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800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的捕集分离在石油化工、能源、电子、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环境污染、实现气体综合应用的关键。传统的气体捕集分离方法主要包含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变压吸附法(PSA)和低温分离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设备,高的能耗和高的成本费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气体捕集分离技术,具有易放大和模块化、操作方便、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气体分离技术。

众所周知,提高气体的分离效率,实现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需要很大的膜面积,而提高膜面积通常需要增加装置体积。如何在提高膜面积的同时不需要大量增加装置体积是衡量膜分离装置的关键要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气体分离效果好,能耗低,膜面积大,易于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至少两个面板、两个分离膜、连接框、安装柱和压紧机构,面板和连接框的外缘上设对称的支耳,连接框和面板的四角上分别设非渗透气通道、原料气通道和渗透气通道,面板的上、下面的气体通道处分设上支气孔和下支气孔,上支气孔贯通非渗透气通道,下支气孔贯通原料气通道,连接框的左、右面的气体通道处设左支气孔和右支气孔,左支气孔和右支气孔贯通渗透气通道,面板、连接框依次间隔式通过支耳固定在安装柱上,连接框和面板之间放置分离膜,由两侧的压紧机构压合面板、连接框成整体分离膜装置。

其中,连接框的框条上设密封槽,连接框通过密封槽、密封条、分离膜与面板安装。

其中,面板的至少一个面上设若干凸起。

其中,分离膜为板式膜,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包括高分子膜、无机膜和混合基质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极大地增大了气体与膜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附效率,缩短了吸附时间。

2、板框式气体分离膜装置拆装方便,更换膜容易,极大降低了能耗。

3、面板上设凸起,保证气体在过滤空间内的行进路径为最大距离,提高了吸附效果。

4、采用支耳安装,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面板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连接框示意图。

图中:1面板,2连接框,3非渗透气通道,4上支气孔,5凸起,6支耳,7下支气孔,8原料气通道,9安装柱,10渗透气通道,11左支气孔,12 分离膜13右支气孔,14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理解,只是为了举例说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它包括至少两个面板1、两个分离膜12、连接框2、安装柱9和压紧机构,面板1和连接框2的外缘上设对称的支耳6,连接框2和面板1的四角上分别设非渗透气通道3、原料气通道8和渗透气通道10,面板1的上、下面的气体通道处分设上支气孔4和下支气孔7,上支气孔4贯通非渗透气通道3,下支气孔7贯通原料气通道8,连接框2的左、右面的气体通道处设左支气孔11和右支气孔13,左支气孔11和右支气孔13贯通渗透气通道10,面板1、连接框2依次间隔式通过支耳6固定在安装柱9上,连接框2和面板1之间放置分离膜12,由两侧的压紧机构压合面板1、连接框2成整体分离膜装置。

其中,连接框2的框条上设密封槽14,连接框2通过密封槽10、密封条、分离膜12与面板1安装。

其中,面板1的至少一个面上设若干凸起5。

其中,分离膜12为板式膜,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包括高分子膜、无机膜和混合基质膜。

安装时,根据吸附要求选定连接框2、面板1、分离膜12的个数,面板1、连接框2依次间隔式通过支耳6固定在安装柱9上,其中贯通上支气孔4的非渗透气通道3位于上侧,组装结束后,由两侧的压紧机构压合面板1、连接框2成整体吸附装置;气体分离时,原料气由原料气通道8经下支气孔7进入腔内,渗透气由左支气孔11和右支气孔13经渗透气通道10排出并收集,而非渗透气由上支气孔4经非渗透气通道3排出回收;更换分离膜时,拆除两侧的压紧机构,抽出某连接框2更换分离膜再重新插入安装柱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