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4145发布日期:2019-06-28 23:0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膨胀珍珠岩的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



背景技术:

膨胀珍珠岩是一种天然酸性玻璃质火山熔岩,非金属矿产,包括珍珠岩、松脂岩和黑曜岩,三者只是结晶水含量不同。由于在1000~1300℃高温条件下其体积迅速膨胀4~30倍,故统称为膨胀珍珠岩。

随着建筑业对于防火安全的重视,膨胀珍珠岩在建筑保温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因为膨胀珍珠岩属于热膨胀后生成的刚性发泡微孔结构,结构组织脆弱,受到挤压或者摩擦后颗粒就会破碎粉化,体积收缩且不能复原。

拌和膨胀珍珠岩时采用的填料包括超细二氧化硅、粘结材料、粉体固化剂、烟筒灰、工业硫酸铝等。填料和膨胀珍珠岩拌和均匀后才能进一步作为材料去施工安装。

目前节能保温行业普遍采用的膨胀珍珠岩搅拌设备,搅拌时容易破坏膨胀珍珠岩的颗粒,压缩体积,同时会产生“饭团式凝结球”,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其优点是混料的搅拌均匀、平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机构、拌和机构和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供膨胀珍珠岩进料的进料仓一、供填料进料的进料仓二;拌和机构包括截面呈u型的搅拌室,搅拌室分别与进料仓一和进料仓二连通,进料仓二与搅拌室之间承接有推进筒,推进筒内设有推进螺杆,推进螺杆连接有推进电机;搅拌室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若干片状的搅拌铲,搅拌铲所在平面与搅拌轴的轴心线所成角度为30°~45°,搅拌室外设有带动搅拌轴转动的搅拌电机;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带以及带动出料带传动的出料电机,搅拌室的一端底侧设有与出料带贴合的出料槽;推进电机、搅拌电机、出料电机均为转速可调型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室为u型结构,其内壁的弧形过渡面较为平缓,混料在拌和过程中实现了平滑的移动,因此混料在推进过程中不易打碎;另外搅拌铲采用30度至45度的设计,该角度能够在保证进给速度的同时,减少搅拌铲与混料的碰撞冲量,实现速度和完整度的平衡控制;同时,推进电机、搅拌电机、出料电机在控制转速时即相当于控制了整体物料的进给和输出速度,避免了局部物料在搅拌室内挤压形成硬块,使得整体的输入、输出保持稳定,混料输出后的质量较好,均匀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铲沿搅拌轴的长度方向具有至少三排阵列结构,三排阵列结构的搅拌铲沿搅拌轴的周向均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排阵列结构的搅拌铲提高了推进速度,保证了推进速度的稳定,减少了混料局部滞留形成挤压的情况,实现整体的混料运输加工较为稳定可靠。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铲沿其厚度方向的侧壁包括外弧面、两个平切面、两个斜撑面、两个平撑面,两个斜撑面的夹角为120°,斜撑面与外弧面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料对于搅拌铲上的作用力向搅拌铲中心集中,搅拌铲上的受力较为均匀,搅拌铲不易形变,进而搅拌铲能够实现稳定的推料送料,混料的输出稳定均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铲上设有主脉管以及从主脉管上延伸的若干支脉管,主脉管和支脉管均为管状结构,主脉管的口径大于支脉管,所述支脉管的管口延伸至搅拌铲的各个侧壁,所述搅拌轴内具有中空的通气槽,通气槽与主脉管相通,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有向通气槽通气的充气泵,充气泵与搅拌轴之间设有机械密封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轴转动时利用充气泵向机械密封结构通气,机械密封结构向搅拌轴内的通气槽通气,通气槽向搅拌铲上的主脉管通气,主脉管再将气流分化至各个支脉管通出,由此搅拌铲上形成了气管气流,该环绕气流使得搅拌铲从固化搅结构拌转化为气流化的搅拌结构,该空气搅拌铲相对于混料的冲量较小,尤其是膨胀珍珠岩不易被搅拌铲打碎,搅拌均匀高效,由此提高了传送后的混料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脉管以及支脉管设置于搅拌铲的两侧面,两侧面的支脉管管口相互错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铲两侧面的支脉管错位分布,一方面提高搅拌铲上的出气面积,使得搅拌铲上的气流环绕范围更广,另一方面,错位结构避免搅拌铲在支脉管邻接处的厚度过窄,减缓了搅拌铲的耗损速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脉管以及支脉管的管口处设有单向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采用单向阀使得气流单向通出,另一方面,能够对固体颗粒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减少堵塞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脉管的管口处螺接有内轴套,内轴套内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径小于主脉管的内径,主脉管内滑动连接有细流块,细流块由内轴套限位,细流块上设有若干供气流通过的细流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脉管的管口内径较大,需要进行混料颗粒的隔离,因此细流块主要起到通气以及隔离混料颗粒的作用,采用内轴套作为限位结构,限制了细流块的活动范围,需要取出细流块时,卸下内轴套即可取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流块朝向主脉管管口的一侧连接有指引线,指引线的长度大于内轴套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引线能够随着气流摆动,供操作人员观察主脉管的实际导通情况,另外指引线可供操作人员将细流块牵出,操作较为方便无需额外工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流块的外周面上设有柔性刷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柔性刷毛可在细流块牵出时对主脉管的内壁扫刷,使得主脉管的管口残留混料颗粒顺利清理,操作方便简单,减少了管口闭塞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室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两侧向搅拌室翻折形成翻边,翻边与密封盖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将搅拌室盖合,提高了搅拌室的密封性,混料能够更为均匀得填实整个搅拌室,同时减少了扬尘现象,提高了厂房清洁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多电机调速从宏观调控混料的拌和均匀度,采用气流化的搅拌铲从微观调控混料的搅拌完整度;混料整体加工后的结构完整、均匀,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体现搅拌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体现推进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搅拌铲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体现搅拌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2的搅拌铲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体现细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体现细流块和内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料机构;11、进料仓一;111、出料口一;12、进料仓二;121、出料口二;2、拌和机构;21、搅拌室;211、搅拌轴;2111、通气槽;212、搅拌电机;213、搅拌轮;214、出料槽;22、推进筒;221、推进螺杆;222、推进电机;223、推进轮;224、出料口三;3、出料机构;31、出料带;32、出料电机;4、搅拌铲;41、外弧面;42、平切面;43、斜撑面;44、平撑面;45、主脉管;46、支脉管;5、充气泵;51、气管;52、机械密封结构;6、内轴套;61、通槽;62、细流块;621、细流槽;622、指引线;623、柔性刷毛;7、密封盖;7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拌和膨胀珍珠岩的u型拌和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机构1、拌和机构2和出料机构3。进料机构1包括进料仓一11(未显示入料口)和进料仓二12(未显示入料口),进料仓一11用于膨胀珍珠岩的进料,进料仓二12用于填料的进料,填料包括超细二氧化硅、粘结材料、粉体固化剂、烟筒灰、工业硫酸铝等。拌和机构2包括截面呈u型的搅拌室21,混料在搅拌室21内拌和均匀。出料机构3包括出料带31以及带动出料带31传动的出料电机32,拌和的混料在搅拌室21末端的出料槽214(如图2)处落料,并通过出料带31进一步传输。

参考图2,进料仓一11的出料口一111与搅拌室21相通。搅拌室21靠近进料仓一11的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212,搅拌电机212为可调速电机,搅拌电机212的输出轴带动搅拌轮213转动,搅拌轮213带动与其同轴线的搅拌轴211转动,搅拌轴211的外周面上焊接有三列搅拌铲4,搅拌铲4随着搅拌轴211的转动而转动,搅拌铲4带动膨胀珍珠岩平缓前移。搅拌铲4所在平面与搅拌轴211的轴心线所成角度设计为30度至45度之间,若角度过大则推进速度过慢,若角度过小则搅拌铲4的侧壁容易打碎膨胀珍珠岩,因此该角度优选为45度,实现了稳定高效的送料。

参考图3,进料仓二12与搅拌室21之间承接有推进筒22,进料仓二12的出料口二121与推进筒22相通,推进筒22的出料口三223与搅拌室21相通,搅拌室21靠近进料仓二12的一侧设置有推进电机222,推进电机222为可调速电机,推进电机222带动推进轮223转动,推进轮223带动与其同轴线的推进螺杆221转动,推进螺杆221通过螺旋叶片带动填料平缓前移。

参考图4,搅拌铲4沿其厚度方向的外侧壁包括外弧面41、两个平切面42、两个斜撑面43、两个平撑面44,两个斜撑面43所成的夹角为120度,斜撑面43所在平面与外弧面41所在平面垂直。搅拌铲4外弧面41上的受力可向搅拌铲4内部集中分解,缓解整体疲劳形变的情况。

参考图1,搅拌室21上盖设有密封盖7,密封盖7的两侧向搅拌室21翻折形成翻边71,翻边71与密封盖7焊接固定。通过密封盖7使得整体结构集成化程度更高,密封性更好,减少了粉尘污染。

上述混料移送时,搅拌电机212、推进电机222、出料电机32均调制指定速度,因此膨胀珍珠岩、填料能保持均匀的进给速度,同时出料电机32能够均匀得送出混料,由此整体的物料处理过程中保证了进给和输出等量进行,且混合料拌和至搅拌室21的出料槽214时恰好为匀料状态,实现了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了局部混料不均匀以及打碎膨胀珍珠岩的情况。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考图5和图6,搅拌室21外设置有充气泵5,搅拌轴21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为通气槽2111,充气泵5通过气管51连接至搅拌室21一侧的机械密封结构52处,该机械密封结构52与搅拌轴211的通气槽2111相通;结合图7,搅拌铲4上设有管状结构的主脉管45和支脉管46,主脉管45和搅拌轴211相通,支脉管46和主脉管45相通;主脉管45位于搅拌铲4中部,支脉管46位于搅拌铲4的两侧面,且在两侧面相互交错分布。

当搅拌轴211转动时,充气泵5向搅拌轴211通气,搅拌铲4的外周面产生气流,该空气气流使得搅拌铲4在转动时与混料的刚性碰撞较少,减少了混料与搅拌铲4接触时的冲量,实际接触十分缓和,形成了空气助力搅拌的效果,由此在搅拌推料、混合的过程中减少了碎料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考图8和图9,主脉管45的管口处螺接有内轴套6,内轴套6内设有通槽61,通槽61供气流通过,通槽61的内径小于主脉管45的内径;主脉管45内滑动连接有细流块62,细流块62由内轴套6限位。细流块62上设有若干供气流通过的细流槽621,细流槽621沿细流块62的周向均布,形成均匀排布的小孔,气流从主脉管45通出时将先经过细流槽621。细流块62阻隔了外界大颗粒混料进入主脉管45内,同时细流块62上固接有指引线622,该指引线622能够随气流摆动,在气流通出时可观察指引线622的摆动情况,便于操作人员了解通气情况。

为了使得主脉管45管口内壁处的混料颗粒扫出,细流块62的外周面上设有柔性刷毛623,利用指引线622可将细流块62拉出,使得主脉管45内壁的混料刷出。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脉管45和支脉管46的管口处均螺纹连接有单向阀(图上未示出),可供气流单向通出,同时可减少混料倒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