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容器及利用该离心机容器的基质血管成分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7672发布日期:2019-02-10 13:1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离心机容器及利用该离心机容器的基质血管成分分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机容器、一种利用该离心机容器的离心分离方法、及一种用于利用该离心机容器的基质血管成分(svf)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美容或治疗目的,可从脂肪组织分离出基质血管成分(svf,stromalvascularfraction)。为了从脂肪组织分离出svf,根据需要引入洗涤液、酶或类似物,之后是利用离心机的若干离心分离阶段。

当利用一般的离心机分离svf时,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在采用侧部流道的离心机容器中,svf分离效率低。

这归因于如下事实,即在离心机容器旋转过程中,侧部流道不旋转。为详细说明svf分离过程,借助离心机的离心力对混合有脂肪、酶及生理盐水的液体进行离心分离,使得svf与其它物质分离成各个层,因此在侧壁上形成多层结构。此时,离心机容器及其侧壁上积聚的层在离心分离过程中继续旋转,而连接到中心流道的侧部流道不旋转(参见图9a)。从多个分离层的视角看,上述多个分离层是静止的,而侧部流道旋转(参见图10a)。因此,发生所谓的“搅拌效应(stirringeffect)”,其中,已分离的物质层被侧部流道搅拌,引起已分离svf的一部分与其它物质重新混合,导致svf分离效率下降。

换言之,对于通过离心分离从脂肪组织分离svf,然后将残留脂肪组织排放到外部,侧部流道是必需的,但侧部流道也妨碍svf分离。

第二,svf的生产率低。

如韩国专利no.10-1316573和pct公布文献no.wo2008-133874中所述的,存在在一般离心机容器的侧壁或底表面上向外突出的凸叶(robe),且已分离物质积聚在突出的凸叶上。在这些示例中,从侧壁向外突出的凸叶仅从离心机容器的整个侧壁的一部分突出。然而,由于借助离心机旋转而分离出的物质从径向上的各个角度产生,因此在不存在突出的凸叶的角度处所产生的物质没有很好地聚集到突出的凸叶,因此生产率低。

第三,从容器侧壁移除粘性svf是困难的。

svf具有粘性。当离心机分离svf时,由于离心力,svf粘附到侧壁而不是离心机容器的底部。需要特定结构以有效移除粘附到侧壁的svf。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人已在韩国专利申请公布文献no.10-2016-0006076中提出一种从各个角度沿径向突出的离心机容器。这个申请为其内的物质提供具有恒定横截面积的流道,通过容器的重复旋转和停止,借助于向流道施加快速液流,可移除上述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流道内的svf。

第四,不容易重复地使用、替换和处理容器。

医疗技术领域内的离心机容器应该在使用一次后即丢弃。因此,频繁更换容器是必要的,因而,附接和拆离容器容易、生产简单、产品单价低是优选的。容器的复杂外观可使安装和拆除不便,并引起已组装部件之间发生泄漏。当考虑到离心机的特点时,当然需要离心机保持良好紧密性。

(专利文献1)kr10-2016-0006076a1

(专利文献2)kr10-1316573b1

(专利文献3)wo2008-133874。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意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详细而言,本发明提出一种离心机容器,能够通过其旋转而离心分离,在离心分离过程中移除特定部分,并在不降低svf分离效率的情况下执行引入外来物质的过程。特别地,本发明意图提出一种实质消除搅拌效应的离心机容器。

另外,本发明意图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最终获得的svf的生产率的离心机容器。

进一步地,本发明意图提供一种离心机容器,其在一次使用后容易地移除并重新安装,并具有良好的紧密性,制造难度低,以及制造成本低。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心机容器,其可包括:可旋转的主体单元(300);封盖所述主体单元(300)的封盖部件(200);以及设置在所述封盖部件(200)内的连接部件(100),其包括与所述主体单元(300)的内部流体连通的多个连接管(111,112),其中,所述主体单元(300)可以包括:侧容纳部(310),其通过所述主体单元(300)的至少一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在所述主体单元(300)的侧表面上;以及板(150),其具有定位于所述侧容纳部(310)上的径向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侧容纳部(310)优选地在所有方向上沿径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板(150)是回转体,使得在所述主体单元(300)旋转过程中,即使所述板(150)不旋转时也不发生搅拌效应。

优选地,与所述多个连接管(111,112)中的一个连接管(112)流体连通的侧部流道(152)设置在所述板(150)内部。

还优选地,所述多个连接管(111,112)中的另一连接管(111)的端部到达所述主体单元(300)的下部主体(303)。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100)还包括连接管壳体(115),所述多个连接管(111,112)中的所述另一连接管(111)通过中心流道(120)到达所述主体单元(300)的下部主体(303),所述中心流道(120)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壳体(115)的内部,所述一个连接管(112)通过位于所述连接管壳体(115)和所述中心流道(120)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侧部流道(152)流体连通,以及侧部流道开口(151)设置在所述板(150)的中心处,所述侧部流道开口(151)将所述连接管壳体(115)和所述中心流道(120)之间的空间连接于所述侧部流道(152)。

还优选地,所述离心机容器的外部和所述侧容纳部(310)的内部通过所述连接管(112)和所述侧部流道(152)流体连通。

还优选地,容纳于所述侧容纳部(310)内的物质通过所述一个连接管(112)和所述侧部流道(152)排放到所述离心机容器外部,所述离心机容器外部的物质引入所述侧容纳部(310)。

还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壳体(115)的上部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壳体(115)的下部部分的直径,所述中心流道(120)插入并耦接到所述连接管壳体(115)的上部部分,以及所述侧部流道开口(151)插入并耦接到所述连接管壳体(115)的下部部分。

还优选地,所述侧容纳部(310)从所述主体单元(300)的上部部分、中间部分、或下部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

还优选地,所述主体单元(300)包括上部主体(301)、中间主体(302)及下部主体(303),所述上部主体(301)的直径沿向上方向逐渐增加,以及所述侧容纳部(310)是所述上部主体(301)的具有增大直径的径向外部部分。

还优选地,所述下部主体(303)的直径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多个搅拌构件(360)定位在所述下部主体(303)的内表面上,以及优选地所述多个搅拌构件(360)设置为形成朝所述主体单元(300)的旋转轴线中心定向的多个行。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离心机容器的离心分离方法,其可包括步骤:当所述主体单元(300)通过所述离心机容器的旋转而旋转时,将所述离心机容器内部的物质分离,其中所述物质积聚在所述侧容纳部(310)内,在分离过程中当所述主体单元(300)旋转时所述板(150)不旋转,由此阻止被分离且积聚在所述侧容纳部(310)内的物质的搅拌效应。

在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离心分离方法的svf分离方法,其可包括步骤:(a)通过所述多个连接管(111,112)中的第一连接管(111)将脂肪组织引入所述主体单元(300);(b)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供应洗涤液,并利用所述离心分离方法进行离心以将所述脂肪组织分离成已洗涤脂肪组织和污物;(c)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从所述主体单元(300)移除污物;(d)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供应酶、搅拌、并利用所述离心分离方法进行离心以将所述已洗涤脂肪组织分离成已消化脂肪组织和初次水溶液;(e)通过所述多个连接管(111,112)中的第二连接管(112)从所述主体单元(300)移除所述已消化脂肪组织;(f)通过经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供应洗涤液以及利用所述离心分离方法进行离心,将所述初次水溶液分离成svf和二次水溶液,其中svf粘附到所述侧容纳部(310);(g)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12)从所述主体单元(300)移除所述二次水溶液;(h)经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供应少量洗涤液以及然后重复旋转和停止所述离心机容器,由此借助惯性将粘附到所述侧容纳部(310)的svf沉淀到所述下部主体(303);以及(i)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11)抽取出沉淀在所述下部主体(303)内的svf。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离心机容器,其具有包括侧部流道的板。

借助于这种构造,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之一是在离心分离过程中,位于离心机容器侧壁上的多层结构不被搅拌,因此,在将沉淀在侧壁上的一些组分可选择性地排出的同时,实质消除搅拌效应。

另外,由于已分离的svf聚集于在所有方向上沿径向定位的侧容纳部内,因此提供高svf生产率。

另外,闭锁开口板或类似物的存在,使得方便附接和拆离,制造容易且紧密性良好,并且还提供低制造成本。

而且,作为检验测试的结果,确认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生产率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装置的生产率和稳定性,如图13至15所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线a-a’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连接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连接部件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图7和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离心机容器的立体图。

图9和10是说明用于消除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搅拌效应的特点的概念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svf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svf分离方法的示意图。

图13至15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svf分离与利用传统仪器的svf分离的检验测试结果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

1.离心机容器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安装在离心机内。离心机通常包括动力构件、多个包袋、控制单元及显示装置等,上述动力构件提供旋转动力,上述多个包袋连接到离心机容器以在包袋内容纳待分离物质及添加剂、以及已分离物质或污物,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操作,上述显示装置用于输出操作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可应用于任何种类的离心机,因此,在此对离心机将不再赘述。

下文,将参照图1至6详述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

1.1连接部件100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包括连接部件100、封盖部件200及主体单元300。

第一连接管111、第二连接管112、密封构件壳体113、连接管壳体115、及闭锁开口板(latchingjaw)119均定位于连接部件100的上部部分上。虽然图中示出连接部件100包括两个连接管111和112,但也可提供两个或更多连接管。

设置在连接部件100上的多个连接管111和112通过单独管道或类似物连接到离心机的包袋。借助于这种构造,使用者能将分析物或添加剂输入离心机容器内,或将已分离物质或污物移出离心机容器。

多个连接管111和112与主体单元300内部的空间流体连通,以下将详述流道构造。

密封构件壳体113将密封构件130定位在其内,以使密封构件130免受外部影响。密封构件130可包括第一密封构件131、第二密封构件132及第三密封构件133(参见图2),并可分别由弹性构件、陶瓷构件及磁性构件制成,以增加紧密性。

连接管壳体115包括流道,多个连接管111和112通过上述流道与主体单元300内部的空间流体连通,并且连接管壳体115也保护上述流道免受外部影响。

连接管壳体115构造成使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成阶梯状,且第一连接管111连接到上部部分,第二连接管112连接到下部部分。当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成阶梯状时,这表示连接管壳体115的上部内径和下部内径构造成彼此不同,这使得中心流道120易被插入上部部分内,也使得具有定位于其内的侧部流道开口151的上部板150的突出部被插入下部部分内,因此使得容易组装,同时保持紧密性(参见图3)。

闭锁开口板119是指当离心机容器安装到离心机上时将离心机闭锁的部分,它作用为辅助将离心机容器设定在离心机内的合适位置。当安装离心机容器以便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将离心机闭锁到闭锁开口板119而容易地安装离心机,并且也可通过释放闭锁开口板119而容易分离离心机。

连接部件100的下部部分插入主体单元300内部的空间内,并由封盖部件200和密封构件130相对于外部密封。圆形的板150定位于连接部件100下面。板150的径向端部定位于侧容纳部310内。在附图中,示出板150具有圆形平面,也即板150本身呈扁平圆柱体形状,但是,任何回转体均可使用。下文将对此详细说明。

侧部流道152设置于板150内部,以提供通过第二连接管112的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板150的优点之一是设置于板150内部的侧部流道152可直接连接到侧容纳部310。因此,可获得另一优点,使得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112排出借由离心分离过程按顺序沉淀在侧容纳部310内的物质中的一些,且在排出过程和离心分离过程中,作为回转体的板150不对收集在侧容纳部310内的溶液引发搅拌效应,使得未与排出口接触的最外沉淀层不被搅动。下文将参照图9和10对此详细讨论。

1.2.封盖部件200

封盖部件200是指安置于主体单元300的上部部分上的部分。

开口210位于封盖部件200的上部中心处。开口210构造为,使得具有定位于其内的侧部流道的上部板150的突出部插入并与开口210耦接,且中心流道120穿过开口210。

密封部件安置部件230从开口210沿径向向外定位,且密封构件130安置于密封部件安置部件230上。

向上突出的主体连接部240在封盖部件200的径向外部定位。在主体连接部240的下部部分上设置沟槽,且主体单元300的封盖连接部340插入沟槽内,由此提高离心机容器的耐用性,并阻止旋转过程中封盖部件200分离。

1.3.主体单元300

主体单元300可划分成上部主体301、中间主体302及下部主体303(参见图3)。

侧容纳部310从上部主体301沿径向向外定位。侧容纳部310是指从主体单元300至少沿径向向外突出的部分。在离心机操作过程中,离心机容器内已分离的物质因离心力作用而开始自然地积聚到侧容纳部310内。当离心机旋转完成时,低粘度物质将因重力而下降,并流到下部主体303的下部容纳部330,而高粘度物质(例如svf)保留在侧容纳部310内。

优选地,侧容纳部310的壁部沿径向向外突出,并平滑连接到主体单元300的壁部。也即,优选地,上部主体301和中间主体302平滑连接。在这种示例中,在中间主体302或下部主体303内分离的物质可自然地输送到上部主体301的侧容纳部310。尽管在图3中示出中间主体302的直径是不变的,但该直径可以是不同的,只要中间主体302平缓连接到上部主体301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侧容纳部310在所有方向上(也即,在360度方向上)沿径向向外延伸。当仅突出部分中的一部分延伸时,它将呈部分地容纳svf的传统突出部分的形式。然而,当突出部分在所有方向上沿径向向外延伸时,不管通过离心而分离svf的方向如何,均可容纳svf,由此就可预期较高的生产率。

下部容纳部330定位于下部主体303的端部处,中心流道120连接到下部容纳部330的内部。借助于这种构造,积聚在下部容纳部330内的物质可排出到离心机容器的外部(参加图12c和12j)。

多个搅拌构件360定位于下部主体303的内表面上,即下部主体303的底表面上。优选地,多个搅拌构件360设置为形成朝向主体单元300的旋转轴线中心的多个行。图2示出三行且每行五个的搅拌构件360,但数量和设置可改变。

同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侧容纳部310定位于上部主体301内,但侧容纳部定位于中间主体或下部主体内的另一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在上述示例中,板应该也定位于侧容纳部所定位的中间主体或下部主体内。

1.4.流道

将进一步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流道。如本文所用的,“流道”是指位于离心机容器的外部与主体单元300的内部之间的流体连通路径。

本发明采用两个独立流道。

第一流道包括第一连接管111和中心流道120,第一流道的端部定位于下部容纳部330处。第二流道包括第二连接管112、连接管壳体115的径向外部区(也即,中心流道120的外部区)、侧部流道开口151及侧部流道152。第二流道的端部定位于侧容纳部310内。在这种示例中,侧部流道开口151呈弯折90度以连接第二连接管112和侧部流道152的形状(参见图5和6)。

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彼此独立。特别地,当从连接管壳体115内部观察时,中心流道120定位于最接近中心处,因此构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形成在作为边界的中心流道120的壁部的外侧上。因此,两个流道彼此独立。

2.离心机容器的组装方法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优势之处在于该容器设计为在具有良好紧密性的同时也容易组装,因此使得制造难度低且制造成本低。

参照图2说明上述组装方法。

将包括多个连接管111和112、连接管壳体115、闭锁开口板119及密封构件壳体113的连接部100的上部部分一体模制。

第一密封构件131、第二密封构件132及第三密封构件133因其物质不同,因而分别模制,然后将第二密封构件132的上表面插入第一密封构件131的下表面,将第三密封构件133的上表面插入第二密封构件132的下表面,以形成一体化密封构件130。

将密封构件130的上表面(即第一密封构件131的上表面)插入密封构件壳体113的内表面,并将密封构件130的下表面(即第三密封构件131的下表面)安置在封盖部件200的密封构件安置部件230上。在这种示例中,密封构件130的上表面的尺寸和形状形成为匹配密封构件壳体113的内表面,且密封构件130的下表面的尺寸和形状形成为匹配密封构件安置部件230,由此保持密封。

接着,将包括中心流道120和板150的连接部件100的下部部分从下面插入并耦接到由连接部件100的上部部分、密封构件130及封盖部件200形成的组件。详细而言,将中心流道120插入连接管壳体115的上部部分,并将定位有侧部流道开口151的上部板150的突出部插入连接管壳体115的下部部分(参见图3)。

然后,将主体单元300安装到封盖部件200上。也即,将主体单元300的封盖连接部340插入封盖部件200的主体连接部240的下部内,并固定就位。可进一步提供单独的粘接或熔接以便于插入和固定。

3.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心机容器具有位于主体单元的上部主体301内的侧容纳部310。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离心机容器具有位于主体单元的中间主体302内的侧容纳部310。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离心机容器具有位于主体单元的下部主体303内的侧容纳部310。

在图1、7和8所示的所有三个实施方式中,侧容纳部310至少一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优选地,侧容纳部310在所有方向上沿径向向外延伸。进一步地,在所有三个实施方式中,板150的端部均定位于侧容纳部310内。

4.搅拌效应的实质消除

以下将参照图9和10说明根据本发明消除搅拌效应的离心机容器的特性。图9和10a示出现有技术中(或具体地在韩国专利申请公布文献no.10-2016-0006076中)出现的搅拌效应,图10b图示出本发明的一示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内,当离心机操作时,封盖部件200和主体单元300内的待分离物质和主体单元300旋转。在这种情形下,包括在连接部件100中的组件不旋转。也即,包括在连接部件100中的中心流道120、板150及位于板150内部的侧部流道152均不旋转。这是因为连接部件100连接到离心机的通过管道(未示出)等供应物质的物质容纳包袋或类似物。

未设置有板150的现有技术也是同样的情形,因此,如图9a所示,当离心机操作时,主体单元300和包括在主体单元300内的待分离物质旋转,但侧部流道152不旋转。当该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待分离物质被分离成svf或类似物以形成多层结构,且上述多层结构中的物质旋转,但侧部流道152不旋转。

如图10a所示,从已分离的多层的角度相对地看,意味着仅侧部流道152旋转,而上述多层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当侧部流道152重复地浸入多个分离层和从多个分离层移出时,侧部流道152搅拌和扰动上述多层,这致使包括svf的已分离物质中的一些被重新混合,这就降低了分离效率。

然而,在设置有圆形板150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则情况不同。

如图10b所示,从已分离的多层的角度相对地看,仅板150旋转,而多层处于静止状态。然而,仅板150因其圆形形状而在相同三维位置旋转。也即,该板不重新浸入或移出。因此,上述多层不被搅拌或扰动,且包括svf的已分离物质又被重新混合的搅拌效应实质消除。

而且,用于阻止搅拌效应的板150不一定必需是圆形,任何形状均可使用,只要它为回转体形状即可。如本文所用的,“回转体”表示在包含旋转轴线的截面上一直具有恒定形状的几何形状。

例如,尽管板150在图10b中是圆形的,但从多层一方看的截面如方形一样恒定。

板150可为具有三角形截面而非矩形形状的回转体。在这种示例中,板150本身可具有扁圆锥形状(flatconicalshape),且仍旧不引发搅拌效应,这是优选的。

板150可为具有平行六面体截面的回转体。在这种示例中,板150本身将为伞形形状,而且同样地,不引发搅拌效应,这是优选的。

5.利用离心机容器的svf分离方法的说明

下文将参照图11和12说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svf分离方法。

图12a至12j示出参照图11说明的各个步骤,其中在各图底部处添加对应参考标号(s100至s800)。

将脂肪组织通过第一连接管111供应到主体单元300内(s100)。

下一步,将洗涤液通过第一连接管111供应到主体单元300内,然后操作离心机,旋转并搅拌预定时段(s200)。当完成旋转和搅拌时,已洗涤的脂肪组织与包括血或类似物的污物分别分离成上层和下层。将由已分离污物形成的下层通过端部定位于下部容纳部330内的中心流道120排放到外部并移除(s300)。

下一步,供应例如酶,譬如胶原酶,并操作离心机旋转和搅拌预定时段(s400)。当完成旋转和搅拌时,被酶消化的脂肪组织和初次水溶液分别沿径向向内和向外分离。将沿径向向内分离的已消化脂肪组织通过端部位于侧容纳部310内的侧部流道152排放到外部并移除(s500)。

然后,将洗涤液附加地供应到余留初次水溶液,之后,执行旋转和搅拌预定时段(s600)。因此,二次水溶液和svf分别沿径向向内和向外分离。将沿径向向内分离的二次水溶液通过端部定位于侧容纳部310内的侧部流道152排放到外部并移除(s700)。

因此,仅svf余留在侧容纳部310内,因svf的粘性,它保持并定位于侧容纳部310内,也即,svf不向下降落,即使存在其自重也不下降。因此,在通过第一连接管111供应少量洗涤液后,离心机容器重复旋转和停止。因为通过重复的旋转和停止,因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使洗涤液在侧容纳部310内大幅扩散,因而由于给予洗涤液的惯性,svf沉淀在下部主体303内。下一步,通过第一连接管111抽取和收集沉淀在下部主体303内的svf(s800)。

6.检验测试

进行测试以检验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性能。

将从年龄在20和40岁之间的10个男性和女性成年人的腹部和大腿部抽取出的脂肪引入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然后根据参照图11和12说明的方法分离svf。对引入50ml的第一组和引入100ml的第二组进行测试。针对50ml脂肪,将作为酶的50mg胶原酶稀释进50ml哈特曼氏液(hartmann'ssolution)中。

基于根据参照图11和12说明的方法获得的最终产物,计算每1g引入的脂肪所获得的细胞数量(细胞/g)、细胞活力(%)、胶原酶活性(pzu/ml),胶原酶活性也即胶原酶的残留量。利用自动化细胞计数器,执行用于计算上述获得细胞数量和活力的细胞计数。

在当前市场上可购得的传统仪器中,选择了multicha-上述各仪器的每1g引入脂肪所获得的细胞数量(细胞/g)、细胞活力(%)、及胶原酶活性(pzu/ml)已公知,因此,将相应信息与根据本发明的结果加以比较。

(1)获得细胞数量

如图13所示,观察到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时,与由multicha-获得的结果比较,获得2至50倍或更多的细胞。然而,获得细胞数量与由获得的结果相似。

(2)细胞活力

如图14所示,与由获得的结果比较,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上述活力非常好。然而,当与由multi和cha-获得的结果比较时,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的细胞活力相似或略低。

然后,在比较获得细胞数量后,产生以下结果。

与本发明比较,现有技术中的multi显示了获得细胞的数量的一半或更少,但细胞活力略高。与本发明比较,显示了相似数量的获得细胞,但较低的细胞活力。也即,现有技术显示了当获得大量细胞时,活力低,而当活力高时,获得细胞的数量低。

因此,确认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细胞活力与获得细胞数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非常好的最终生产率。

(3)酶残留物

作为如图15所示的胶原酶活性的结果,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离心机容器时,胶原酶残留物的总量是multicha-的平均值的约20%或更少,因此确认它更稳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例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书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