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3163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



背景技术:

在生物学相关实验操作中经常需要低温操作,很多情况下,实验室用冰盒都是简单的塑料泡沫盒,在其中盛入碎冰后,将实验器具丢放在碎冰上,实验中用到的离心管等也被简单插放在碎冰中,但是碎冰的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并且冰面结构比较脆弱,操作力量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冰体塌陷,飞溅的碎冰还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碎冰的颜色和离心管的颜色相近,在灯光不充足或环境较暗情况下,增加了寻找离心管的难度;同时离心管简单插设在冰体上,缺少支撑点,长时间操作可能会造成离心管掉到冰面下,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现有的冰盒有的采用放置网来固定离心管或试管,虽然能够解决离心管掉落问题,但是随着碎冰的熔化,导致冰面高度降低,离心管或试管距离冰面过高而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结构简单,使用可靠,适用性强,它不仅为离心管等提供支撑点加快对离心管的寻找,还能保证碎冰融化、冰面降低后离心管距离冰面距离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包括盖子和冰盒本体,所述盖子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冰盒本体内部放置有碎冰和试管架,所述冰盒本体内部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冰盒本体内侧四周,所述支架至少设置有两层,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试管架的支撑杆;所述试管架包括第一试管架区和第二试管架区,所述第一试管区包括横竖交错布置的第一支撑网,所述第二试管区包括横竖交错布置的第二支撑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两种位置状态,分别为垂直于冰盒本体内侧的工作位,以及贴靠在冰盒本体内侧的避让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网为弹性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网为挠性材料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提手。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利用设置的多层支架和支撑杆,在碎冰融化结构发生变化时,直接将设置的试管架向下移动一格即可保证实验操作的低温条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取材容易,实验过程直接在冰盒本体内操作,能够时刻保持低温环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操作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操作用冰盒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子;2、冰盒本体;3、支架;31、支撑杆;4、碎冰;5、试管架;51、第一支撑网;52;第二支撑网;53、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2、3所示,一种低温操作用冰盒,包括盖子1和冰盒本体2,所述盖子1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冰盒本体2内部放置有碎冰4和试管架5,所述冰盒本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在冰盒本体2内侧四周,所述支架3至少设置有两层,且所述支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试管架5的支撑杆31;所述试管架5包括第一试管架区和第二试管架区,所述第一试管区包括横竖交错布置的第一支撑网51,所述第二试管区包括横竖交错布置的第二支撑网52。

所述支撑杆31包括两种位置状态,分别为垂直于冰盒本体2内侧的工作位,以及贴靠在冰盒本体2内侧的避让位。

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网为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撑网为挠性材料构成。且所述试管架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提手53,冰盒本体采用保温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时,弹性材料可以采用皮筋或弹簧,其间具有较好的弹性,且第一支撑网的间距可以根据1.5mL离心管的直径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网的间距设置为1.3cm;挠性材料可以采用编织带或钢丝绳,第二支撑网的间距可以根据50mL离心管的直径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网的间距设置为3cm;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调整第一支撑网和第二支撑网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材料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在冰盒本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碎冰,尽量保证碎冰结构平整紧凑,将第一层支架(第一层支架为靠近冰盒本体开口处的一层)的支撑杆调整至工作位,然后放入试管架,将实验待用的器材和离心管插设于第一支撑网中,对于实验时间长或者需要离开一段时间的实验,可以盖上盖子,保持温度。当实验时间较长,碎冰融化,体积减小时,将第一层支架的支撑杆调整至避让位,将第二层支架的支撑杆调整至工作位,将试管架放置在第二层支撑杆上,本实施例中支架设置有三层,具体层数可以根据实验时间进行调整,同样,当碎冰再次融化时,将支撑架放置在第三层支架的支撑杆上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