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170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通常应用在循环水系统、污水系统等水池中,用来清除水池水面的杂质,以保护水的清洁及后续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清除水面的浮物杂质,普遍利用固定格栅等人工清污,比较费时费工,而且不能保证水质的清洁度,工作效率低,其他小型杂物也不易清除干净。而且,采用漂浮过滤或者围栏过滤,存在安装、使用与维护困难,过滤器装置水位不能调节;滤网部堵塞严重时,不能及时清理与更换,致使清理水面杂物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浮式过滤器滤网部不好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

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包括浮标部、筒状的滤网部、溢流槽、浮动溢洪堰及出水口,所述的浮标部用以调整浮式过滤器在水面的漂浮深度,其技术方案是:滤网部竖直设置在溢流槽内,浮标部设置在滤网部上端且可拆卸地连接在溢流槽的上端;溢流槽的槽沿上设置有用于撇去泡沫的浮动溢洪堰,溢流槽的下端中心位置连通设置出水口。

进一步的,浮标部由上蝶形构件与下蝶形构件构成,其连接处设置有水平的平垫圈;平垫圈通过全螺纹螺柱连接溢流槽底部设置的固定三角铁;所述的固定三角铁位置和数量均与平垫圈相对应。

进一步的,溢流槽为下凸型蝶形构件。

进一步的,滤网部展开后为长方形,采用五层烧结网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保护层、主滤层、保护层、加强层和骨架层五层结构,保护层、主滤层、保护层、加强层均采用金属丝平纹编织方孔网,骨架层采用316L不锈钢冲孔板卷圆制作。

进一步的,浮动溢洪堰由PU板和浮动软管组成, PU板包括环绕部和固定部;其中,PU板的环绕部对折包裹浮动软管后,连接环绕部的固定部通过喉箍固定在溢流槽的槽沿外侧,形成裙座状结构,且固定部与水面垂直时,环绕部的上表面在水平面以下且靠近水平面。

进一步的,上蝶形构件和下蝶形构件构成密闭浮动腔,该浮动腔内侧的下部中心设置有密闭的圆柱形内腔;上蝶形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浮动腔连通的浮动腔灌充管;内腔顶端贯穿上蝶形构件上表面连通设置内腔灌充管。

进一步的,浮标部的上蝶形构件上表面的中心及两侧均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过滤器内部设置有两个单独的腔体,可以依据使用条件调节过滤器的漂浮水位;设置浮动溢洪堰用于撇去浮沫;

2)采用全螺纹螺柱连接与固定浮标部与溢流槽,使安装、拆卸与维护过滤器更方便;

3)滤网部放置于浮标部与溢流槽之间,更换滤网部方便,清污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浮标部;2.滤网部;3.溢流槽;4.浮动溢洪堰;5.出水口;6.平垫圈;7.全螺纹螺柱;8.六角螺母;9.喉箍;10.手柄。

101.上蝶形构件;102.下蝶形构件;103.内腔;104. 浮动腔灌充管;105. 内腔灌充管; 301.固定三角铁;302.槽沿;401. 环绕部;402. 浮动软管;403.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去除水面杂质的浮式过滤器,包括浮标部1、筒状的滤网部2、溢流槽3、浮动溢洪堰4及出水口5,所述的浮标部1用以调整浮式过滤器在水面的漂浮深度,其技术方案是:滤网部2竖直设置在溢流槽3内,浮标部1设置在滤网部2上端且可拆卸地连接在溢流槽3的上端;溢流槽3的槽沿302上设置有用于撇去泡沫的浮动溢洪堰4,溢流槽3的下端中心位置连通设置出水口5。

进一步的,浮标部1由上蝶形构件101与下蝶形构件102构成,其连接处设置有水平的平垫圈6;平垫圈6通过全螺纹螺柱7连接溢流槽3底部设置的固定三角铁301;所述的固定三角铁301位置和数量均与平垫圈6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槽3为下凸型蝶形构件。

进一步的,滤网部2展开后为长方形,采用五层烧结网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保护层、主滤层、保护层、加强层和骨架层五层结构,保护层、主滤层、保护层、加强层均采用金属丝平纹编织方孔网,骨架层采用316L不锈钢冲孔板卷圆制作。

进一步的,浮动溢洪堰4由PU板和浮动软管402组成, PU板包括环绕部401和固定部403;其中,PU板的环绕部401对折包裹浮动软管402后,连接环绕部401的固定部403通过喉箍9固定在溢流槽3的槽沿302外侧,形成裙座状结构,且固定部403与水面垂直时,环绕部401的上表面在水平面以下且靠近水平面。

进一步的,上蝶形构件101和下蝶形构件102构成密闭浮动腔,该浮动腔内侧的下部中心设置有密闭的圆柱形内腔103;上蝶形构件10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浮动腔连通的浮动腔灌充管104;内腔103顶端贯穿上蝶形构件101上表面连通设置内腔灌充管105。

进一步的,浮标部1的上蝶形构件101上表面的中心及两侧均设置有手柄10。

优选的,浮动软管402的长度与溢流槽3的槽沿302的周长一致。

优选的喉箍9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的出水口5处可以连接出水管,用以排水。

需要明确的是:滤网部2中的骨架层采用刚性材料制作,保证滤网部2可以竖直设置在溢流槽3内,并且在调节六角螺母8时滤网部2不会变形,保证本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有的方向均以图1为准。

需要明确的是:浮标部1设置二个腔体的原因是:通过依次向不同的腔体加水,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的悬浮深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固定/不固定的放置在水里,出水口5后连接软管,软管可连接水泵。

浮动溢洪堰4撇去泡沫功能的实现:浮动溢洪堰4中的浮动软管402、环绕部401和固定部403均为柔软的PU板。设置浮动软管402的长度与溢流槽3的槽沿302周长一致,固定部403通过喉箍9固定在溢流槽3的槽沿302外侧,调整固定部403的长度,保证固定部403与水面垂直时,环绕部401上表面在水平面以下。放入水里后,固定部403与水面垂直,而且,环绕部401上表面距离水面存在很小的距离。众所周知,泡沫在水面上漂浮,其结构是水面以上为半球形,水面以下为下凸的曲面。由于环绕部401上表面距离水面很近,所以,泡沫不能通过环绕部401的上表面而被撇出,原水漫过环绕部401沿溢流槽3流入,通过滤网部2进行过滤。

首次使用时,安装滤网部2与浮标部1,并调整全螺纹螺柱7上端的六角螺母8,使滤网部2的下端紧贴溢流槽3的底部。通过浮动腔灌充管104对浮动腔加少量水;再通过内腔灌充管105为内腔103的腔体加少量水。如此,反复的向浮动腔和内腔103中加水,直至调整到平垫圈6与水平面平齐,实现调节过滤器的深度。此时,浮动溢洪堰4中的环绕部401的上表面靠近水平面且在水面以下。

正常过滤时,原水漫过浮动溢洪堰4进入过滤器,通过滤网部2过滤,过滤后的水从溢流槽3底部的出水口5流出。

由于滤网部2的堵塞,流入出水口5的水减少,滤网部2与出水口5处形成空腔,过滤器的浮力变大,此时,过滤器整体要上浮。观察浮动溢洪堰4中固定部403是否与水面垂直,如果发生倾斜,说明滤网部2发生堵塞;如果浮动溢洪堰4中的固定部403与水面平行,则说明滤网部2完全堵死,必须马上更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垫圈6配合相应的全螺纹螺柱7和固定三角铁301将浮标部1和溢流槽3可拆卸的固定到一起,而且浮标部1和溢流槽3夹持设置滤网部2,使得滤网部2更加容易替换;而且,采用了浮动腔灌充管104及内腔灌充管105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实现水位精确可调。同时,采用了特殊结构的浮动溢洪堰4,可以撇去原水中的泡沫,而且可以使滤网部堵塞情况简单可视化,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