠近转轴外壁和污泥收集箱内壁。这样设置可保证大范围的污泥均可被刮板刮至污泥排放口,有利于彻底排放污泥。

所述污泥收集箱为圆筒形,可保证污泥收集箱的底部为圆形,不存在死角,有利于彻底清除污泥。

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内位于出水口的一侧设有过滤层。通过过滤层可进一步对离心处理后的水流进行过滤,提高一级污水处理的质量。

所述过滤层与转筒之间的一级污水处理池的池底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污泥排放管连通,且排污口处的污泥排放管上设有阀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一级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旋转的滤筒而使污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实现固液彻底分离,一方面可避免水流流动过程中已沉淀的杂质重新进入水流而形成二次污染,在保证水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另一方面,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经滤筒拦截,最终在其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落至污泥收集箱内,不会造成滤筒堵塞,不需要清理,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污泥排放装置,使得固体杂质一旦落入污泥收集箱内,即可被跟随转轴转动的刮板刮至污泥排放口,经漏斗和污泥排放管排出,不需要阻断污水处理即可清理固体杂质,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3.通过在一级污水处理池内设置过滤层对离心处理后的水流进行过滤,提高一级污水处理的质量,减轻一级处理后水流中残存固体杂质对二级污水处理池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污泥收集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一级污水处理池,2-滤筒,3-内筒,4-箱盖,5-污泥收集箱,6-底盖,7-漏斗,8-转轴,9-污泥排放管,10-阀门,11-出水口,12-出水管,13-排污口,14-刮板,15-污泥出口,16-过滤层,17-滤筒顶盖,18-内筒顶盖,19-污水进管,20-污泥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污水处理池1、二级污水处理池和三级污水处理池,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1内设有转筒和可带动转筒转动的转轴8,所述转筒包括内筒3和与内筒3共用一底盖6且位于内筒3外侧的滤筒2,所述内筒3的顶部设有内筒顶盖18,滤筒2的顶部设有滤筒顶盖17,且内筒顶盖18所在水平面低于滤筒顶盖17所在水平面,所述内筒3外壁和滤筒2内壁之间以及内筒顶盖18与滤筒顶盖17之间形成相通的空腔;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1的池底设有顶部具有箱盖4的污泥收集箱5,所述转筒的底部穿过箱盖4并位于污泥收集箱5内,所述内筒3与滤筒2之间的底盖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污泥出口15;所述转轴8由一级污水处理池1的底部穿入并穿过污泥收集箱5与内筒顶盖18固定;还包括污水进管19和出水管12,所述污水进管19由一级污水处理池1的顶部穿入并穿过滤筒顶盖17而与内筒顶盖18和滤筒顶盖17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出水管12与设置在一级污水处理池1下方的出水口11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启动转轴8旋转,通过共用底盖6形成一体的内筒3和滤筒2则在转轴8的转动下同步旋转,同时,需要进行处理的污水从污水进管19进入内筒顶盖18和滤筒顶盖17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沿着内筒3的外壁流下。内筒3和滤筒2高速旋转使得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被甩至滤筒2内壁,水流可经滤筒2过滤进入转筒与一级污水处理池形成的空腔内并在该空腔内储存,然后通过出水口11及出水管12流入二级污水处理池内进行下一步处理。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经滤筒2拦截留在内筒3外壁和滤筒2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在其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落至内筒3和滤筒2之间的底盖6上并通过污泥出口15进入污泥收集箱5内,实现污水中的固液分离。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还包括污泥排放装置,所述污泥排放装置包括两刮板14、污泥排放口20、漏斗7和污泥排放管9,所述刮板14对称设置在污泥收集箱5内的转轴8外壁上,且刮板14的底部与污泥收集箱5的底部接触;所述污泥排放口20位于污泥收集箱5的底部,且一级污水处理池1的池底设有与污泥排放口20对应的开口,所述漏斗7位于开口下方并与污泥排放管9连通。在转轴8带动转筒旋转的过程中,设置在转轴8外壁上的刮板14跟随转轴8一起转动,由于刮板14的底部与污泥收集箱5的底部接触,因此,刮板14可将落入污泥收集箱5内的污泥刮至污泥排放口20进行实时清理,污泥经污泥排放口20及开口落入漏斗7中,最终经污泥排放管9排出。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污泥排放口20为两个,并以转轴8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污泥收集箱5的底部。相比于一个污泥排放口,两个污泥排放口20可缩短污泥的行进路程,尤其是在污泥量大的情况下,可提高污泥排放的效率。

污泥排放口20为长条形的矩形孔,且两端分别靠近转轴8外壁和污泥收集箱5内壁。这样设置可保证大范围的污泥均可被刮板14刮至污泥排放口20,有利于彻底排放污泥。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污泥收集箱5为圆筒形,可保证污泥收集箱5的底部为圆形,不存在死角,有利于彻底清除污泥。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级污水处理池1内位于出水口11的一侧设有过滤层16。通过过滤层16可进一步对离心处理后的水流进行过滤,提高一级污水处理的质量。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过滤层16与转筒之间的一级污水处理池1的池底设有排污口13,所述排污口13与污泥排放管9连通,且排污口13处的污泥排放管9上设有阀门10。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