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粒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4371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新型微粒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粒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在进行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过滤,从而将污水中的颗粒物去除,传统的过滤装置一般为安装过滤板,将颗粒物拦截在过滤板之上,从而实现对污水的过滤,当过滤一段时间后,则需要同时工作,将过滤板上的颗粒物杂质去除,从而继续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微粒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微粒过滤装置,包括管体、转筒、隔板、清扫刷和过滤层,所述转筒竖直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中轴线上,两个所述隔板均与所述转筒的外侧面和所述管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管体分隔为过滤通道和回流通道,所述过滤层水平设置在所述过滤通道内,所述隔板和所述转筒上均设置有清扫环孔,所述清扫环孔位于所述过滤层的上方,所述清扫刷设置在所述清扫环孔内。

具体地,所述清扫刷包括转杆、横杆、密封板、密封环和毛刷,多个所述横杆的内端与所述转杆垂直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之间的角度均相等,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转筒内,且所述横杆的外端与所述密封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竖直设置且其上侧面与所述横杆的下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毛刷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板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清扫环孔的高度与所述密封环的高度相等,所述毛刷的高度大于所述密封板的高度,所述密封板的长度和所述毛刷的长度相等且等于所述转筒与所述管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三角引流板,所述三角引流板倾斜设置在所述清扫环孔的上方,所述三角引流板的顶点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引流板的底边与所述管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引流板的其中一个侧边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引流板的顶角的投影角度等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杆之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粒过滤装置将管路分隔为过滤通道和回流通道,并通过清扫刷将过滤通道内的过滤层上的颗粒物清扫至回流通道内,从而实现了延长滤通道内的过滤层使用时间的目的,减少清洗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微粒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扫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微粒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扫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粒过滤装置,包括管体1、转筒2、隔板3、清扫刷和过滤层9,转筒2竖直设置在管体1的中轴线上,两个隔板3均与转筒2的外侧面和管体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将管体1分隔为过滤通道和回流通道,过滤层9水平设置在过滤通道内,隔板3和转筒2上均设置有清扫环孔8,清扫环孔8位于过滤层9的上方,清扫刷设置在清扫环孔8内。

如图2和图4所示,清扫刷包括转杆5、横杆12、密封板10、密封环7和毛刷11,多个横杆12的内端与转杆5垂直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横杆12之间的角度均相等,密封环7设置在转筒2内,且横杆12的外端与密封环7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板10的竖直设置且其上侧面与横杆12的下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毛刷11分别设置在密封板10的两侧,清扫环孔8的高度与密封环7的高度相等,毛刷11的高度大于密封板10的高度,密封板10的长度和毛刷11的长度相等且等于转筒2与管体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使用时,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管体1的上端进水口,污水自然流动时,隔板3将其分别分流至过滤通道和回流通道内,过滤通道内的过滤层9对污水进行过滤,并将颗粒物遗留在过滤层9上,同时通过电机带动转杆5转动,从而使其带动清扫刷转动,清扫刷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毛刷11将过滤层9上的颗粒物清扫至回流通道内,过滤通道的下端与过滤后的出水管连接,回流通道的下端与污水池连接。

同时为了保证增大过滤效率,将两个隔板3的角度设置的较小即可,因此可以使其等于两个横杆12之间的角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装置还包括三角引流板4,三角引流板4倾斜设置在清扫环孔8的上方,三角引流板4的顶点与转筒2固定连接,三角引流板4的底边与管体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三角引流板4的其中一个侧边与隔板3固定连接,三角引流板4的顶角的投影角度等于两个相邻的横杆12之间的角度。

通过设置三角引流板4,可避免清扫刷在工作时,将过滤通道和回流通道内的水进行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