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洗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800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洗气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洗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工业废气污染。高效的处理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改善很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洗气设备,有效处理工业废气,减少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洗气设备,包括混料器组、气溶胶机组、氮氧化物还原塔、风力漩涡系统、洗涤塔;

所述混料器组用于将催化剂或脱硫剂与待处理废气充分混合催化反应;

所述气溶胶机组用于使催化反应后的气体形成气溶胶;

所述氮氧化物还原塔用于进一步氧化反应合入气溶胶;

所述洗涤塔用于洗涤气溶胶;

所述风力漩涡系统用于给所述洗涤塔提供螺旋向上的风力。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器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混料器和第二混料器,分别用于催化剂和脱硫剂与待处理气体的混合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混料器包括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筒内部且间隙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外筒下端连接进气筒,所述进气筒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进气筒上方的空腔内设置有分气环板,所述分气环 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分气环板上方的空腔与多个分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分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筒内部,各分气管与所述第一内筒的内壁呈向上倾斜布置,所述空腔顶端的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板;所述空腔底端的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密封固定连接底板,所述第一内筒上端为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机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筒体包括第二外筒和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筒内,所述第二内筒与第二外筒之间间隙配合形成通腔,所述筒体一侧端设置有分流锥,所述筒体内或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喷水或水雾的至少一个喷头,所述分流锥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使所述分流锥周壁瞬间产生高温,所述分流锥通过伸缩机构进、出于所述内筒中;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多个片状的螺旋体。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锥内为中空结构,其周侧壁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带状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靠近分流锥一端设置有扣接的加热环,所述加热环内设置有多个单独控制的环形加热带。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塔包括第一塔体,所述第一塔体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空腔结构的第二圆盘管和第一圆盘管,所述第一圆盘管和第二圆盘管之间设置有多个高频碰拦笼,各高频碰拦笼包括内筛网和外筛网,所述内筛网和外筛网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内筛网和外筛网之间呈圆周式均匀分布有多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为中空的管道,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内筛网和外筛网,同时用于作为水管使用,其下端为进水口,上端用于连接喷头,所述内筛网内由下之上设置有多个圆筛网组,各所述圆筛网组的周侧与所述内筛网的内壁固定 或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各所述高频碰拦笼均由多个相同的固定支架固定内筛网和外筛网,即上、下相对的各所述固定支架为相连的一体结构;上、下相邻的所述高频碰拦笼均之间的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喷头,各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分别与第二圆盘管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一圆盘管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圆盘管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圆盘管上均匀分布有水孔;所述第一塔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待处理气体的出口和进口。

所述风力漩涡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为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开口,所述开口外周侧设置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一端设置有与腔体结构连通且用于与高压风机连接高压进风口,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的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开口内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且朝上同方向倾斜布置的排风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进一步处理从洗涤塔排出的气体的零介点分离塔。

进一步的,所述零介点分离塔包括第二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为夹层结构,其夹层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构成保温层,所述第二塔体内设置有填充有冷却液的冷却液腔,所述第二塔体的冷却液腔内均匀分布有多根通气管,各所述通气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却液腔上端及下端外侧,所述第二塔体的上端为出口,下端为进口;所述冷却液腔内由上至下螺旋式布置有冷却液管,所述冷却液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用于连接冷却压缩机出口和进口,所述零介点分离塔的出口用于与烟囱连接,其进口用于与洗涤塔的出口连接,以便于所述零介点分离塔内被冷却的水汽落入洗涤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混料器组使催化剂或脱硫剂与废气充分混合,催化反应处理废气,然后经经气溶胶机组使废气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分离漩涡系统带动以螺栓状进入洗涤塔,在洗涤塔中经高频 碰撞拦笼碰撞与水分充分接触,使固定颗粒被水分携带向下排出,气体由上端排出,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有效减少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混料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混料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溶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螺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风力漩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排风管分布示意图;

图8为洗涤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高频碰撞拦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圆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喷头分布示意图;

图12为圆筛网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辐射支架示意图;

图14为零介点分离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零介点分离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氮氧化物还原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混料器;101-外筒;102-内筒;103-分气环板;10301-通气孔;104-进气筒;105-分气管;106-底板;107-密封环板;108-出气口; 109-空腔;2-第二混料器;3-气溶胶机组;301-外筒;302-内筒;303-通腔;304-螺旋体;305-分流锥;306-伸缩机构;30601-螺杆;30602-支架;307-喷头;308-支架;309-加热环;4-风力漩涡系统;401-壳体;402-开口;403-腔体结构;404-高压进风口;405-排污口;406-进气口;407-排风管;5-洗涤塔;501-塔体;502-第一圆盘管;503-第二圆盘管;504-高频碰撞拦笼;50401-内筛网;50402-外筛网;50403-圆筛网组;504031-圆筛网;504032-围网;50403-辐射支架;50404-固定支架;50405-固定环;505-喷头;506-进口;507-出口;6-零介点分离塔;601-塔体;602-保温层;603-冷却液腔;604-通气管;605-冷却液管;606-进口;607-出口;608-密封隔板;7-氮氧化物还原塔;701-进口;702-出口;703-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废气洗气设备,包括混料器组(第一混料器1和第二混料器2)、气溶胶机组3、氮氧化物还原塔7、风力漩涡系统4、洗涤塔5和零介点分离塔6;

所述混料器组(第一混料器1和第二混料器2)用于将催化剂或脱硫剂与待处理废气充分混合催化反应;

所述气溶胶机组3用于使催化反应后的气体形成气溶胶;

所述氮氧化物还原塔7用于进一步氧化反应合入气溶胶;

所述风力漩涡系统4用于给所述洗涤塔提供螺旋向上的风力;

所述洗涤塔5用于洗涤气溶胶;

所述零介点分离塔6用于进一步处理从洗涤塔排出的气体;

所述混料器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混料器1和第二混料器2,分别用于催化 剂和脱硫剂与待处理气体的混合反应;

如图2和3所示,各混料器均包括外筒101和内筒102,所述内筒102设置于所述外筒101内部且间隙配合形成空腔109,所述外筒101下端连接进气筒104,所述进气筒104与所述空腔109连通,所述进气筒104上方的空腔109内设置有分气环板103,分气环板103与外筒301和内筒102分别密封焊接,所述分气环板103上呈圆周式均匀设置有8个通气孔10301,所述分气环板103上方的空腔109与8个分气管105连通,8个所述分气管105一端与所述空腔109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筒102内部,各分气管105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呈向上倾斜布置,与所述内筒102的内壁的水平夹角和垂直夹角均为45°,所述空腔109顶端的外筒101和内筒10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板107;所述空腔109底端的外筒101和内筒102密封固定连接底板107,所述内筒102上端为出气口108;

使同时,将各种催化剂或脱硫剂分别通过第一混料器1和第二混料器2,通过加压风机由进气筒104经通气孔10301进入空腔109,并由空腔109经分气管105呈上升的旋流状喷入内筒102内与待处理气体完成充分混合,然后经出气口108排出到气溶胶机组3;

如图4所示,所述气溶胶机组3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筒体包括外筒301和内筒302,所述内筒302设置于所述外筒301内,所述内筒302与外筒301之间间隙配合形成通腔303,所述筒体一侧端设置有分流锥305,所述筒体内或还设置有用于喷水或水雾的多个喷头307,分流锥305为铜铸件,所述分流锥305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使所述分流锥周壁瞬间产生高温(800℃左右),所述分流锥305通过伸缩机构306进、出于所述内筒302中;所述通腔303内设置有6个片状的螺旋体304,6个所述片状的螺旋体304的下端位于一个平面,上端位于一个平面,相邻间夹角为60°;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306包括支架30602和螺杆30601,所述支架30602上设置有螺纹过孔,所述螺杆30601一端穿过所述螺纹过孔后固定连接分流锥305;所述螺杆30601另一端与正反电机或手柄连接,由正反电机电机或手柄手动驱动,使其手动或电动驱动。根据需要,可以增加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螺纹杆,所述正反电机驱动所述减速机;或者,所述螺杆30601另一端涡轮啮合转轴,转轴垂直延伸至外侧后连接手柄。此处驱动方式安装时需要根据实际条件调整,因为该气溶胶机组前、后一般均有匹配的装置,而且该驱动部分一般位于管道内,需要将电机或手柄引导至管道外侧以方便调节,该部分具体设置方式和结构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条件能够做出调整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锥305内为中空结构,其周侧壁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多个环形的带状加热装置,各带状加热装置独立控制。所述螺旋体4沿螺旋方向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内筒2的周壁和所述外筒301的内周壁焊接密封固定。所述内筒302靠近分流锥305一端设置有扣接的加热环309,所述加热环309内设置有多个单独控制的环形加热带;

各环形加热带均由温控装置控制,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调节工作状态(此处为现有技术,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喷头连接高压供水管,其为雾化喷头;

为了操作方便,电动控制时,螺杆30601的驱动端安装从动轮,从动轮轮连接皮带或链条一端,皮带或链条另一端连接另一驱动轮,驱动轮由正反电机驱动或手柄手动驱动,皮带或链条与螺杆垂直设置,便于操作,或者根据实际条件调整。

经混料器机组处理后的气体从背离分流锥305一端进入,首先通过伸缩机构306调节分流锥305在内筒302内的进出位置,以调节内筒302与通腔303 的进气比,待处理气体进入时,喷头307喷出水雾,水雾与分流锥(分流锥周壁瞬间达800摄氏度左右)接触产生过饱和蒸汽,过饱和蒸汽与内筒内的气体混合,待处理气体中的颗粒吸水饱和,产生气溶胶,然后从内筒另一端排出,会与通腔303(通腔303的多个片状螺旋体304能够使进入的待处理气体呈螺旋状排出)内排出的螺旋气体混合,混合充分,完全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进入氮氧化物还原塔7,经过氮氧化物还原塔7处理的气溶胶排入风力漩涡系统4,如图16所示,气溶胶由进口701进入,经雾化喷头703喷出的氨雾反应由出口702排出进入风力漩涡系统4;

如图5和6,所述风力漩涡系统4包括壳体401,所述壳体401上端为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开口402,所述开口402外周侧设置封闭的腔体结构403,所述腔体结构403一端设置有与腔体结构403连通且用于与高压风机连接高压进风口404,所述壳体401下端设置有排污口405,排污口405下方根据需要增加污水收集装置,所述壳体401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体401内的空腔连通的进气口406,所述开口402内壁上设置有12个与所述腔体结构403连通且朝上同方向倾斜布置的排风管407,呈圆周式分布,各所述排风管407的倾斜角度不同或相同;

使用时,其上端的开口402与洗涤塔5的进口对接,进气口406与氮氧化物还原塔7的排气口对接,由于由高压进风口404的风经排风管407进入开口时会呈螺旋向上的旋涡状,会将由进气口406进入的气溶胶携带,并呈螺旋向上的旋涡状一起从开口404排出进入洗涤塔5,洗涤塔5内喷洒的水经排污口405排出,最后被污水收集装置收集;

如图8-11所示,所述洗涤塔包括塔体501,所述塔体501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空腔结构的第二圆盘管502和第一圆盘管503,所述第一圆盘管502和 第二圆盘管503之间等间距设置有4个高频碰拦笼504,各所述高频碰拦笼504均包括内筛网50401和外筛网50402,所述内筛网50401和外筛网50402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内筛网50401和外筛网50402之间呈圆周式均匀分布有3个固定支架50404,所述固定支架50404为中空的管道,所述内筛网50401和外筛网50402之间由下至上还设置有4个固定环50405,各固定支架50404分别穿过各固定环50405,内筛网50401与外筛网50402分别与固定环50405(也可以去掉该固定环,直接与固定支架固定)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50404同时用于作为水管使用,所述内筛网50401内由下之上设置有4个圆筛网组50403,各所述圆筛网组50403的周侧与所述内筛网50401的内壁固定或与固定支架50404固定连接,各所述高频碰拦笼上、下相对的各所述固定支架50404为相连的一体结构;上、下相邻的所述高频碰拦笼均504之间的固定支架50404分别连接喷头505(其中根据需要,最下一级的喷头可以剥离,单独提供含洗涤剂等的水源),各所述固定支架50404的上端分别与第二圆盘管503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一圆盘管502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圆盘管502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圆盘管503内侧的壁上均匀分布有水孔;所述塔体50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待处理气体的出口507和进口506;

其中,上、下相对的所述固定支架50404以及喷头505通过三通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12和13所示,圆筛网组50403包括上下的两个圆筛网504031,周侧为围网504032,上、下的相邻的圆筛网504031之间距离为5cm,圆筛网组中上、下的相邻的圆筛网之间设置有辐射支架504033,所述辐射支架504033与所述围网504032焊接固定连接。

各所述圆筛网的孔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根据需要,所述内筛网501的结构可以拆分为3个内筛网单元,其总数比圆筛网组少一个,3个内筛网单元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圆筛网组503之间。

圆筛网组503的周侧可以打三个用于固定支架穿过的过孔,同时各内筛网单元均可以由多根内径大于固定支架的方管或圆管围成,方便整体安装和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气溶胶由进口506呈旋射状吹进,在达到出口507之前,会与高频碰撞拦笼504发生碰撞,气溶胶与水充分结合,进而使其被喷头505和第二圆盘管503中喷出的水充分洗涤,结合凝露,降温,形成气固分离,最后喷洒的水经风力漩涡系统4发的排污口405排出,最后被污水收集装置收集,而处理后的气体经出口507排出到零介点分离塔6;

如图14-15所示,零介点分离塔6包括包括塔体601,所述塔体601为夹层结构,其夹层内填充有保温岩棉,构成保温层602,所述塔体601内设置有填充有冷却液的冷却液腔603,所述塔体601的冷却液腔603内均匀分布有108根通气管604,各所述通气管604由呈圆周式由内向外辐射,各所述通气管60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却液腔603上端及下端外侧,所述塔体601的上端为出口607,下端为进口606;所述冷却液腔603内由上至下螺旋式布置有冷却液管603,所述冷却液管60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用于连接冷却压缩机出口和进口,所述零介点分离塔的出口606用于与烟囱连接,其进口606用于与洗涤塔的出口507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液腔603由塔体上、下端的密封隔板608及塔体601内侧周壁构成。

该分离塔使用时,将其下端的进口606与洗涤塔5顶端的出口507对接,从洗涤塔5内经过的气体进入零介点分离塔6的通气管604中,使通气管604中的水分子低温结露,水携带部分污染物由下端流出,气体由上端排出,达到 气雾分离,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