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达克罗涂料快速混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78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达克罗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达克罗涂料快速混匀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使用加热工艺来改变材料内部或表面的微观结构,或是在涂覆工艺的过程中,对材料表面上的涂料进行烘烤,进而提高材料的耐腐蚀、耐冲击和耐摩擦等性能,使材料形成的产品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达克罗,是一种以锌粉、铝粉、铬酸和去离子水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的防腐涂料,对金属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的电镀工艺相比,达克罗是一种“绿色电镀”。

现有技术中,在对工件加工之前,首先需要对达克罗涂料进行均匀混合搅拌,使其能够均匀的形成涂覆液体。但由于达克罗溶液不易混匀,需要长达十几小时的混匀过程,不仅电能使用多,而且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达克罗涂料快速混匀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达克罗涂液混匀效果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达克罗涂料快速混匀设备,包括底座、机架、固定杆、搅拌电机、转杆、搅拌桨、搅拌桶、涂液箱、水浴箱、吸液管、支撑座、回液管、泵体、出液管、支杆和阀门,所述底座上端边缘固定设有竖直的机架,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固定设有搅拌桶,所述机架上部侧壁横向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固定连接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下端传动连接转杆,所述转杆下端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于所述搅拌桶内;所述底座内设有水浴箱,所述水浴箱下端通过多个支杆固定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水浴箱内底部固定设有涂液箱,所述搅拌桶和涂液箱之间设有吸液管和回液管,所述吸液管下端伸入所述涂液箱内底部,所述吸液管上端连接所述搅拌桶上顶端,所述吸液管上端出液口正对所述搅拌桨,所述吸液管上设有泵体,所述搅拌桶下端连接所述回液管上端,所述回液管下端连接所述涂液箱上端,所述涂液箱侧壁连接出液管,所述吸液管、回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吸液管和回液管均穿过所述水浴箱外壁,所述水浴箱外壁与吸液管和回液管的管壁均采用焊接密封。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桶侧壁,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搅拌桶连接处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还包括防沉搅拌装置,所述涂液箱内底部设有防沉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水浴箱侧壁上设有水浴进口管和水浴出口管,所述水浴进口管设于水浴箱一侧壁下部,所述水浴出口管设于水浴箱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搅拌结构的改变,使其能够对流动中的涂液进行小范围内的高效搅拌混匀,提高了混匀效果;且流动中的涂液不易产生沉淀,从而保持了已混涂液的状态;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将进入到搅拌桶内的较大颗粒未完全混匀的部分进行阻挡,并使其在搅拌桶内进行持续的搅拌过程,从而提高了搅拌效果;水浴过程对于涂液的搅拌混合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搅拌混匀效果好,实现连续搅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搅拌混匀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机架;3固定杆;4搅拌电机;5转杆;6搅拌桨;7搅拌桶;8涂液箱;9水浴箱;10吸液管;11支撑座;12回液管;13泵体;14出液管;15支杆;16阀门;17连接杆;18过滤网;19防沉搅拌装置;20水浴进口管;21水浴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达克罗涂料快速混匀设备,包括底座1、机架2、固定杆3、搅拌电机4、转杆5、搅拌桨6、搅拌桶7、涂液箱8、水浴箱9、吸液管10、支撑座11、回液管12、泵体13、出液管14、支杆15和阀门16,所述底座1上端边缘固定设有竖直的机架2,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固定设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焊接固定在底座1顶端,所述支撑座11顶端固定设有搅拌桶7,支撑座11起到支撑搅拌桶7的作用。所述机架2上部侧壁横向固定设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端部固定连接搅拌电机4,固定杆3能够为搅拌电机4提供较为稳定的使用环境。所述搅拌电机4下端传动连接转杆5,所述转杆5下端设有搅拌桨6,所述搅拌桨6设于所述搅拌桶7内,通过搅拌电机4的启动带动转杆5的旋转,进一步的带动搅拌桨6对搅拌桶7内的达克罗涂液进行搅拌混匀;所述底座1内设有水浴箱9,所述水浴箱9下端通过多个支杆15固定设置在底座1内,支杆15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所述水浴箱9内底部固定设有涂液箱8,具体的,涂液箱8焊接固定在水浴箱9内底部。所述搅拌桶7和涂液箱8之间设有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所述吸液管10下端伸入所述涂液箱8内底部,所述吸液管10上端连接所述搅拌桶7上顶端,所述吸液管10上端出液口正对所述搅拌桨6,所述吸液管10上设有泵体13,所述搅拌桶7下端连接所述回液管12上端,所述回液管12下端连接所述涂液箱8上端,所述涂液箱8侧壁连接出液管14,所述吸液管10、回液管12和出液管14上均设有阀门16。从而实现了达克罗涂液在搅拌桶7和涂液箱8之间的循环,在涂液箱8内通过水浴箱9实现了涂液的水浴加热,而在搅拌桶7内实现了涂液的搅拌混匀,将加热循环和搅拌混匀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涂液的混匀速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上的阀门16,使搅拌桶7内的涂液始终浸没搅拌桨6。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均穿过所述水浴箱9外壁,所述水浴箱9外壁与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的管壁均采用焊接密封。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涂液箱8固定设置在水浴箱9内,从而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必然要穿过水浴箱9并与其内部的水浴箱9进行连接,为了防止水浴箱9内水体发生泄露,需要在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与水浴箱9外壁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而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了水浴箱9与吸液管10和回液管12之间焊接密封的结构,完全能够实现防泄漏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水浴箱9侧壁上设有水浴进口管20和水浴出口管21,所述水浴进口管20设于水浴箱9一侧壁下部,所述水浴出口管21设于水浴箱9顶端。具体的,水浴箱9内不设置加热设备,而将设备外加热后的热水通过水浴进口管20通入到水浴箱9内,为涂液箱8进行加热,而经过热量交换后的水体则从水浴出口管21排出了。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如下:

将经过初步溶解的达克罗涂液通过出液管14反向泵入到涂液箱8内,在吸液管10上泵体13的作用下,涂液进入到搅拌桶7内,通过搅拌电机4带动的转杆5带动搅拌桨6对搅拌桶7内涂液进行搅拌混匀,而搅拌后的涂液经回液管12进入到涂液箱8内,实现了涂液的回流。在涂液箱8外设置的水浴箱9能够对涂液箱8进行水浴加热,加快涂液中大颗粒的溶液,并将水浴设定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够使涂液达到较好的溶解效果。经过多个搅拌和循环过程后,能够实现达克罗涂液的溶解,相较于现有技术,溶解效率提高30%左右,达到了理想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

基本结构如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搅拌桶7的稳定性,不仅需要在底部设置支撑座11,而更进一步的,还设置了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桶7侧壁,所述连接杆17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2,将搅拌桶7和机架2连接成一体。连接杆17的设置,能够使搅拌桶7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3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网18,过滤网18采用不锈钢材质过滤网18,所述回液管12与所述搅拌桶7连接处设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的设置,能够将进入到搅拌桶7内的较大颗粒涂液材料进行阻挡,并可在搅拌桶7内进行连续的不间断搅拌,直至完全打碎混匀为止,提高了整体的混匀程度。

实施例4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沉搅拌装置19,所述涂液箱8内底部设有防沉搅拌装置19。防沉搅拌装置19为普通搅拌设备,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桨6对涂液箱8内底部进行搅拌防沉,属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普通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搅拌结构的改变,使其能够对流动中的涂液进行小范围内的高效搅拌混匀,提高了混匀效果;且流动中的涂液不易产生沉淀,从而保持了已混涂液的状态;通过设置过滤网18,能够将进入到搅拌桶7内的较大颗粒未完全混匀的部分进行阻挡,并使其在搅拌桶7内进行持续的搅拌过程,从而提高了搅拌效果;水浴过程对于涂液的搅拌混合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搅拌混匀效果好,实现连续搅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搅拌混匀时间。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