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雾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77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雾吸收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雾吸收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酸雾吸收塔。



背景技术:

酸雾,通常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10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中包括硫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所形成的酸雾。

在对酸雾过滤的时候需要用到酸雾吸收塔,现有的酸雾吸收塔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中和才能使酸雾达到净化的效果,这样的方式时间较长,所以更多的酸雾吸收塔进行中和,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酸雾净化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雾吸收塔,具备增加了酸雾净化效率的优点,解决了市场上的酸雾吸收塔净化时间长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酸雾吸收塔,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回收箱,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塔体,所述塔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端与回收箱的左侧连通,所述塔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联轴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塔体内壁的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的顶部与轴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塔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碱液箱,所述塔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底部与碱液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底部贯穿至塔体的内部与第三水管连通,所述塔体的左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输送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贯穿至塔体的内部与喷头连通,所述塔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风机、水泵和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通过固定件与塔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塔体顶部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水管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所述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右侧与塔体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碱液箱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水斗顶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回收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控制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包括第一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层的正表面设置有硅胶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板包括第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板网过滤层,所述板网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丝网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背面与塔体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器、电机、转轴、轴承、叶片、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碱液箱、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解决了市场上的酸雾吸收塔净化时间长和效率低的问题,增加了酸雾净化的效果,从而减少了酸雾净化的时间,增加了酸雾吸收塔净化的效率,降低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箱的设置,起到对于过滤完成后的碱水进行回收的作用,降低了用于中和酸雾的碱水泄露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发生,通过风机的设置,起到把酸雾输送到塔体内部的作用,通过输送管的设置,起到避免了酸雾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泄露的现象,通过连接块的设置,起到固定第三水管位置的作用,避免了第三水管出现掉落的现象,通过支撑块的设置,起到固定风机位置的作用,避免了风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增加了风机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进水斗的设置,起到便于对碱液箱的内部进行加碱液的作用,通过盖板的设置,起到避免了碱液箱内部的碱液与空气接触的作用,通过出液管的设置,起到便于回收箱内部的碱液流出的作用,板网过滤层通常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交错叠置,丝网过滤层通常由聚乙烯或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板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固定板、2支撑腿、3回收箱、4塔体、5出水管、6支撑板、7电机箱、8电机、9转轴、10轴承、11叶片、12第一过滤板、13碱液箱、14水泵、15第一水管、16第二水管、17第三水管、18风机、19输送管、20第二过滤板、21喷头、22控制器、23连接块、24支撑块、25进水斗、26盖板、27出液管、28控制阀、29第一活性炭过滤层、30硅胶过滤层、31第二活性炭过滤层、32板网过滤层、33丝网过滤层、34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酸雾吸收塔,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固定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回收箱3,通过回收箱3的设置,起到对于过滤完成后的碱水进行回收的作用,降低了用于中和酸雾的碱水泄露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发生,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塔体4,塔体4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右端与回收箱3的左侧连通,塔体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电机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4,定位块34的背面与塔体4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7,电机箱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贯穿至支撑板6的顶部通过联轴器与转轴9固定连接,塔体4内壁的顶部设置有轴承10,转轴9的顶部与轴承10的底部活动连接,转轴9的表面设置有叶片11,叶片1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2,第一过滤板12包括第一活性炭过滤层29,第一活性炭过滤层29的正表面设置有硅胶过滤层30,第二过滤板20包括第二活性炭过滤层31,第二活性炭过滤层31的顶部设置有板网过滤层32,板网过滤层32通常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交错叠置,板网过滤层32的顶部设置有丝网过滤层33,丝网过滤层33通常由聚乙烯或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塔体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碱液箱13,碱液箱13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水斗25,通过进水斗25的设置,起到便于对碱液箱13的内部进行加碱液的作用,进水斗2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6,通过盖板26的设置,起到避免了碱液箱13内部的碱液与空气接触的作用,盖板26底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水斗25顶部的横截面积,回收箱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27,通过出液管27的设置,起到便于回收箱3内部的碱液流出的作用,出液管27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阀28,控制器22与控制阀28电性连接,塔体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4,水泵14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水管15,第一水管15的底部与碱液箱13顶部的右侧连通,水泵14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水管16,第二水管16的底部贯穿至塔体4的内部与第三水管17连通,第三水管17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通过连接块23的设置,起到固定第三水管17位置的作用,避免了第三水管17出现掉落的现象,连接块23的顶部通过固定件与塔体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塔体4顶部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水管16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风机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4,通过支撑块24的设置,起到固定风机18位置的作用,避免了风机18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增加了风机18使用时的稳定性,支撑块24的右侧与塔体4的左侧固定连接,塔体4的左侧设置有风机18,通过风机18的设置,起到把酸雾输送到塔体4内部的作用,风机18的输出端连通有输送管19,通过输送管19的设置,起到避免了酸雾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泄露的现象,输送管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0,输送管19远离风机18的一端贯穿至塔体4的内部与喷头21连通,塔体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于风机18、水泵14和电机8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22的设置,起到控制风机18、水泵14、电机8和控制阀28的作用,达到了自动化的效果。

使用时,通过控制器22控制风机18、水泵14、电机8和控制阀28运转,通过风机18抽取酸雾进入到输送管19的内部,通过第二过滤板20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输送到塔体4的内部,通过电机8带动转轴9转动,通过转轴9带动叶片11进行旋转,通过叶片11上的第一过滤板12进行第二次过滤,通过水泵14抽取碱液箱13内部的碱液运输到第三水管17的内部喷洒出来,对塔体4内部的酸雾进行中和,然后通过支撑板6的顶部通孔流到塔体4的底部,通过出液管27流到回收箱3的内部进行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该酸雾吸收塔,通过设置控制器22、电机8、转轴9、轴承10、叶片11、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20、碱液箱13、水泵14、第一水管15、第二水管16和三水管17,解决了市场上的酸雾吸收塔净化时间长和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