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883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吸油烟机作为家庭厨房中吸净烹调时所产生油烟的重要电器,而在各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吸油烟机工作时,经过风道的油烟容易在风道内积累大量的油污,由于形成的油污粘度较大,很难从风道的出风口排出,造成油污对管道的腐蚀,减少了吸油烟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吸油烟机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外排,油烟里含有大量致癌物和颗粒大于pm2.5的物质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设置油烟过滤装置,而油烟过滤装置中较为常用的则是采用两层过滤板的方式,通过与油烟气体发生碰撞减速、冷凝等作用实现对油烟机油脂的过滤。如申请号为200620062667.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抽油烟机的油烟分离器,包括框架和油烟挡板,上油烟挡板和下油烟挡板上下交错相对布置,上下油烟挡板之间构成进气口、出气口和反射式气流通道,进气口和出气口交错布置,反射式气流通道连接进气口和出气口;又如申请号为201320201333.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油烟过滤板,包括相对并间隔设置的前板和后板,前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折入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前翼板,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折入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后翼板,任意的第一开口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开口之间相互错开以使第一开口边缘处的前翼板和其之相邻的后翼板之间间隔并形成连通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气道,气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气流转折部。

上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其两个过滤板都只是简单的弯折后交错形成转折的气流通道,油烟从进气口进入气流通道后,只需简单的两个变向后即可从出气口流出,油烟在气流通道内变向次数少,即油烟与过滤板的碰撞次数较少,由此过滤板不能较好的起到预期的对油烟的冷凝作用,油烟中的颗粒物仍有较大部分随着烟气排出气流通道,吸附在吸油烟机的风道或排到外部环境中,造成对吸油烟机风道的腐蚀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还有一种过滤装置,如申请号为200520035541.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抽油烟机油烟分离板,为平板状,由面层、中间层、里层共三层构成,三层之间有间隔,面层上开设有拉深第三网孔一,中间层开设有拉深第三网孔二,里层上开设有拉深第三网孔三,拉深第三网孔一、拉深第三网孔二和拉深第三网孔三位置相错并相通。

上述这种油烟分离板进行拉深孔的方式,本身拉伸孔阻力较大,需要交错拉深孔形成折弯风道,这也就意味着面层和中间层的网孔交错,中间层和里层的网孔交错,进一步形成较大阻力。也就是说,这种油烟分离板,会对油烟造成较大的风阻,影响吸油烟机的风量、风压,降低吸油烟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油烟颗粒物去除能力和吸油烟效率的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层网板、第二层网板和第三层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网板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上凸的第一凸起,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下凹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部交错布置从而构成波浪形的第一层网板,每个第一凸起上开设有第一网孔;所述第二层网板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上凸的第二凸起,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下凹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二凹部交错布置从而构成波浪形的第二层网板,每个第二凸起上开设有第二网孔,每个第二凹部上开设有第三网孔;所述第三层网板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上凸的第三凸起,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向下凹的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凸起和第三凹部交错布置从而构成波浪形的第三层网板,每个第三凹部上开设有第四网孔;上述各凸起位置均对应,上述各凹部位置均对应;所述第二网孔被完全覆盖在第三凸起下方,所述第一凹部被完全覆盖在第三网孔下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层网板、第二层网板和第三层网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交接处均有重叠部分而无缝隙。

优选的,上述各凸起和凹部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上述各网孔均为多个、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

为降低阻力,又增加油烟气流与各网板的接触的机会,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层网板的第一网孔和第二层网板的第二网孔交错、并部分重叠;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层网板的第三网孔和第三层网板的第四网孔交错、并部分重叠。

为使得风阻和油烟颗粒接触面积达到最佳的平衡,获得最好的油烟颗粒去除的能力,所述第一层网板、第二层网板和第三层网板满足下述条件:其中a0为第三网孔的其中一个上端部和相应第一网孔的相应下端部之间的间距,a1为第一凹部的宽度,a2为第一网孔的宽度;a3为第三网孔的宽度,a4为第二网孔的宽度,a5为第三凸起的宽度;a6为第三凸起的其中一个上端部切线与相应第二网孔相应下端部切线之间的间距。

为便于各网板的安装,所述第一层网板的边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凸缘,所述第二层网板和第三层网板置于凸缘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的每层网板都存在波浪形,首先每层网板的弧形形状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面积从而网板与油烟气流接触的有效面积增加,从而网孔的有效面积也增加,其次弧形更利于气体的流通和接触过滤;网孔为普通的空间孔,而不是拉深孔,不会对油烟气流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第一层网板和第二层网板,同时存在交错和不交错的截面形式;第二层网板和第三层网板也一样存在交错和不交错的形式,这种布置方式可降低阻力,又增加油烟气流与各网板的接触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实施例隐藏第一层网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ⅰ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ⅱ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5的截面线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8,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过滤装置,设置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包括第一层网板1、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为便于描述,以图1中过滤装置下方为油烟进入的方向。上述第一层网板1、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由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

其中,第一层网板1的边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凸缘11,用于安装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可置于凸缘11内侧。第一层网板1、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上、下间隔布置,可通过在各层网板边缘弯折而实现。

第一层网板1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上凸的第一凸起12,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下凹的第一凹部13,第一凸起12和第一凹部13交错布置,并且第一凸起12和第一凹部13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凸起12和第一凹部13的纵向截面均为弧形,由此构成波浪形的第一层网板1。每个第一凸起12上开设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网孔14,第一网孔14的左、右两端延伸至相应的第一凸起12的左、右端部。

第二层网板2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上凸的第二凸起21,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下凹的第二凹部22,第二凸起21和第二凹部22交错布置,并且第二凸起21和第二凹部22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凸起21与第一凸起12对应,第二凹部22与第二凹部13对应。第二凸起21和第二凹部22的纵向截面均为弧形,由此构成波浪形的第二层网板2。每个第二凸起21上开设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网孔23,第二网孔23的左、右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二凸起21的左、右端部之上。每个第二凹部22上还开设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三网孔24,每个第三网孔24的左、右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二凹部22的左、右端部之下,也就是说,第二网孔23和第三网孔24在前、后方向上部分重叠、并且互相间隔而不连通。第二网孔23和第一网孔14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存在部分重叠。

第三层网板3包括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上凸的第三凸起31,以及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截面呈下凹的第三凹部32,第三凸起31和第三凹部32交错布置,并且第三凸起31和第三凹部32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凸起31与第二凸起21、第一凸起12对应,第三凹部32与第二凹部22、第二凹部13对应。第三凸起31和第三凹部32的纵向截面均为弧形,由此构成波浪形的第三层网板3。每个第三凹部32上开设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四网孔33,第四网孔23的左、右两端延伸至相应的第三凹部32的左、右端部。第四网孔33和第二网孔23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

参见图3~图6,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凹部13完全覆盖在第二层网板2的第三网孔24下方,第二层网板2的第二网孔23被完全覆盖在第三层网板3的第三凸起31下方,从而第一层网板1、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在交接处均有重叠部分而无缝隙。而第一层网板1和第二层网板2的正投影、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的正投影均允许存在投影缝隙,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网孔14和第二层网板2的第二网孔23存在部分重叠,在前、后方向上,第一网孔14和第二网孔23交错、并可以有部分重叠;参见图7和图8,第二层网板2的第三网孔24和第三层网板3的第四网孔33存在部分重叠,在前、后方向上,第三网孔24和第四网孔33交错、并可以有部分重叠,在左、右方向上,第四网孔33覆盖第三网孔24,即第四网孔33的宽度大于第三网孔24的宽度。

通过上述的三层网板,油烟的流动路径参见图6中箭头所示,部分油烟从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网孔14进入过滤装置后,从第一网孔14上方的第二网孔23通过,随后折弯向下再向上从第二网孔23两侧上方的第四网孔33离开过滤装置,其余部分油烟从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网孔14进入过滤装置后,随后折弯向下再向上从第一网孔14两侧上方的第三网孔24向上,直至从第三网孔24上方的第四网孔33离开过滤装置。图6中各网孔箭头处的线条为各网孔间隔处的实体线条。

参见图9,第三网孔24的其中一个上端部和相应第一网孔14的相应下端部之间的间距为a0;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凹部13的宽度为a1;第一层网板1的第一网孔14的宽度为a2;第二层网板2的第三网孔24的宽度为a3;第二层网板2的第二网孔23的宽度为a4;第三层网板3的第三凸起31的宽度为a5;第三层网板3的第三凸起31的其中一个上端部切线与相应第二层网板2的第二网孔23相应下端部切线平行、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为a6,宽度均指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使得风阻和油烟颗粒接触面积达到最佳的平衡,获得最好的油烟颗粒去除的能力,上述参数满足下列条件:

采用上述方案,采用的每层网板都存在波浪形,首先每层网板的弧形形状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面积从而网板与油烟气流接触的有效面积增加,从而网孔的有效面积也增加,其次弧形更利于气体的流通和接触过滤;网孔为普通的空间孔,而不是拉深孔,不会对油烟气流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

第一层网板1和第二层网板2,同时存在交错和不交错的截面形式;第二层网板2和第三层网板3也一样存在交错和不交错的形式,这种布置方式可降低阻力,又增加油烟气流与各网板的接触的机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