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902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水循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能够用于物理或化学的反应的进行,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搅拌或加热过程中反应釜的温度较高,待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冷却,通常的方式是在反应釜的内胆与外壳之间设置盘管,在盘管内通入流动的冷却水,使得冷却水与反应釜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获得热量,并沿着排液管流出,由此能够实现对反应釜的冷却作用。

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部分因热交换而产生一定温度的冷却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大程度上都被直接排放到河道或市政下水道内,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水体的热污染,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破坏了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了水体中的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少水体的热污染,同时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腔室、水体冷却单元、供水单元、用水终端和控制器,

所述冷却腔室,包括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和反应内胆之间盘管以及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所述盘管的两端相连通;

所述水体冷却单元,包括与出水口连通的热水泵,与热水泵连通的冷却塔以及与进水口连通的冷水泵,所述冷却塔与热水泵之间设有热水管,所述冷却塔与冷水泵设有冷水管;

所述供水单元,包括蓄水池以及与冷却塔连接的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与冷却塔内的冷水管之间设有第一进水管;

所述用水终端,包括消防用水管网和生活中水管网,所述热水管与消防用水管网和生活中水管网之间设有多向阀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冷水泵、热水泵和多向阀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冷却水由冷水管进入到冷却腔室内,并与反应内胆之间进行热交换以此降低反应釜内的整体温度,同时冷却水被加热后经热水泵流入到热水管,在多向阀门的分流作用下,一部分回流到冷却塔内冷却后重新对反应釜进行冷却,如此循环提高了该系统中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此外,另一部分从多向阀门流入到消防用水管网和生活中水管网内,同时由于上述冷却水未与反应釜内的反应物直接接触,并且上述冷却水内不含有有害物质,能够作为正常的生活洗车、拖地以及消防用水使用,提高了上述冷却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体冷却单元还包括生态散热区,所述生态散热区又包括与热水管连接的排水管以及与排水管连通的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螺旋桨,所述热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排水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热水管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水经排水管流入到曝气池内,经螺旋桨的机械曝气处理,不仅能够加速水体的降温,而且还能够增加水体与空气之前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提高水体内氧气的含量,由此能够有效的缓解水体热污染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池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层植物绿墙装置,所述植物绿墙装置内种植有热带或亚热带植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曝气池的周围设置植物绿墙装置,借助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液态的水通过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曝气池周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体冷却单元还包括与曝气池连接的散热沟渠,所述散热沟渠的周围覆盖有绿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水体能够发生流动,加速水体冷却,同时增大了植被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水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沟渠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净水池,所述净水池内设置有格栅,所述净水池与蓄水池之间设有补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水体中树叶或其他杂质的存在,提高了水体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设置有活性炭滤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杂质或其他部分微生物的作用,因此能够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杂质含量,有助于提高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单元还包括与蓄水池连接的喷淋泵、与喷淋泵连接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泵与喷淋管道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喷淋管道设置在冷却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水管在回流到冷却塔内时,由于温度较高会与热水管周边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得周边空气的温度升高,此时通过设置喷淋管道,使得喷淋水与热空气之间再次发生热交换作用,喷淋水挥发带走热量,从而能有效的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支管,所述支管通过多向阀门与热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提升泵的作用下,将蓄水池内的冷水经第一进水管和支管进入到热水管内,不仅补充了因用水终端消耗的水体,而且还能有效降低热水管内水体的温度,增加了对于水体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支管的连接处设有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上设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内的水温较低时,通过温控开关连通第一进水管,使得蓄水池内的水体能够经提升泵直接流到冷水管内作为冷却水使用;而当蓄水池内水温较高无法作为冷却水使用时,通过温控开关连通支管,使得蓄水池内的水体经提升泵从支管内汇入到热水管内,并和热水管内的水体一起经冷却塔进行冷却处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却水对反应釜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还设有与河道连通的补水管网,所述补水管道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及时补充经消防用水管网和生活中水管网消耗的水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采用循环方式利用工业冷却水,通过设置冷却塔和生态散热区对水体进行双重降温,能够有效降低水体的热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将工业冷却水作为洗车、拖地和消防用水,提高了对于冷却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与提升泵、多向阀门、排水阀门、温控开关、电磁三通阀、冷水泵、热水泵以及抽水泵之间信号传输关系。

附图说明:1、冷却腔室;10、反应釜本体;100、反应内胆;11、盘管;12、进水口;13、出水口;2、水体冷却单元;21、热水泵;22、热水管;23、冷却塔;24、冷水泵;25、冷水管;26、排水阀门;27、排水管;28、曝气池;281、螺旋桨;282、植物绿墙装置;29、散热沟渠;291、净水池;292、补水管;293、过滤器;3、供水单元;31、蓄水池;32、提升泵;33、第一进水管;34、喷淋泵;35、第二进水管;36、喷淋管道;37、支管;38、电磁三通阀;39、温控开关;4、用水终端;41、多向阀门;42、消防用水管网;43、生活中水管网;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反应釜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腔室1、水体冷却单元2、供水单元3、用水终端4和控制器5。

冷却腔室1,包括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0和反应内胆100之间盘管11以及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0上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其中进水口12位于出水口13的下方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与盘管11的两端相连通,冷却水经进水口12流入到盘管11内并经出水口13流出。

水体冷却单元2包括冷却塔散落区和生态散热区两部分。其中,冷却塔散落区包括与出水口13连通的热水泵21,与热水泵21连通的冷却塔23以及与进水口12连通的冷水泵24,冷却塔23与热水泵21之间设有热水管22,冷却塔23与冷水泵24设有冷水管25;由此冷却塔23内的冷却水经冷水管25从进水口12处流入到冷却腔室1内,接着再从出水口13从热水管22流回到冷却塔23内,由此循环往复,提高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

而生态散热区又包括与热水管22连接的排水管27、与排水管27连通的曝气池28、与曝气池28连接的散热沟渠29以及与散热沟渠29连通的净水池291,蓄水池31与净水池291之间设有补水管292;另外排水管27上设有排水阀门26;为了加快水体散热,操作者通过排水阀门26将热水管22内被加热的冷却水经排水管27排放到曝气池28,其中在曝气池28内还安装有螺旋桨281,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桨281转动,使得曝气池28内的水体翻滚,加速了水体冷却,同时在曝气池28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层植物绿墙装置282,并且植物绿墙装置282内种植有热带或亚热带植被,同时也在散热沟渠29的周围种覆盖有绿植,由此在植物蒸腾作用下,液态水挥发带走多余的热量,能够有效的降低曝气池28和散热沟渠29内水体的温度,同时也能够通过螺旋桨281的转动,促使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大大增加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有效的缓解了水体热污染。

为了减少在水中树叶或其他杂质的含量,在散热沟渠29与蓄水池31之间设置有净水池291,并且在净水池291内通过设置有若干格栅能够更好的拦截水体内漂浮的树叶或其他杂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在补水管292上设有过滤器293,并且过滤器293的内部具有活性炭滤芯,通过活性炭吸附和过滤水体中的杂质,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循环系统内水体的质量。

供水单元3包括蓄水池31以及与冷却塔23连接的提升泵32,冷水管25与蓄水池31之间设有第一进水管33,操作者能够通过提升泵32将蓄水池31内的水体经第一进水管33导流到位于冷却塔23内部的冷水管25中。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在第一进水管33上设有了支管37,支管37与热水管22之间设有多向阀门41,支管37内的水体能够经由多向阀门41与热水管22内的水体混合,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热水管22内的水体的温度。

另外,为了提高系统整体的冷却效果,在第一进水管33与支管37的连接处设有电磁三通阀38,并且电磁三通阀38上还安装有温控开关39,操作者能够根据蓄水池31内水体的温度,实现对水体的合理化处理,将温度较低的水体经由第一进水管33直接汇流到冷水管25内直接作为冷却水供系统使用,另外将温度较高的水体经支管37汇流到热水管22内,并同时能够与热水管22内的热水一起流入到冷却塔23内进行降温处理,由此能够提高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效果。

为了提高冷却塔23的冷却效果,供水单元3还包括与蓄水池31连接的喷淋泵34以及与喷淋泵34连接的喷淋管道36,喷淋泵34与喷淋管道36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35,其中喷淋管道36设置在冷却塔23内。

为了补充蓄水池31内的水体,在蓄水池31内还设有与河道连通的补水管网,补水管道上设有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抽水泵(图中未标记),操作者能够通过抽水泵将河道内的水引流到蓄水池31内。

用水终端4,包括消防用水管网42和生活中水管网43,热水管22经过多向阀门分别与消防用水管网42和生活中水管网43相连通。

如图2所示,控制器5分别与冷水泵24、热水泵21、多向阀门41、排水阀门26、提升泵32、电磁三通阀38、温控开关39和抽水泵电连接。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