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6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



背景技术:

生物质颗粒机能将农林加工的废弃物如木屑、秸秆、稻壳、树皮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和加工,将其固化成形为高密度的颗粒燃料,是替代煤油的理想燃料,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对能源与环境的综合治理,生物质颗粒的炉具已经在中大城市的高档别墅或住房安装使用,不久的将来,这种方便、节能、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将成为紧俏商品将出现地在超市或连锁店中。现有的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生物质颗粒机大多比较笨重,不方便移动,在农林废物的预处理过程中,切削粉碎不彻底容易影响生物质颗粒的挤压制粒过程,造成颗粒不均匀,制粒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可以移动,给使用带来了便利,农林废物切削粉碎均匀、彻底,制粒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开关、第二电机开关和第三电机开关,第一电机开关的输入端、第二电机开关的输入端和第三电机开关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四个支撑杆的上表面设有粉碎箱,粉碎箱的上表面设有喂料斗,喂料斗与粉碎箱的内部相通,粉碎箱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侧表面设有第一旋转刀片,粉碎箱的前侧通过第一电机固定座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连接,粉碎箱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靠近第一轴承,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侧表面设有第二旋转刀片,粉碎箱的前侧通过第二电机固定座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制粒机构,制粒机构通过连通管与粉碎箱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之间设有连接杆,支撑腿的底端设有滚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刀片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数量不少于六个的第一旋转刀片等间距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旋转刀片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数量不少于五个的第二旋转刀片等间距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旋转刀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旋转刀片之间,且第一旋转刀片的齿尖朝向和第二旋转刀片的齿尖朝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粒机构包括安装座和第三电机固定座,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制粒筒,制粒筒的内部卡槽内卡装有环模,环模的内部设有压辊,制粒筒的右侧卡槽内卡装有第三轴承,第三电机固定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轴连接,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三轴承的内圈并与压辊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辊为偏心轮,环模的内侧与压辊的外侧空间为制粒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粒筒的外表面下部设有颗粒引流管,颗粒引流管与制粒筒的内部底端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倾斜设置,坡度宜为15°—20°,连通管的中部设有闸板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伸入到粉碎箱的内部底端,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环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支撑腿下的滚轮,便于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旋转刀片旋转,通过第二电机工作,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旋转刀片旋转,第一旋转刀片与第二旋转刀片相向旋转,切削粉碎农林废物,切削均匀、彻底,粉碎后的农林废物通过连通管进入环模内,通过第三电机带动压辊转动,压辊挤压粉碎后的农林废物,然后从环模侧表面的通孔内挤出颗粒,完成制粒过程,制粒效果好,高效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喂料斗、2粉碎箱、3第一电机固定座、4第一电机、5支撑杆、6底座、7支撑腿、8滚轮、9连接杆、10颗粒引流管、11第一电机开关、12第二电机开关、13第三电机开关、14第三电机固定座、15第三电机、16第三转轴、17第三轴承、18制粒机构、19闸板阀、20连通管、21第二电机固定座、22第二电机、23安装座、24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6第一旋转刀片、27第一转轴、28制粒筒、29压辊、30环模、31第二旋转刀片、3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林废物处理的移动式生物质颗粒机,包括底座6,底座6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撑腿7,四个支撑腿7之间设有连接杆9,支撑腿7的底端设有滚轮8,便于移动装置,底座6的上表面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开关11、第二电机开关12和第三电机开关13,第一电机开关11的输入端、第二电机开关12的输入端和第三电机开关13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操作时按下相应开关即可,简化操作,底座6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数量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用于支撑粉碎箱2,四个支撑杆5的上表面设有粉碎箱2,粉碎箱2的上表面设有喂料斗1,喂料斗1与粉碎箱2的内部相通,方便投放农林废物,粉碎箱2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第一轴承24,两个第一轴承24的内圈套接有第一转轴27,第一转轴27的侧表面设有第一旋转刀片26,第一旋转刀片26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数量不少于六个的第一旋转刀片26等间距设置,粉碎箱2的前侧通过第一电机固定座3固定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开关1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27连接,通过第一电机4工作,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旋转刀片26旋转,粉碎箱2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设有第二轴承25,第二轴承25靠近第一轴承24,两个第二轴承25的内圈套接有第二转轴32,第二转轴32的侧表面设有第二旋转刀片31,第二旋转刀片31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数量不少于五个的第二旋转刀片31等间距设置,第二旋转刀片3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旋转刀片26之间,且第一旋转刀片26的齿尖朝向和第二旋转刀片31的齿尖朝向相反,粉碎箱2的前侧通过第二电机固定座21固定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开关1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转轴32连接,通过第二电机22工作,第二电机22带动第二旋转刀片31旋转,工作时第一旋转刀片26与第二旋转刀片31相向旋转,切削粉碎农林废物,切削均匀、彻底,,底座6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制粒机构18,制粒机构18包括安装座23和第三电机固定座14,安装座23的上表面设有制粒筒28,制粒筒28的内部卡槽内卡装有环模30,环模30的内部设有压辊29,压辊29为偏心轮,环模30的内侧与压辊29的外侧空间为制粒室,制粒筒28的右侧卡槽内卡装有第三轴承17,第三电机固定座14的上表面设有第三电机15,第三电机15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开关1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轴16连接,第三转轴16的一端穿过第三轴承17的内圈并与压辊29连接,通过第三电机15工作,第三电机15带动压辊29转动,压辊29挤压粉碎后的农林废物,然后从环模30侧表面的通孔内挤出颗粒,完成制粒过程,制粒机构18通过连通管20与粉碎箱2相通,连通管20倾斜设置,坡度宜为15°—20°,连通管20的中部设有闸板阀19,方便控制物料流入速度,连通管20的一端伸入到粉碎箱2的内部底端,连通管20的另一端伸入到环模30内,粉碎后的农林废物通过连通管20进入环模30内,进行挤压制粒操作。

在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第一电机开关11、第二电机开关12和第三电机开关13,将农林废物投入喂料斗1内,第一电机4工作,第一电机4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轴27旋转,第一转轴27带动第一旋转刀片26旋转,第二电机22工作,第二电机22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转轴32旋转,第二转轴32带动第二旋转刀片31旋转,第一旋转刀片26与第二旋转刀片31相向旋转,切削粉碎农林废物,切削均匀、彻底,粉碎后的农林废物通过连通管20进入环模30内,第三电机工15作,第三电机15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三转轴16旋转,第三转轴16带动压辊29转动,压辊29转动挤压粉碎后的农林废物,然后从环模30上的通孔挤出,完成制粒过程,颗粒从颗粒引流管10流出。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移动,通过第一电机4工作,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旋转刀片26旋转,通过第二电机22工作,第二电机22带动第二旋转刀片31旋转,第一旋转刀片26与第二旋转刀片31相向旋转,切削粉碎农林废物,切削均匀、彻底,粉碎后的农林废物通过连通管20进入环模30内,通过第三电机15工作,第三电机15带动压辊29转动,压辊29挤压粉碎后的农林废物,然后从环模30侧表面的通孔内挤出颗粒,完成制粒过程,制粒效果好,高效运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