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840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以便满足一些特殊加工的需要。然而,传统的化工用固液分离装置主要是将物料倒入一个大的容器内,然后进行沉淀,最后进行过滤,该种方式分离效率低,增加了加工的时间,并且在过滤时容易导致堵塞现象的发生,影响分离的顺利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所述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上方的集中装置、位于所述集中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离心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进料装置、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右侧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进料装置下方的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过滤装置左侧的杠杆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回收箱、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定位板,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二回收箱、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箱左侧的第一定位杆及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箱右侧的第二定位块,所述集中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集中框、位于所述集中框左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杆及位于所述集中框上方的第一过滤网,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上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右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侧的第四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横板,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离心框、收容于所述离心框内的第二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离心框外侧的支撑环、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一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二定位杆,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四横板、位于所述第四横板上方的定位环、位于所述定位环上方的进料框、位于所述进料框左侧的第一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左侧的第一限定绳、位于所述第一限定绳下方的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四横板右侧的第一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右端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进料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一电缸、位于所述第一电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推动框、位于所述推动框左右两侧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推动框上方的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第一拉线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线上方的第三连接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收容于所述框体内左右两侧的集中块、位于所述集中块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四连接环、限定块、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二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下端的第三滚轮,所述杠杆装置包括第二电缸、位于所述第二电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下方的杠杆、位于所述杠杆下方的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下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上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五支架左侧的第五连接环及位于所述第五连接环下方的第二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能够对固液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分离效率高且快速,并且通过第三过滤网不断的上下移动,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使得分离可以持续稳定的进行,保证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回收装置2、位于所述回收装置2上方的集中装置3、位于所述集中装置3右侧的支架装置4、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4上的离心装置5、位于所述支架装置4上方的进料装置6、位于所述进料装置6右侧的电缸装置7、位于所述进料装置6下方的过滤装置8及位于所述过滤装置8左侧的杠杆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回收箱11、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11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12、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11右侧的第一支撑杆13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上方的定位板14。所述第一回收箱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回收箱1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回收箱11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定位块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12顶靠在所述第一回收箱11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板14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板14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11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2包括第一横板2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上方的第二回收箱23、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箱23左侧的第一定位杆24及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箱23右侧的第二定位块25。所述第一横板2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箱2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回收箱2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回收箱23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21上。所述第一定位杆2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24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回收箱23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块2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块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5顶靠在所述第二回收箱23的侧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集中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31上端的集中框32、位于所述集中框32左侧的第一固定杆33、位于所述集中框32右侧的第一斜板34、位于所述第一斜板34下方的第二固定杆35及位于所述集中框32上方的第一过滤网36。所述第一支架31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定位杆2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1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32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3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32位于所述第二回收箱23的上方,所述集中框32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与所述集中框3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杆3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固定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3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3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34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3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34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二固定杆3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固定杆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5的下端与所述集中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6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过滤网36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过滤网36的下端与所述集中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4包括第二横板41、位于所述第二横板41下方的第三支撑杆42、位于所述第二横板41上方的第四支撑杆43、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2左侧的第三固定杆44、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44右侧的第二支架45、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3左侧的第四固定杆46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43右侧的第三横板47。所述第二横板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板41位于所述定位板14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4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杆4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固定杆4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46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47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离心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转轴52、位于所述转轴52下方的离心框53、收容于所述离心框53内的第二过滤网54、设置于所述离心框53外侧的支撑环55、位于所述转轴52右侧的第一竖杆5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56上的第二定位杆57。所述电机51与电源(未图示)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5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固定杆44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2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5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所述离心框53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离心框5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转轴52的下端与所述离心框5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离心框53贯穿所述定位板1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离心框53可以在所述定位板14上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一斜板34的下端位于所述离心框53的上方,所述离心框5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531,所述第二通孔531与所述离心框53的内部相通,所述离心框53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箱11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网54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过滤网54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54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心框5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531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过滤网54可以对过滤掉的固体废料进行过滤。所述支撑环55呈圆环状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环55的内表面与所述离心框5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55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板14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从而对所述支撑环55及离心框5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竖杆5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5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5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5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杆5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2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5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轴52可以稳定的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装置6包括第四横板61、位于所述第四横板61上方的定位环62、位于所述定位环62上方的进料框63、位于所述进料框63左侧的第一连接环6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环64左侧的第一限定绳65、位于所述第一限定绳65下方的第二连接环66、位于所述第四横板61右侧的第一横杆67、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67右端的第一滚轮68及位于所述进料框63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69。所述第四横板6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板6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611,所述第三通孔611呈圆形。所述定位环6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环6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横板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6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611的上方。所述进料框63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框63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进料框6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环62内且顶靠在所述第四横板61上,所述进料框63位于所述第三通孔611的上方,所述第三通孔611与所述进料框6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环64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64的两端与所述进料框6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66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66位于所述定位环62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环66的两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绳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绳6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66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连接环64及进料框63起到限定的作用,防止所述进料框63发生距离振动。所述第一横杆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67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67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671,所述第一凹槽67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68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68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671内且与所述第一横杆67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68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671内旋转。所述第一弹簧6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进料框6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9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69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9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框63的侧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进料框63起到固定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7包括第一电缸71、位于所述第一电缸7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7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72上方的推动框73、位于所述推动框73左右两侧的固定块74、位于所述固定块74上方的第二弹簧75、位于所述推动框73上方的连接杆76、位于所述连接杆76下方的第二滚轮77、位于所述连接杆76上方的第一拉线78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线78上方的第三连接环79。所述第一电缸71与电源(未图示)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缸7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缸7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7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7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7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71可以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杆7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72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框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框7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推动框73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框7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推动框73贯穿所述第三横板4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框73可以竖直上下移动。所述固定块7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框73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7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74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框7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框7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75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75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7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板47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推动框7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连接杆7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7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推动框73内,所述连接杆76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761,所述第二凹槽76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滚轮77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77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761内且与所述连接杆76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77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76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77顶靠在所述推动框73的内表面上,且可以在所述推动框73内滚动。所述第一拉线78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7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78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环7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78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68上。所述第三连接环79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连接环79的两端与所述进料框6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框体81、位于所述框体81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82、收容于所述框体81内左右两侧的集中块83、位于所述集中块83下方的第三弹簧8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82左侧的第四支架85、位于所述第三弹簧84下方的第三过滤网87、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87下方的第四连接环88、限定块86、位于所述框体81下方的第二竖杆89、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89下端的第三滚轮80。所述框体8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框体8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框体8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611的下方,使得物料从所述第三通孔611进入到所述框体81内,所述第四固定杆46的左端与所述框体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82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82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8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82的下端与所述框体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块83设有两个,所述集中块8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集中块83的侧面与所述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块83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弹簧8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8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84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84的上端与所述集中块8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8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8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87呈倾斜状,所述第三过滤网87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侧面与所述框体8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87可以在所述框体81内旋转,所述框体81位于所述集中框32的上方,使得所述框体81内的液体可以全部掉落在所述集中框32内。所述第四支架85呈L形,所述第四支架8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5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限定块86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86的左表面与所述框体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86可以防止所述第三过滤网87过度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三过滤网87向下移动且其左端顶靠在所述限定块87上时,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右端伸出所述框体81,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87上方的固态物料滑过第三过滤网87的上表面从右侧掉落在所述第一斜板34上,然后滑过所述第一斜板34的上表面掉落在所述第二过滤网54内。所述第四连接环88呈半圆环状,所述第四连接环88的两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8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89的上端与所述框体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80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80与所述第二竖杆89的下端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80可以在所述第二竖杆89的下端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杠杆装置9包括第二电缸91、位于所述第二电缸91下方的第二推动杆92、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92下方的第一连接块9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93下方的杠杆94、位于所述杠杆94下方的第二连接块9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96下方的第五支架95、位于所述第五支架95下方的第二横杆98、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98上的第四弹簧97、位于所述第五支架95左侧的第五连接环99及位于所述第五连接环99下方的第二拉线90。所述第二电缸91与电源(未图示)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91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缸91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缸91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9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9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电缸9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91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9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92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9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93的下表面与所述杠杆9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93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9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块93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杠杆94呈长方体,所述杠杆94位于所述框体81的左侧。所述第五支架95呈L形,所述第五支架95的右端与所述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95的左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架9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951及位于其左端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9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块96的上表面与所述杠杆9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96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五支架9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块96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9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93的左侧。所述第二横杆9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98的右端与所述框体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98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7的上端与所述杠杆9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97穿过所述第四通孔951。所述第五连接环99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五连接环99的两端与所述杠杆9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0的左端与所述第五连接环9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0的右端伸入到所述框体81内且与所述第四连接环8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0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80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化工用的固液混合的物料倒入到所述进料框63内,然后固液混合的物料经过第三通孔611进入到所述框体81内,且集中到所述第三过滤网87上,由于所述第三弹簧84的设置,可以对所述第三过滤网87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此时固液物料中的液体穿过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滤孔进入到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下方,然后掉落在所述集中框3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321进入到所述第二回收箱23内,所述集中框32可以将液体集中起来,并且处于第三过滤网87上方右侧的液体经过第三过滤网87的过滤后还需要经过第一过滤网36的过滤进入到所述集中框3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回收箱23内,方便对液体物料进行回收。待对液体物料过滤完毕后,打开第二电缸9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92向下移动,此处打开可以使用者手动打开亦或是使用现有的控制设备打开,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该种打开方式适合本发明中其他的电缸或者电机使用。此时第一连接块93向下移动,所述杠杆94的右端向下移动且围绕所述第五支架95的左端顺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杠杆94的左端向上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五连接环99向上移动,所述第五连接环99将第二拉线90拉紧,使得所述第二拉线90的右端向下拉动所述第四连接环88,使得所述第四连接环88及第三过滤网87向下移动,并且带动第三滚轮80旋转,直至所述第三过滤网87的左端顶靠在所述限定块86上,此时第三过滤网87的右端处于框体81的下方。然后第三过滤网87上的固体物料滑过所述第三过滤网81的上表面从其右端掉落在所述第一斜板34上,所述第一过滤网36的设置可以防止部分固体物料掉落到所述集中框32内,然后固体物料滑过所述第一斜板34的上表面掉落在所述第二过滤网54内。待全部的固体物料掉落在所述第二过滤网54内后,打开电机51的开关,使得所述转轴5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离心框53及第二过滤网54旋转,使得所述离心框53内的物料做离心运动,使得所述固体物料上沾有的液体被甩出,且甩出的液体物料经过第二过滤网54的滤孔进入到所述离心框53与所述第二过滤网54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经过第二通孔531掉落在所述第一回收箱11内,直至全部的液体物料集中到所述第一回收箱11内。当将物料倒入到所述进料框63内发生堵塞的现象时,打开第一电缸7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72不断的上下移动,当所述第一推动杆72向上移动时,所述推动框73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滚轮77在所述推动框73内向左或者向右滚动,所述连接杆76开始倾斜,直至连接杆76整体顶靠在推动框73的内表面上且不再对所述第一拉线78施加力的作用,然后第一电缸7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7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推动框73向下移动,然后第二滚轮77在所述推动框73的内表面上滚动,且开始向所述推动框73内部的中间移动,所述连接杆76的上端向上移动,此时连接杆76会突然对第一拉线78施加力的作用,使得第一拉线78突然拉动所述第三连接环79,进而使得所述第三连接环79及进料框63发生振动,且振动的幅度不大,不会使得进料框63内的物料从其下端进入到外侧,从而有利于进料框63内的物料尽快从其下端穿过第三通孔611进入到所述框体81内。待推动框73向下移动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电缸7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72向上移动,然后推动框73再次向上移动,直至所述连接杆76整体顶靠在所述推动框73的内表面上,此时连接杆76对第一拉线78不施加力的作用,然后第一电缸71再次使得第一推动杆72向下移动,所述推动框73向下移动,所述连接杆76的上端开始向上移动,同时连接杆76突然对第一拉线78时间力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三连接环79及进料框63振动,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第一电缸71带动第一推动杆72及推动框73不断的上下移动,通过连接杆76、第一拉线78及第三连接环79使得所述进料框63规律的振动,进而可以防止进料框63内物料发生堵塞,使得固液分离作业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至此,本发明环保高效的化工领域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