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883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袋式除尘器进风口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长期以来,为解决袋式除尘器进风及气流分布方法,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一直沿用从灰斗进风的模式。因为灰斗是一个大的容积,大量的气流进入灰斗以后,风速会极速下降,满足了低风速过滤的要求。另外,大颗粒的粉尘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作用又能够直接落入灰斗,达到了预除尘的效果。然而,这种灰斗进风的模式,使得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容易形成二次扬尘。

再者,据不少的用户反映,袋式除尘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滤袋的下部开始出现破损,而上面大部分却完好无缺,致使整条滤袋不得不更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烟气在滤袋底部负荷大,而上部负荷小,气流在过滤区内部分布不均。有些厂家在灰斗内部布置了导流板,虽然能够改善烟气在灰斗内部的分布,但仍不能改变其上行的运行方向和在过滤区内部的分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可控且烟气在过滤区分布均匀的可调进风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进风装置,包括电动推杆以及用于安装电动推杆的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布置在袋式除尘器的进风口下侧,所述的进风口处活动连接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和电动推杆分别与控制组件两端连接,所述的控制组件经由电动推杆提供动力控制导流板旋转实现导流目的。

优选的,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过滤区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上旋转臂和下旋转臂,所述的下旋转臂的中心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的下旋转臂包括整体呈三角形的第一旋转臂和整体呈矩形的第二旋转臂,所述的第一旋转臂的端部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第二旋转臂的端部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的上旋转臂的中心转动设置在进风口的上端侧壁上,上旋转臂位于过滤区的一侧上固有有导流板,上旋转臂和下旋转臂两端分别经由通孔与拉杆活动连接,上旋转臂、下旋转臂和拉杆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旋转臂位于靠近电动推杆的一端,第二旋转臂上靠近电动推杆的通孔和电动推杆活动连接,所述的电动推杆的底部和安装架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板上方水平设有用于实现烟气均匀的均流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均流装置包括侧壁贴靠在过滤区内壁上的本体,所述的本体整体呈环状结构,本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过滤板的凹槽,所述的过滤板嵌入凹槽内且过滤板能够相对凹槽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板上均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为圆形或矩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传统的袋式除尘器上设有可调进风装置,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实现控制袋式除尘器进风口的大小,且导流板的夹角方向是水平向下,从而避免了流速大的烟气直接和滤袋接触,对滤袋造成损坏现象,本发明中将导流板设置在过滤区且位于滤袋的下侧,从而规避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灰斗进风的模式,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形成二次扬尘现象;

2、本发明中导流板和进风口之间的大小为可调节结构,便于在实际使用袋式除尘器时,对烟气流量大小进行合理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在保护滤袋的同时,提升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中设有的均流装置,当烟气上升进入过滤区时,含尘的烟气会和均流装置上的过滤板进行碰撞,在降低烟气流速的同时,实现较大的灰尘颗粒沉降进入灰斗内,均流装置上设有的过滤板可以通过旋转,使得上下设置的过滤板上的通孔互相错开,从而实现二次烟气降速,经过均流装置后的烟气没有颗粒过大的灰尘且烟气流速均匀稳定,从而降低了滤袋的工作量,也保护了滤袋不受烟气冲击,提升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推杆;2~安装架;3~进风口;4~导流板;5~控制组件;6~上旋转臂;7~下旋转臂;8~拉杆;9~均流装置;91~本体;92~过流板;93~凹槽;9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进风装置,包括电动推杆1以及用于安装电动推杆1的安装架2,安装架2布置在袋式除尘器的进风口3下侧,进风口3设置在过滤区的侧壁上,进风口3处活动连接导流板4,导流板4和电动推杆1分别与控制组件5两端连接,控制组件5经由电动推杆1提供动力控制导流板4旋转实现导流目的。

长期以来,为解决袋式除尘器进风及气流分布方法,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一直沿用从灰斗进风的模式。因为灰斗是一个大的容积,大量的气流进入灰斗以后,风速会极速下降,满足了低风速过滤的要求。另外,大颗粒的粉尘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作用又能够直接落入灰斗,达到了预除尘的效果。然而,这种灰斗进风的模式,使得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容易形成二次扬尘。再者,据不少的用户反映,袋式除尘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滤袋的下部开始出现破损,而上面大部分却完好无缺,致使整条滤袋不得不更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烟气在滤袋底部负荷大,而上部负荷小,气流在过滤区内部分布不均。有些厂家在灰斗内部布置了导流板,虽然能够改善烟气在灰斗内部的分布,但仍不能改变其上行的运行方向和在过滤区内部的分布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袋式除尘器的可调节进风装置,在传统的袋式除尘器上设有可调进风装置,通过控制电动推杆1的伸缩实现控制袋式除尘器进风口3的大小,且导流板4的夹角方向是水平向下,从而避免了流速大的烟气直接和滤袋接触,对滤袋造成损坏现象,本发明中将导流板4设置在过滤区且位于滤袋的下侧,从而规避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灰斗进风的模式,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形成二次扬尘现象;本发明中导流板4和进风口3之间的大小为可调节结构,便于在实际使用袋式除尘器时,对烟气流量大小进行合理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在保护滤袋的同时,提升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组件5包括上旋转臂6和下旋转臂7,下旋转臂7的中心转动设置在安装架2上,下旋转臂7包括整体呈三角形的第一旋转臂和整体呈矩形的第二旋转臂,第一旋转臂的端部设有一个通孔,第二旋转臂的端部设有两个通孔,上旋转臂的中心转动设置在进风口3的上端侧壁上,上旋转臂6位于过滤区的一侧上固有有导流板4,上旋转臂6和下旋转臂7两端分别经由通孔与拉杆8活动连接,上旋转臂6、下旋转臂7和拉杆8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旋转臂位于靠近电动推杆1的一端,第二旋转臂上靠近电动推杆1的通孔和电动推杆1活动连接,电动推杆1的底部和安装架2活动连接,如此,当电动推杆1推动第二旋转臂向上运动时,上旋转臂6会以中心点为圆心顺时针旋转,上旋转臂6位于过滤区的一侧设有的导流板4随着上旋转臂一同旋转,此时导流板4和进气口3之间的缝隙变大,当电动推杆1收缩时,电动推杆1会拉动第二旋转臂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上旋转6臂以中心点为圆心逆时针旋转,上旋转臂6位于过滤区一侧设有的导流板4就会随着上旋转臂一同旋转,此时导流板4和进气口3之间的缝隙会变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在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导流板4上方水平设有用于实现烟气均匀的均流装置9,均流装置9包括侧壁贴靠在过滤区内壁上的本体91,本体91整体呈环状结构,本体91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过滤板92的凹槽93,过滤板92嵌入凹槽93内且过滤板92能够相对凹槽93转动,过滤板92上均匀设有通孔94,通,94为圆形结构,如此,设有的均流装置9,当烟气上升进入过滤区时,含尘的烟气会和均流装置9上的过滤板92进行碰撞,在降低烟气流速的同时,实现较大的灰尘颗粒沉降进入灰斗内,均流装置9上设有的过滤板92可以通过旋转,使得上下设置的过滤板92上的通孔互相错开,从而实现二次烟气降速,经过均流装置9后的烟气没有颗粒过大的灰尘且烟气流速均匀稳定,从而降低了滤袋的工作量,也保护了滤袋不受烟气冲击,提升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