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754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等场所,由于施工会产生大量扬尘,粉尘通过工人的呼吸道会严重影响工人肺部健康,为减少扬尘,许多作业场所会一边施工一边喷水雾以达到抑制粉尘扬起的作用,有时需要向水中添加溶剂以实现特定的效用,但现有的喷雾车内水和溶剂混不充分,且喷雾头长期裸露在外,很容易进灰造成喷孔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顶部的储水箱和用以与所述储水箱配合连接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右侧的所述座体顶部,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顶部上方的所述储水箱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上方的所述储水箱顶面内设有供水槽,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储水腔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套件,所述套件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顶部延长部经过所述第一腔室后通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供水槽之间的所述储水箱且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底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储水腔内,所述套件底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储水腔内且与伸至所述储水腔内所述供水管底部延长末尾外表面回旋配合连接,所述套件底部延长末尾左右两侧相称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搅和柱,所述套件顶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末尾固定设有回旋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外表面第一齿状轮,所述第一齿状轮右侧端契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所述第二齿状轮上固定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旋轴,所述第二齿状轮上方的所述第一旋轴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腔室右侧的所述储水箱内相通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状轮传导控制的实行装置,所述储水腔右侧的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座体底面左右相称设置有两根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前后方向延长设置,所述支撑脚内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实行装置内设置有隔声抗震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供水槽内底部设有滤器,所述供水槽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防尘盖,所述供水管顶部末尾与所述供水槽内底壁相通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左右两侧相称设置的所述搅和柱反向相称设有搅和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轴底部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一腔室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旋轴顶部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一腔室内顶壁回旋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滑移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侧面内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左侧端配合连接有伸至所述滑移块左侧面外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顶部左侧与所述第一锥状轮底部右侧处于相对状态,所述第一电动机下方的所述滑移块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左侧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螺状杆右侧延长末尾与第二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右侧内壁相通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右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储水箱右侧外端面。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水泵左侧面的底部位置与所述储水腔内的右侧底部位置之间相通设有第一输水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与所述储水箱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的喷雾架,所述喷雾架内设有导移槽,所述导移槽下方的所述喷雾架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左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储水箱右侧外端面且末尾与所述水泵右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右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喷雾架右侧面且末尾伸至所述喷雾架右侧面外,所述第二输水管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有喷雾头,所述导移槽内顶壁相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顶部延长末尾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右侧端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之间的所述喷雾架内相通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接处回旋配合连接有导移轮,所述第二过孔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移槽内均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导移杆,所述导移杆上均滑移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导移块,所述导移块右侧延长部伸至所述喷雾架右侧面外且末尾固定设有向下延长设置防尘板,所述导移块上侧的每个所述导移杆外表面均设有簧件,所述导移轮外表面设置有向左侧以及向下侧延长设置的传导线,所述传导线左侧延长部按顺序经过所述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一过孔后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滑移块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导线向下延长部经所述第二过孔后伸至所述导移槽内且与所述导移槽内的所述导移块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隔声抗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上,所述隔声抗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上下侧面的抗震层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面的隔声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套件顶部延长末尾伸至第一腔室内且末尾固定设回旋设置在供水管外表面第一齿状轮,第一齿状轮右侧端契合连接第二齿状轮,第二齿状轮上固定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旋轴,第二齿状轮上方的第一旋轴外表面固定设第一锥状轮,第一腔室右侧的储水箱内相通设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用以与第一锥状轮传导控制的实行装置,从而实现搅和工作的传导控制,提高搅和工作效率,减少因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而造成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2.通过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且滑移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滑移块左侧面内设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左侧端配合连接伸至滑移块左侧面外的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顶部左侧与第一锥状轮底部右侧处于相对状态,第一电动机下方的滑移块内螺状纹配合连接左右延长设置的螺状杆,螺状杆左侧延长末尾与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螺状杆右侧延长末尾与第二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腔室右侧内壁相通设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一过孔,第一过孔右侧延长末尾通穿储水箱右侧外端面,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二锥状轮与第一锥状轮的传导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同时,实现带动防尘板开启以及闭合工作,方便喷雾以及提高防护效果。

3.通过喷雾装置包括与储水箱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的喷雾架,喷雾架内设导移槽,第二过孔左右两侧的导移槽内均设上下延长设置的导移杆,导移杆上均滑移配合连接向右侧延长设置的导移块,导移块右侧延长部伸至喷雾架右侧面外且末尾固定设向下延长设置防尘板,导移块上侧的每个导移杆外表面均设簧件,导移轮外表面设置向左侧以及向下侧延长设置的传导线,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由传导线拉动导移块向上移动实现喷雾头的开启工作,通过簧件的顶压力,使得导移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实现闭合防护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搅和工作的自动传导连接工作以及防尘板的自动开启工作,方便快速实现喷雾工作,能持续实现自动控制搅和工作,防止水因沉淀导致喷雾不均匀,而导致不能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以及污染环境,能实现自动控制搅和工作的脱离工作,提高移动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同时,能实现喷雾头的自动防护功能,防止杂物落入喷雾头内导致喷雾头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喷雾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脚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5顶部的储水箱6和用以与所述储水箱6配合连接的喷雾装置7,所述喷雾装置7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箱6右侧的所述座体5顶部,所述储水箱6内设有储水腔61,所述储水腔61顶部上方的所述储水箱6内设有第一腔室62,所述第一腔室62上方的所述储水箱6顶面内设有供水槽66,所述第一腔室62与所述储水腔61之间设有挡板65,所述挡板65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套件651,所述套件651内回旋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供水管621,所述供水管621顶部延长部经过所述第一腔室62后通穿所述第一腔室62与所述供水槽66之间的所述储水箱6且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621底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储水腔61内,所述套件651底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储水腔61内且与伸至所述储水腔61内所述供水管621底部延长末尾外表面回旋配合连接,所述套件651底部延长末尾左右两侧相称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搅和柱610,所述套件651顶部延长末尾伸至所述第一腔室62内且末尾固定设有回旋设置在所述供水管621外表面第一齿状轮622,所述第一齿状轮622右侧端契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624,所述第二齿状轮624上固定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旋轴623,所述第二齿状轮624上方的所述第一旋轴623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锥状轮625,所述第一腔室62右侧的所述储水箱6内相通设有第二腔室63,所述第二腔室63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状轮625传导控制的实行装置,所述储水腔61右侧的所述储水箱6内设有水泵64,所述座体5底面左右相称设置有两根支撑脚501,所述支撑脚501前后方向延长设置,所述支撑脚501内底部设置有配重块502,所述实行装置内设置有隔声抗震装置。

其中,所述供水槽66内底部设有滤器662,所述供水槽66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防尘盖661,所述供水管621顶部末尾与所述供水槽66内底壁相通设置,从而方便加水,同时,能实现过滤工作,防止杂物落入储水腔61内导致喷雾头721堵塞。

其中,左右两侧相称设置的所述搅和柱610反向相称设有搅和叶611,从而提高水的搅和均匀性以及搅和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旋轴623底部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一腔室62内底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旋轴623顶部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一腔室62内顶壁回旋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63内且滑移配合连接的滑移块631,所述滑移块631左侧面内设有第一电动机632,所述第一电动机632左侧端配合连接有伸至所述滑移块631左侧面外的第二锥状轮633,所述第二锥状轮633顶部左侧与所述第一锥状轮625底部右侧处于相对状态,所述第一电动机632下方的所述滑移块631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长设置的螺状杆634,所述螺状杆634左侧延长末尾与所述第二腔室63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螺状杆634右侧延长末尾与第二电动机635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腔室63右侧内壁相通设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一过孔636,所述第一过孔636右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储水箱6右侧外端面,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二锥状轮633与第一锥状轮625的传导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同时,实现带动防尘板7101开启以及闭合工作,方便喷雾以及提高防护效果,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水泵64左侧面的底部位置与所述储水腔61内的右侧底部位置之间相通设有第一输水管641,从而提高喷雾效率以及喷雾效果。

其中,所述喷雾装置7包括与所述储水箱6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的喷雾架70,所述喷雾架70内设有导移槽71,所述导移槽71下方的所述喷雾架70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输水管72,所述第二输水管72左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储水箱6右侧外端面且末尾与所述水泵64右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72右侧延长末尾通穿所述喷雾架70右侧面且末尾伸至所述喷雾架70右侧面外,所述第二输水管72右侧延长末尾固定设有喷雾头721,所述导移槽71内顶壁相通设有向上延长设置的第二过孔73,所述第二过孔73顶部延长末尾位于所述第一过孔636右侧端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过孔636与所述第二过孔73之间的所述喷雾架70内相通设有第三过孔74,所述第三过孔74与所述第二过孔73连接处回旋配合连接有导移轮741,所述第二过孔73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移槽71内均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导移杆711,所述导移杆711上均滑移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导移块710,所述导移块710右侧延长部伸至所述喷雾架70右侧面外且末尾固定设有向下延长设置防尘板7101,所述导移块710上侧的每个所述导移杆711外表面均设有簧件712,所述导移轮741外表面设置有向左侧以及向下侧延长设置的传导线731,所述传导线731左侧延长部按顺序经过所述所述第三过孔74和所述第一过孔636后伸至所述第二腔室63内且与所述第二腔室63内的所述滑移块631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导线731向下延长部经所述第二过孔73后伸至所述导移槽71内且与所述导移槽71内的所述导移块710顶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由传导线731拉动导移块710向上移动实现喷雾头721的开启工作,通过簧件712的顶压力,使得导移块710恢复至初始位置实现闭合防护工作。

其中,所述隔声抗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632上,所述隔声抗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632上下侧面的抗震层632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632右侧面的隔声套6322,通过所述隔声抗震装置减少所述第一电动机632运转产生的噪音和震动。

初始状态时,滑移块631位于第二腔室63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滑移块631左侧面的第二锥状轮633最大程度远离第一锥状轮625,同时,导移块710受到簧件712的顶压力,使导移块710位于导移槽71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由导移块710带动防尘板7101位于喷雾头721的正右侧方位置且与所述喷雾头721右侧面相抵接。

当需要喷雾使用时,首先通过打开防尘盖661将水倒入供水槽66内,此时,水经过滤器662过滤后流入供水管621内,再经供水管621流入储水腔61内,通过防尘盖661与供水槽66从而螺状纹配合连接,此时,通过第二电动机635带动螺状杆634回旋,由螺状杆634带动滑移块631逐渐沿第二腔室63内的左侧方向移动,同时,由滑移块631右侧端的传导线731拉动导移槽71内的导移块710克服簧件712的顶压力逐渐沿导移杆711顶部方向滑移,此时,由导移块710带动右侧末尾的防尘板7101逐渐滑离喷雾头721的右侧面,直至如图3所示滑移块631滑移至第二腔室63内的最左侧位置时,此时,使滑移块631左侧端的第二锥状轮633最大程度伸至第一腔室62内且使第二锥状轮633顶部左侧与第一锥状轮625底部右侧契合连接,同时,由传导线731拉动导移槽71内的导移块710克服簧件712的顶压力最大程度伸至导移槽71内的上方位置,此时,使导移块710右侧末尾的防尘板7101最大程度远离喷雾头721,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机635停止回旋,此时,通过第一电动机632带动第二锥状轮633回旋,进而由第二锥状轮633带动第一锥状轮625以及第一锥状轮625上的第一旋轴623回旋,进而由第一旋轴623带动第二齿状轮624回旋,由第二齿状轮624带动第一齿状轮622回旋,进而由第一齿状轮622带动套件651以及套件651底部的搅和柱610回旋,最后由搅和柱610带动搅和叶611回旋实现搅和工作,当搅和完成后,通过水泵64开启,使搅和后的水经第一输水管641流入水泵64内,然后通过水泵64增压后通过第二输水管72排入喷雾头721内,最后经喷雾头721喷出,从而实现持续搅和以及喷雾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套件顶部延长末尾伸至第一腔室内且末尾固定设回旋设置在供水管外表面第一齿状轮,第一齿状轮右侧端契合连接第二齿状轮,第二齿状轮上固定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旋轴,第二齿状轮上方的第一旋轴外表面固定设第一锥状轮,第一腔室右侧的储水箱内相通设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用以与第一锥状轮传导控制的实行装置,从而实现搅和工作的传导控制,提高搅和工作效率,减少因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而造成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2.通过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且滑移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滑移块左侧面内设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左侧端配合连接伸至滑移块左侧面外的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顶部左侧与第一锥状轮底部右侧处于相对状态,第一电动机下方的滑移块内螺状纹配合连接左右延长设置的螺状杆,螺状杆左侧延长末尾与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螺状杆右侧延长末尾与第二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腔室右侧内壁相通设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一过孔,第一过孔右侧延长末尾通穿储水箱右侧外端面,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二锥状轮与第一锥状轮的传导配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同时,实现带动防尘板开启以及闭合工作,方便喷雾以及提高防护效果。

3.通过喷雾装置包括与储水箱右侧外端面固定连接的喷雾架,喷雾架内设导移槽,第二过孔左右两侧的导移槽内均设上下延长设置的导移杆,导移杆上均滑移配合连接向右侧延长设置的导移块,导移块右侧延长部伸至喷雾架右侧面外且末尾固定设向下延长设置防尘板,导移块上侧的每个导移杆外表面均设簧件,导移轮外表面设置向左侧以及向下侧延长设置的传导线,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由传导线拉动导移块向上移动实现喷雾头的开启工作,通过簧件的顶压力,使得导移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实现闭合防护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搅和工作的自动传导连接工作以及防尘板的自动开启工作,方便快速实现喷雾工作,能持续实现自动控制搅和工作,防止水因沉淀导致喷雾不均匀,而导致不能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以及污染环境,能实现自动控制搅和工作的脱离工作,提高移动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同时,能实现喷雾头的自动防护功能,防止杂物落入喷雾头内导致喷雾头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