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污水绒毛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88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染污水绒毛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印染工艺产生的工业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悬浮物多并含有大量染料与表面活性剂,CODCr值高,治理难度很大。采用常规的生化处理,流程很长,占地面积很大基建投资很高,处理费用昂贵,效果也不理想,很难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率低。

然而解决印染废水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废水中的绒毛等悬浮物,对于废水中的绒毛可用印染废水绒毛专用过滤设备来处理。但是这套设备比较复杂,单纯用人工来操做比较困难,所以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这里就显得比较重要。

现有点技术中公开了一个种印染废水绒毛专用自动化控制过滤设备,该设备中的过滤室中设有滤布,所述滤布与清洗泵相连,所述滤布旁设有鼓风机,所述清洗泵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过滤室与所述储液室之间通过除屑泵和真空泵相通,所述除屑泵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真空泵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储液室还与供液泵相连,所述供液泵连接有第五电机。上述过滤设备中,其对滤布先采用鼓风机吹干,再对吹干的部分用真空泵施以负压作用,使粘附在滤布表面的绒毛被吸走。然而,由于滤布表面的绒毛较多,以负压的形式只能将部分绒毛吸少,还有一部分绒毛留在滤布上而无法吸走,因此,如何提高滤布表面绒毛的清理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清理绒毛效果的印染污水绒毛过滤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染污水绒毛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含有绒毛的污水的蓄污池、排水管、过滤池、滤布、主动辊、第一从动辊、鼓风机、第一管道、第一抽吸泵、第二管道、第二抽吸泵、第三管道,排水管的一端与蓄污池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过滤池中后位于滤布的左侧,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分别通过轴设置在过滤池内,所述滤布挠性闭合地设置在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上,第一管道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中后位于滤布的右侧,鼓风机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抽吸泵与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中后位于滤布的右侧,且第二管道位于第一管道的下侧,第二抽吸泵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中,还包括集毛盒、毛刷、第三抽吸泵以及第四管道,所述集毛盒设置在过滤池内并位于滤布的右侧,且集毛盒位于第二管道的下侧,所述毛刷固定在集毛盒中,毛刷的刷毛与滤布抵靠,第三抽吸泵与第四管道连接,第四管道的一端伸入到滤池后位于集毛盒中。

还包括第二从动辊,该第二从动辊位于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之间,且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与滤池左侧壁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所述排水管伸入到过滤池中后,该排水管的排水口距过滤池内底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从动辊距过滤池内底壁面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第一抽吸泵产生的负压作用力通过第二管道作用于滤布的表面,将滤布表面的一部分绒毛吸走后,滤布在挠性移动的过程中,毛刷刷动滤布的表面,将滤布表面剩余的绒毛刷下来,刷下来的绒毛掉落到集毛盒中,通过第三抽吸泵产生的负压作用力将绒毛吸走。这样,通过第一抽吸泵的负压作用力,以及毛刷对滤布表面的清理,使滤布表面的绒毛得以清理,滤布在循环过滤的过程中,不会被绒毛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印染污水绒毛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含有绒毛的污水的蓄污池1、排水管2、过滤池3、滤布4、主动辊5、第一从动辊6、鼓风机7、第一管道8、第一抽吸泵9、第二管道10、第二抽吸泵11、第三管道12,排水管2的一端与蓄污池1连接,排水管2的另一端伸入到过滤池3中后位于滤布4的左侧。主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分别通过轴设置在过滤池内,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支撑主动辊5的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辊5转动,所述滤布3挠性闭合地设置在主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上,当主动辊5转动时,主动辊5通过摩擦作用力使滤布4移动,由于滤布3挠性闭合地设置在主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上,因此,滤布3与第一从动辊6之间的摩擦作用力带动第一从动辊转动,从而滤布3在主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之间挠性地移动,这与链轮链条机构类似。

第一管道8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3中后位于滤布4的右侧,鼓风机7与第一管道8连接,在鼓风机7的作用下,将空气送入到第一管道8中,空气从第一管道8排出后直接吹向滤布4。第一抽吸泵9与第二管道10连接,第二管道10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3中后位于滤布4的右侧,且第二管道10位于第一管道8的下侧,从第一管道8中吹出的气体使滤布4变干,第一抽吸泵9产生的负压作用力通过第二管道10作用于滤布4的表面,该负压作用力可将滤布4表面的一部分绒毛吸走。第二抽吸泵11与第三管道12连接,第三管道12的一端伸入到过滤池中,第二抽吸泵11产生的负压作用力通过第三管道12作用于过滤池3中,将过滤后的污水抽走。

还包括集毛盒13、毛刷14、第三抽吸泵15以及第四管道16,所述集毛盒13设置在过滤池3内并位于滤布4的右侧,且集毛盒13位于第二管道10的下侧,所述毛刷14固定在集毛盒13中,毛刷13的刷毛与滤布4抵靠,第三抽吸泵15与第四管道16连接,第四管道16的一端伸入到滤池3后位于集毛盒13中。当第一抽吸泵9产生的负压作用力通过第二管道10作用于滤布4的表面,将滤布4表面的一部分绒毛吸走后,滤布4在挠性移动的过程中,毛刷14刷动滤布4的表面,将滤布4表面剩余的绒毛刷下来,刷下来的绒毛掉落到集毛盒13中,通过第三抽吸泵15产生的负压作用力将绒毛吸走。这样,通过第一抽吸泵9的负压作用力,以及毛刷14对滤布4表面的清理,使滤布表面的绒毛得以清理,滤布在循环过滤的过程中,不会被绒毛堵塞。

还包括第二从动辊15,该第二从动辊15位于主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之间,且主动辊5、第一从动辊6、第二从动辊15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优选地,主动辊5、第一从动辊6、第二从动辊15与滤池左侧壁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所述排水管伸入到过滤池中后,该排水管的排水口距过滤池内底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从动辊距过滤池内底壁面之间的间距。三个辊采用这样的位置布置,便于在第一从动辊6和第二从动辊15之间形成过滤区,在主动辊5与第二从动辊15之间形成除绒毛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