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73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纤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简称ACF,亦称纤维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是经过活化的含炭纤维,将某种含碳纤维如酚醛基纤维、PAN基纤维、黏胶基纤维、沥青基纤维等经过高温活化不同的活化方法活化温度不一样,使其表面产生纳米级的孔径,增加比表面积,从而改变其物化特性。

传统的活性炭是一种经过活化处理的多孔炭,为粉末状或颗粒状,而活性碳纤维则为纤维状,纤维上布满微孔,其对有机气体吸附能力比颗粒活性炭在空气中高几倍至几十倍,在水溶液中高5~6倍,吸附速率快100~1000倍!没有确切数值,这与活性碳纤维的种类、制作工艺等有关。它是继活性炭之后新一代的吸附材料,它的使用只是近20多年的事,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它的制品可以是丝、纸、毡、布等形式,活性碳纤维的市场价格在40万/吨左右,是活性炭的十几倍到几十倍煤质活性炭价格在1万/吨左右,椰壳活性炭价格在2万/吨左右。但因其重量极轻,其制品成本只是略有增高而已。在工业上利用它的超强吸附能力去回收有机溶剂,净化空气,净化用水。

活性碳纤维在生产制造需要依次进行原料纤维的预处理、碳化、活化、酸洗、中和、水洗及烘干等步骤,原料纤维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放在装有预处理液的浸渍槽中浸渍24~36h,预处理液中含有催化剂氯化钴、碳化促进剂氯化锌、HCl,预处理时需要将预处理液混合均匀,但现有的浸渍槽结构单一,没有搅拌功能,浸渍液混合不均匀。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包括基座板,所述的基座板上设置浸渍槽和混合罐,混合罐上设置有搅拌进液斗,混合罐侧壁上端设置有回液口,混合罐侧壁下端设置有搅拌出液口,混合罐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浸渍槽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连接有三通阀的一个接口,三通阀的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废液排出管和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回液口连通,浸渍槽上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与搅拌出液口通过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竖直搅拌轴,竖直搅拌轴上设置有外框搅拌组件和内层搅拌组件,竖直搅拌轴上端延伸出混合罐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上设置有带动减速器工作的主电机。

进一步地,减速器一侧还设置有辅电机。

进一步地,外框搅拌组件整体呈方形,外框搅拌组件上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位于外框搅拌组件内部,外框搅拌组件下端为不与搅拌轴接触的弧形边,外框搅拌组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块折角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层搅拌组件为2个,每个内层搅拌组件均为对此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片。

进一步地,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回液管上设置有回液泵和阀门,废液排出管上设置有阀门A。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板下设置有多个带刹车机构的移动滚轮,浸渍槽和混合罐分别通过机架A和机架B设置在基座板上。

进一步地,浸渍槽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浸渍产品的镂空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浸渍槽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壳体,浸渍槽外壁和保温壳体围成保温腔,保温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出口和热水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过混合罐搅拌均匀的预处理混合液,经过搅拌出液口进入浸渍槽,浸渍槽内液体在浸渍一段时间后会有部分沉降,这个时候浸渍效果比较差,浸渍槽内液体可以通过回液管回到混合罐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再次回到浸渍槽,这样多次循环浸渍增强了浸渍效果,缩短了预处理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浸渍液不能使用时,通过废液排出管排除。

2、外框搅拌组件和内层搅拌组件,两侧搅拌组件的设置,增强了搅拌效果,主电机和辅电机的设置,互为补充,增加了搅拌动力。

3、浸渍槽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浸渍产品的镂空隔板,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把待浸渍产品和底部液体分开,可以有效防止待浸渍产品堵塞出液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预处理液混合装置,包括基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板1上设置浸渍槽16和混合罐6,混合罐6上设置有搅拌进液斗8,混合罐6侧壁上端设置有回液口12,混合罐6侧壁下端设置有搅拌出液口3,混合罐6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7;所述浸渍槽16底部设置有出液口25,出液口25连接有三通阀27的一个接口,三通阀的27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废液排出管26和回液管30,所述回液管30与回液口12连通,浸渍槽16上设置有密封盖15,密封盖15上设置有与搅拌出液口3通过进液管5连通的进液口14。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过混合罐搅拌均匀的预处理混合液,经过搅拌出液口进入浸渍槽,浸渍槽内液体在浸渍一段时间后会有部分沉降,这个时候浸渍效果比较差,浸渍槽内液体可以通过回液管回到混合罐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再次回到浸渍槽,这样多次循环浸渍增强了浸渍效果,缩短了预处理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的搅拌机构7包括竖直搅拌轴7-1,竖直搅拌轴7-1上设置有外框搅拌组件7-2和内层搅拌组件7-3,竖直搅拌轴7-1上端延伸出混合罐6与减速器9连接,减速器9上设置有带动减速器9工作的主电机10。

减速器9一侧还设置有辅电机11。外框搅拌组件7-2整体呈方形,外框搅拌组件7-2上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7-1位于外框搅拌组件7-2内部,外框搅拌组件7-2下端为不与搅拌轴7-1接触的弧形边,外框搅拌组件7-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块折角挡板7-4。

所述的内层搅拌组件7-3为2个,每个内层搅拌组件7-3均为对此设置在搅拌轴7-1上的搅拌片。

本实施例中,外框搅拌组件和内层搅拌组件,两侧搅拌组件的设置,增强了搅拌效果,主电机和辅电机的设置,互为补充,增加了搅拌动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进液管5上设置有进液泵4,回液管30上设置有回液泵29和阀门28,废液排出管26上设置有阀门A。

所述基座板1下设置有多个带刹车机构23的移动滚轮24,浸渍槽16和混合罐6分别通过机架A21和机架B2设置在基座板1上。

浸渍槽16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浸渍产品18的镂空隔板19。

所述的浸渍槽16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壳体17,浸渍槽16外壁和保温壳体17围成保温腔,保温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出口13和热水进口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