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18004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甲板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船体建造过程中,分段运输吊装、船舶下水、构件的焊接等工作非常容易导致船舶甲板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削弱甲板的整体构造,影响船舶外观的美观度,且船舶甲板变形处极易产生积水,为工作人员的后期工作造成不便,积水也容易对甲板造成损坏;现有技术中对船舶甲板进行平整度矫正的方法多采用热矫正,即把钢板的一侧进行加热,而另一侧仍为冷却状态,被加热的板面在冷却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把钢板拉直,当在加热薄钢板时,热量很容易被传递到钢板的内部,这时,加热区域的筋板也容易被加热,坚硬的筋板会产生热变形,从而完成对甲板的矫正工作。但是通过热矫正的方式来调整甲板平整度的方法的准确度较低,且喷水冷却时容易在钢板内部产生硬化晶相组织,影响甲板的整体质量;另外热矫正的方法对薄钢板的变形非常有效,但是厚度较大的钢板的矫正工作较为困难,故而采用热矫正的方法找回甲板平整度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矫正效果较差,过程复杂,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获得的甲板找平层抗冲击性优良,平整美观,能够适应重载冲击和环境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便于甲板的长期使用。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甲板的变形区域进行定位;

(s2)将所述变形区域位置进行表面预处理;

(s3)在所述变形区域上涂设至少三层预先制作的底漆;

(s4)在最上层的底漆上涂设若干层预先制作的弹性涂料。

可选的,在所述甲板上洒水,通过所述甲板上的积水位置对所述变形区域进行定位。

可选的,进行表面预处理后的变形区域位置处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不低于m级。

可选的,所述底漆为聚氨酯底漆d-3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底漆的预先制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预先进行材料准备,包括第一主剂、第一固化剂和第一稀释剂;

(s32)将准备好的所述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按照重量比为2: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搅拌;

(s33)向搅拌均匀的所述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中添加第一稀释剂;

(s34)将所述第一主剂、所述第一固化剂和所述第一稀释剂一起进行搅拌不少于5分钟。

可选的,所述变形区域上涂设的所述底漆的厚度为120微米。

可选的,所述弹性涂料为聚氨酯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弹性涂料的预先制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41)预先进行材料准备,包括第二主剂、第二固化剂和第二稀释剂;

(s42)将准备好的所述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搅拌;

(s43)向搅拌均匀的所述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中添加第二稀释剂;

(s44)将所述第二主剂、所述第二固化剂和所述第二稀释剂一起进行搅拌不少于5分钟。

可选的,所述弹性涂料在每1mm的厚度上的用量为1.1kg/m2

可选的,实施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时的环境温度高于-5℃且低于35℃。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甲板的变形区域进行定位;(s2)将所述变形区域位置进行表面预处理;(s3)在所述变形区域上涂设至少三层预先制作的底漆;(s4)在最上层的底漆上涂设若干层预先制作的弹性涂料,所述底漆涂设在所述变形区域处作为坚实的基础,便于提高后期所述弹性涂料的附着力,提供防腐蚀性的功能;所述弹性涂料则能够自流平,即能够根据所述变形区域内的高低不平的情况顺势流动,进行自动找平,无需在所述弹性涂料干燥后再进行打磨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在所述变形区域处依次涂设所述底漆和所述弹性涂料的方式找回平整度,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且在所述变形区域形成的新的表层的抗冲击性优良,能够适应重载冲击和环境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整个表层平整美观,长期使用时不易龟裂和脱落,有效的解决甲板变形区域易于积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甲板的变形区域进行定位;

(s2)将所述变形区域位置进行表面预处理;

(s3)在所述变形区域上涂设至少三层预先制作的底漆;

(s4)在最上层的底漆上涂设若干层预先制作的弹性涂料。

基于以上步骤,在进行船舶甲板的找平工作时,首先应该对船舶甲板处的变形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便于工作人员针对变形区域进行有效的后期处理工作,在对变形区域进行找平之前,先要对变形区域进行可靠的表面预处理工作,即能够在清理变形区域的表面的同时,使变形区域的表面产生良好的粗糙度,且甲板上的变形区域的表面上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层和外来杂质等物质,表面应该具备由金属底材的光泽,以保证后续的喷涂工作,使喷涂的物质能够更好的与变形区域的表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在经过处理的变形区域的表面上涂设至少三层预先制作好的底漆,底漆作为后续覆盖于其上的上层涂料的坚实基础直接涂设在甲板的变形区域的表面,能够有效的提高上层涂料的附着力,从而保证后续操作的工作质量,至少三层的底漆的涂设能够使得甲板的变形区域更趋于平滑,减少后期对弹性涂料的使用量,节省工作成本;最后在涂好的底漆上涂设相应的弹性涂料,弹性涂料不仅具备保护和装饰的作用,而且具有防水和遮盖裂缝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甲板的变形区域内的质量,在保证变形区域的平整度的同时,延长甲板的变形区域的使用寿命。本施工方法的操作简单方便,在变形区域进行加工后获得的找平层的抗冲击性能优良,平整度较高,能够适应重载冲击和环境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长期使用情况下不龟裂、不脱落,使用寿命较长,且甲板上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较高。

其中,对甲板上的变形区域进行实施找平的方法为在变形的甲板上洒水,通过甲板上出现积水的区域确定变形的位置,并做好标记以便于后期进行施工处理;对做好标记的变形区域在进行施工作业以前,先进行表面预处理,即对甲板上变形区域的钢材进行除锈处理,将钢丸、钢砂喷到钢材的表面,清理表面的同时,使钢材的表面产生良好的粗糙度,且需要保证变形区域的钢材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不低于m级,即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变形区域的表面应当无可见的油、脂和污物,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涂层和外来杂质,任何污染物的残留痕迹应当仅呈现为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良好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有利于后期涂设的底漆和弹性材料与变形区域内的钢材表面之间的有效结合,确保后期的施工质量。对底漆的预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进行材料准备,包括第一主剂、第一固化剂和第一稀释剂;

将准备好的所述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按照重量比为2: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搅拌;

向搅拌均匀的所述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中添加第一稀释剂;

将所述第一主剂、所述第一固化剂和所述第一稀释剂一起进行搅拌不少于5分钟。

将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进行充分的搅拌后保持均匀状态后,向其中添加适量配套的第一稀释剂,第一稀释剂的用量少于第一主剂和第一固化剂总和的5%,添加第一稀释剂后继续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通常不少于五分钟,然后将搅拌获得的底漆快速的投入使用,争取能够做到即拌即用,从而减少底漆的浪费;将预制好的底漆涂设于甲板上进行过表面预处理的变形区域的钢材上,涂设至少三层,以便于达到要求的厚度,即120mm为止,且在每层底漆上的具体用量为0.6kg/m2,在变形区域的钢材上涂设每层底漆时之间的间隔时间尽量缩短,必要时能够进行湿碰湿的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底漆的使用量,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工序和操作时间,提高施工工作的工作效率。

另外,对弹性涂料的预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进行材料准备,包括第二主剂、第二固化剂和第二稀释剂;

将准备好的所述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搅拌;

向搅拌均匀的所述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中添加第二稀释剂;

将所述第二主剂、所述第二固化剂和所述第二稀释剂一起进行搅拌不少于5分钟。

将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按照1:1的比例充分进行混合,直至均匀状态后向其中添加适量的配套的第二稀释剂,第二稀释剂的用量最多不超过第二主剂和第二固化剂的5%,第二主剂、第二固化剂和第二稀释剂要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通常不得少于五分钟,且在底漆上涂设弹性涂料时要注意保持弹性涂料混合后的使用时间,争取做到即拌即用,减少弹性涂料的浪费,节约成本。在进行弹性涂料的敷涂工作时,弹性涂料每一层的厚度约为1mm,每1mm内的弹性涂料的用量为1.1kg/m2,且弹性涂料的厚度每增加1mm,用量就增加1.1kg/m2,以能够确保变形区域表面的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弹性涂料需要在已经涂设好底漆的甲板的钢材上敷涂均匀、平整,且弹性涂料的敷涂工作需要与涂设完最后一道底漆的时间间隔要尽量缩短,以提高甲板变形区域找回平整度施工工作的效率。在已经经过表面预处理的甲板的变形区域的钢材表面进行敷设底漆和弹性涂料的工作需要在一定施工环境下进行,通常情况下,施工工作需要保持在相对湿度小于85%,气温温度高于-5℃,低于35℃的环境中进行;施工场所、容器和工具等不得接触水、醇、酸、碱和胺类物质,特别需要注意整个施工过程要禁水;施工场所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底漆采用的是聚氨酯底漆d-31,其具备极好的防锈蚀的性能和优异的附着能力,漆膜具有高度的弹性和柔韧性,从而能够适应基材的形变;弹性涂料采用的是聚氨酯涂料,其具备优异的耐磨性能、耐化学性能、耐油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附着能力强,且性能多样,能够通过配方的改进,制作高硬度涂膜或柔韧性极好的弹性涂膜,,具备较大的应用范围。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漆和弹性涂料类型的选择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当可按照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只要能够相互配合保证甲板变形区域的钢板的平整度即可。

本发明的船舶甲板变形的找平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甲板的变形区域进行定位;(s2)将所述变形区域位置进行表面预处理;(s3)在所述变形区域上涂设至少三层预先制作的底漆;(s4)在最上层的底漆上涂设若干层预先制作的弹性涂料,所述底漆涂设在所述变形区域处作为坚实的基础,便于提高后期所述弹性涂料的附着力,提供防腐蚀性的功能;所述弹性涂料则能够自流平,即能够根据所述变形区域内的高低不平的情况顺势流动,进行自动找平,无需在所述弹性涂料干燥后再进行打磨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在所述变形区域处依次涂设所述底漆和所述弹性涂料的方式找回平整度,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且在所述变形区域形成的新的表层的抗冲击性优良,能够适应重载冲击和环境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整个表层平整美观,长期使用时不易龟裂和脱落,有效的解决甲板变形区域易于积水的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