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80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空塔喷淋技术,烟气从塔底与自下而上喷淋的浆液接触,因烟气和浆液接触不充分导致脱硫效率偏低;而塔内其他传质构件如托盘、塔内传质管束,虽然提高了浆液和烟气的接触反应时间,但是烟气在这些传质构件中都是直进直出,传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传质能力,加强烟气和浆液的传质过程的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包括若干设置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旋流叶片,所述外筒体两端开口,内筒体两端封闭。

上述内筒体的两端分别为上椎体和下椎体。

上述外筒体的底部设有导流锥。

上述旋流叶片的倾角为18-60度,数量为10-125片。

上述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半径比为0.2-0.5。

进一步的,上述上椎体的锥角为30-55度。

进一步的,上述下椎体的锥角为35-60度。

上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优选为圆柱形。

一种旋流凝并装置,若干上述的旋流凝并单元设置在板体上,贯通的板体两侧面。

上述板体的上表面与外筒体顶端齐平。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通过将烟气由竖直向上运动转化成塔内螺旋上升运动,延长烟气塔内停留时间,加强烟气和浆液的传质过程,进一步提高脱硫传质能力,具有

1、结构简单,运行阻力低,降低脱硫系统能耗;

2、该结构不会形成结垢表面,无需经常清理,提高脱硫系统运行可靠率;

3、脱硫效率高,脱硫系统变负荷运行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

4、浆液在塔内反应更充分;螺旋型烟气和浆液流动方式,延长了烟气与浆液接触和反应的时间,使反应更充分;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节省脱硫系统运行能耗,提高传质效率,尤其适用烟气在脱硫、脱氨、脱硝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旋流凝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旋流凝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板体,2、上椎体,3、内筒体,4、外筒体,5、旋流叶片,6、下椎体,7、导流锥,8、旋流凝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旋流凝并单元8,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外筒体4;圆柱形内筒体3设置在外筒体4内,两端分别为上椎体2和下椎体6;内筒体3和外筒体4之间均匀设置80片旋流叶片5;外筒体4的底部设有导流锥7。

旋流叶片5的倾角为45度。

内筒体3和外筒体4的半径比为0.3。

上椎体2的锥角为45度,下椎体6的锥角为45度,引流椎的锥角为60度。

一种旋流凝并装置,由若干旋流凝并单元8均匀设置在板体1上,贯通的板体1两侧面,板体1的上表面与外筒体4顶端齐平。

使用时,将旋流凝并装置布置在脱硫塔截面上,相邻两个旋流凝并单元8形成的烟气旋向相反,以提高传质效果。

塔内下端的烟气从导流锥7扩大口由下而上进入,并逐渐收缩烟气,烟气流动顺畅,无突变流动,局部阻力减少。

烟气沿着旋流叶片5的倾角上升,产生螺旋上升的气流,加强了与喷淋浆液的湍流接触程度,提高了脱硫除尘效果,落到旋流凝并单元8上锥体上的浆液顺着上锥体表面滑落倒下部浆池,不会形成结垢。旋流叶片5起到导流烟气的作用,相对于较平的表面,具有降低烟气阻力作用。

使用时,根据塔内不同层段的使用需求,在塔内反向布置旋流凝并装置(板体1的下表面与外筒体4底端齐平),并在旋流凝并装置上覆盖一层盖板,盖板由若干椎体支撑,与外筒体4顶部有间隙,则可形成带旋流功能的气液分离层;同时,外筒体4与板体1协同形成集液盘,便于液体汇集分流。

使用时,旋流叶片5的倾角、内筒体3和外筒体4的半径比、上椎体2的锥角、下椎体6的锥角和引流椎的锥角,以及板体1上设置的旋流凝并单元8数,根据所需的传质效率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包括若干设置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旋流叶片,外筒体两端开口,内筒体两端封闭。一种旋流凝并装置,由若干旋流凝并单元设置在板体上,贯通的板体两侧面。本发明的一种旋流凝并单元及旋流凝并装置,通过将烟气由竖直向上运动转化成塔内螺旋上升运动,延长烟气塔内停留时间,加强烟气和浆液的传质过程,进一步提高脱硫传质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运行阻力低,节省脱硫系统运行能耗,提高传质效率等优点,尤其适用烟气在脱硫、脱氨、脱硝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平;徐志海;季旭东;朱宏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