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700发布日期:2018-09-18 20:3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余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通常由炒菜过程中择掉的坏菜以及餐后的剩菜剩饭组成,厨余垃圾相对于其他生活垃圾而言,常伴有其独特的异味,且更易吸引蝇虫,因此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不及时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其还会迅速发霉,滋生细菌等,所以对厨余垃圾进行快速的处理变得极为重要。

目前,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时,常会用方便袋对一部分垃圾进行盛装,扔进外面的垃圾桶,另一部分可冲掉的细小垃圾,如米饭,有时会直接冲进下水道。然而,将垃圾用方便袋打包扔掉和冲进下水道的处理方法,过程麻烦,并且不具有环保性,由于厨余垃圾是由可以食用的食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将其直接扔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因此,有些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的方式是将厨余垃圾进行和水打碎,然后将掺杂水的呈碎屑状的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后烘干,后将烘干的厨余垃圾进行再利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时常会出现水分分离不干净和太对碎细残渣随水分一起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将厨余残渣中的水分过滤出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包括装载其他元件的过滤箱、转动滤板组以及抵压件、所述过滤箱形成有用于送入待处理的厨余残渣的进料口以及用于排出厨余残渣中已分离好的固体的固体排料口;所述转动滤板组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所述抵压件位于所述固体排料口上方。所述转动滤板组的圆周外壁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和所述抵压件配合抵压厨余残渣的凸缘;所述转动滤板组上还形成有多个横向延伸布置的排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液过滤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固定滤板组,所述固定滤板组位于所述转动滤板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滤板组包括多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固定滤板,多个所述固定滤板呈平行相间布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滤板之间分别形成有转动间隙;所述转动滤板组包括多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转动滤板,多个所述转动滤板呈平行相间布置,多个所述转动滤板分别一一对应布置在多个所述转动间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孔随所述转动滤板组转动形成环形排液圈,所述过滤箱还包括有用于将厨余残渣中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液体排料口,所述液体排料口设置在所述环形排液圈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滤板组形成有一个正对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滤板组还包括朝下倾斜延伸布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固体排料口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过滤箱上,其另一端定位在位于过滤箱上的抵压弹簧上。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件位于所述引导部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感应过滤箱中水位的水位感应器以及水位报警器,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所述水位报警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朝所述转动滤板组的转动方向倾斜布置,所述凸缘形成有迎向所述转动滤板组转动方向的用于抵压厨余残渣的抵压面以及背离所述转动滤板组转动方向的支撑面,所述抵压面和所述支撑面与所述转动滤板组的圆周侧边相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通过转动滤板组和抵压件的配合,将由进料口送入的厨余残渣进行抵压脱水,厨余残渣由转动滤板组的上方自然落到转动滤板组的外缘上,由转动滤板组的转动带动其与抵压件进行抵压;并且,为了增强脱水效果,在转动滤板组的外缘上设置有凸缘,凸缘的加入能够更好的配合抵压件进行抵压,同时也能更好地运送位于转动滤板组外缘上的厨余残渣。由于转动滤板组工作时为连续转动,故使得本装置的固液过滤的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在转动滤板组上横向设置了多个排液孔,排液孔用于将分离出的体排出,由于在进行固液分离时会有一部分细残渣无法从液体当中被清理出来,在转动滤板组上设置排液孔的方式使得,混在废液中的细残渣会由于自然沉降到过滤箱的底部,而较为纯净的废液则由转动滤板组的排液口排出,增强了对厨余残渣中固体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液分离系统的固液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滤板组和转动滤板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主要用于将和水打碎了的厨余残渣中的液体过滤出来,包括装载其他元件的过滤箱100、转动滤板组220以及抵压件210。过滤箱100形成有用于送入待处理的厨余残渣的进料口110以及用于排出厨余残渣中已分离好的固体的固体排料口130。转动滤板组220位于进料口110下方,抵压件210位于固体排料口130上方。

转动滤板组220利用其转动对落入过滤箱100中的厨余残渣进行导向,直到厨余残渣被带动到抵压件210位置,抵压件210位于转动滤板组220临近相切的位置,通过转动滤板组220和抵压件210对经过的厨余残渣进行抵压,从而达到对厨余残渣进行脱水的目的。

特别的,为了增强转动滤板组220对抵压件210的抵压效果,并且增强转动滤板组220带动厨余残渣运动的能力,转动滤板组220的圆周外壁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和抵压件210配合抵压厨余残渣的凸缘,凸缘的加入使得转动滤板组220与厨余残渣之间的受力由摩擦力变为正压力,因此增强了其带动厨余残渣运动的能力。

同时为了过滤掉废液中掺杂的随废液一起被抵压出来的细残渣,转动滤板组220上还形成有多个横向延伸布置的排液孔223,完全过滤后的细残渣由排液孔223被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抵压自过滤式的固液过滤装置,通过转动滤板组220和抵压件210的配合,将由进料口110送入的厨余残渣进行抵压脱水,厨余残渣由转动滤板组220的上方自然落到转动滤板组220的外缘上,由转动滤板组220的转动带动其与抵压件210进行抵压;并且,为了增强脱水效果,在转动滤板组220的外缘上设置有凸缘,凸缘的加入能够更好的配合抵压件210进行抵压,同时也能更好地运送位于转动滤板组220外缘上的厨余残渣。由于转动滤板组220工作时为连续转动,故使得本装置的固液过滤的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在转动滤板组220上横向设置了多个排液孔223,排液孔223用于将分离出的体排出,由于在进行固液分离时会有一部分细残渣无法从液体当中被清理出来,在转动滤板组220上设置排液孔223的方式使得,混在废液中的细残渣会由于自然沉降到过滤箱100的底部,而较为纯净的废液则由转动滤板组220的排液口排出,增强了对厨余残渣中固体的分离。

由于厨余残渣在进入固液过滤机构的时候,要经过转动滤板组220的带动再经由抵压件210抵压脱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转动滤板组220的边缘转动路径为曲线,并且其边缘位置的线速度也非常不平稳,因此让厨余残渣直接由转动滤板组220带动时,其运动时的过程也会非常的不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在固液过滤机构中加入固定滤板组230,固定滤板组230固定在过滤箱100上,且位于进料口110下方。厨余残渣在由进料口110进入固液过滤箱100时,会落在固定过滤板组上,然后由转动滤板组220旋转带动进行抵压脱水。在厨余残渣的脱水过程中,均是沿固定滤板组230的上表面移动,即是由固定滤板组230承载厨余残渣,而转动滤板组220仅是带动厨余残渣在固定滤板组230的上表面上运动。这样,通过设计固定滤板组230上表面的曲线分布,即可使厨余残渣在整个脱水过程中运动的更加平稳。

为了使固定滤板组230与转动滤板组220的相互运动和配合关系更加稳定,本实施例设置为,固定滤板组230包括多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固定滤板231,多个固定滤板231呈平行相间布置,每相邻两个固定滤板231之间分别形成有转动间隙,且多个固定滤板231之间的相互运动被固定,使固定滤板组230形成一个整体。

转动滤板组220包括多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转动滤板221,多个转动滤板221呈平行相间布置,多个转动滤板221分别一一对应布置在多个转动间隙中,且多个转动滤板221之间的相互运动被固定,使转动滤板组220形成一个整体。

最后形成了多个固定滤板231和多个转动滤板221交替排布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转动滤板组220在转动时,转动滤板组220的外缘可以由下穿过固定滤板组230,将固定滤板组230上的厨余残渣带动到与抵压件210的抵压位置,并且由于转动间隙的存在,使得固定滤板组230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滤水能力,增强了固液过滤机构的滤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每块转动滤板221上形成有排液口,多个转动滤板221的排液口组合后形成排液孔223,排液孔223随转动滤板组220转动形成环形排液圈,液体排料口120设置在环形排液圈上,具体的,液体排液口可以设置在环形排液圈的下方位置。

为了使固定滤板组230能更好的承载由进料口110送入的厨余残渣,每块固定滤板231都包括呈朝下凹陷的第一曲边,多个固定滤板231的第一曲边组合后形成朝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布置在进料口110下方,用于盛装由进料口110送入的厨余残渣;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滤去液体的厨余残渣在输送到固体排料口130的过程变得更加的顺畅,固定滤板组230还包括朝下倾斜延伸布置的引导部232,引导部232的下端部设置在固体排料口130的边缘处。引导部232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到固体排料口130的斜坡,其增强了固体残渣被运送到固体排料口130的过程的流畅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抵压厨余垃圾的力变得相对平稳,抵接件一端铰接在过滤箱100内,而另一端与定位在过滤箱100内的抵压弹簧211连接,这样,一旦当厨余残渣中存在异物无法压缩时,抵压弹簧211给予了固液过滤机构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同时,抵压弹簧211的加入也使得厨余垃圾在进行抵压压缩时的受力趋于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抵压件210位于引导部232上方,这样更加方便对厨余残渣进行抵压脱水。

固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感应过滤箱100中水位的水位感应器以及水位报警器,水位感应器与水位报警器电性连接。当过滤箱100中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水位感应器便会控制水位报警其报警,等待用户进行处理。

为了增强凸缘的抵压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凸缘朝转动滤板组的转动方向倾斜布置。且凸缘形成有迎向转动滤板组220转动方向的用于抵压厨余残渣的抵压面224以及背离转动滤板组220转动方向的支撑面225,抵压面224呈向内凹陷状;而支撑面225呈朝外凸起状,且与转动滤板组220的圆周侧边相切。

抵压面224呈朝内凹陷的意义在于,当厨余残渣在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便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压缩,此时凹陷的部位即形成了一个储存被脱水完好的空间,这样使得凸缘在每次与抵压件210抵压时,处理的厨余残渣量增加,增强了机器整体的工作效率。

由于支撑面225几乎不参与抵压脱水,所以将其设置成朝外略微凸起的意义在于,增加凸缘体积的大小,从而增强凸缘的刚度和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