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780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空气干燥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指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按操作压力,干燥机分为常压干燥机和真空干燥机两类,根据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和减压(减压干燥机也称真空干燥机)。

目前,公开号为CN2024978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喷射式微热吸附式干燥机,它包括压力容器A和压力容器B,所述压力容器两段的支路上设有再生气支路和若干控制阀,所述再生气支路通过三通气动蝶阀与两个压力容器的上系端支路连接,两个压力容器的下系端分别通过设有两个控制阀的主支路与排气支路相连,所述再生气支路包括相互连接喷射器和加热同,所述喷射器的进气口连接由再生气手阀,所述加热筒出气口与再生气手阀连接。

这种喷射式微热吸附式干燥机虽然通过喷射器抽取环境中的大气后,再经过加热筒对其加热后对吸附剂进行热再生,避免了常规的微热吸附式干燥器在热再生阶段需要采用一定量的成品气,降低耗气量,节约能源,但是还是需要使用一定的气量进行干燥剂再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其具有应用喷射器在干燥机压缩空气出口至喷射器引射口之间形成压力差,将原本需排空的再生气体引流回干燥机进口气体中,以此实现再生零气耗的目的,节能减排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包括并列放置用于干燥气体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所述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出口处分别连接有加热器A和加热器B,所述干燥塔A和干燥塔B外置于干燥塔A和干燥塔B外壁或固定于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器A和加热器B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空气出口,所述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下端设有第一气动阀组及第二气动阀组,所述第二气动阀组上还连接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干燥塔A和干燥塔B通过吸附气体主管路连接,所述吸附气体主管路上还设有喷射器,所述第一气动阀组与空气进口通过再生管路连接,所述再生管路上靠近空气进口依次连接有与喷射器连接的喷射器引射口、与喷射器引射口连接的气水分离装置及与气水分离装置连接的冷却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常规的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再生阶段的流程为:开启再生排气阀门,使再生干燥塔处于常压状态,干燥机出口的部分干燥气体作为再生气体通过节流装置减压后进入加热器加热升温,高温的再生气体进入再生干燥塔加热吸附剂并脱附吸附剂中的水分,然后再生气体携带着水分由消音器排空至环境大气中。之后的再生冷吹阶段中再生气流的流程同上,只是关闭加热器,不再加热再生气体。在上述的再生阶段,干燥机需要消耗10%左右的进口气量,造成很大的能耗。而通过使用喷射器,根据伯努利方程的原理气体流动中速度增大,压强就减小;速度减小,压强就增大,从而使得在干燥机的空气出口,和喷射器引射口之间形成压力差,将原本需要排空的气体引流进入干燥机的进口内,从而实现再生零耗气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气动阀组包括位于干燥塔A和干燥塔B下方连接的第一通气管、位于第一通气管上的第一气动阀及第二气动阀,所述再生管路与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之间的第一通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气动阀组包括位于干燥塔A和干燥塔B下方与第一通气管并联的第二通气管、位于第二通气管上的第三气动阀及第四气动阀,所述吸附气体主管路与第三气动阀和第四气动阀之间的第二通气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的第一气动阀组和第二气动阀组主要用于切换干燥塔A和干燥塔B使用,同时控制气体的进出和流向,并使得干燥机与喷射器有效的连接起来。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射器上远离空气进口一端还设有混合气体出口,所述吸附气体主管路与混合气体出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附气体主管与喷射气的混合气体出口连接,从而供给干燥机再生用的气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射器靠近空气进口一端还设有与空气进口连接的工作气体进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用于与设备前端的空压机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喷射器引流排出的再生气体,可以达到不耗气的情况,有效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加热器外置型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加热器内置型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中,1、干燥塔A;2、干燥塔B;3、空气出口;4、第一气动阀组;41、第一通气管;42、第一气动阀;43、第二气动阀;5、第二气动阀组;51、第二通气管;52、第三气动阀;53、第四气动阀;6、空气进口;7、吸附气体主管路;8、喷射器;9、再生管路;10、喷射器引射口;11、气水分离装置;12、冷却器;13、混合气体出口;14、工作气体进口;15、加热器A;16、加热器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喷射型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并列放置用于干燥气体的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的上端出口处分别连接有加热器A15和加热器B16,加热器A15和加热器B16也可以分别内置于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中。加热器A15和加热器B16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空气出口3,同时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的下端并联设有第一气动阀组4及第二气动阀组5。第二气动阀组5上还连接有空气进口6,空气进口6与干燥塔A2和干燥塔B2通过吸附气体主管路7连接,第一气动阀组4与空气进口6通过再生管路9连接。

第一气动阀组4包括位于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下方连接的第一通气管41、位于第一通气管41上的第一气动阀42及第二气动阀43,再生管路9与第一气动阀42和第二气动阀43之间的第一通气管41连接,第二气动阀组5包括位于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下方与第一通气管41并联的第二通气管51、位于第二通气管51上的第三气动阀52及第四气动阀53,吸气主管路与第三气动阀52和第四气动阀53之间的第二通气管51连接。

吸附气体主管路7上还设有喷射器8,喷射器8上远离空气进口6一端还设有混合气体出口13,吸附气体主管与混合气体出口13连接。喷射器8靠近空气进口6一端还设有与空气进口6连接的工作气体进口14。而在再生管路9上靠近空气进口6依次连接有与喷射器8连接的喷射器引射口10、与喷射器引射口10连接的气水分离装置11及与气水分离装置11连接的冷却器12。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分为3个阶段:

一、干燥塔B2吸附、干燥塔A2再生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

1)再生加热时期

加热器A15开启,第一气动阀42和第四气动阀53开启;加热器B16关闭,第二气动阀43和第三气动阀52关闭。使用空气出口B3的部分干燥气体作为再生气体,经加热器A15加热成高温气体,进入干燥塔A1加热吸附剂并脱附吸附剂中的水分。之后再生气体携带气态水分经由第一气动阀42进入冷却器12冷却,其冷凝出来的液态水由气水分离装置11分离并排出干燥机。冷却脱水后的再生气体由喷射器引射口10进入喷射器8,并与由工作气体进口14进入压缩空气混合后,从混合气体出口13流出,经第四气动阀53进入干燥塔B2吸附。吸附完成后由干燥塔B2上端流出,在空气出口3三通处分出部分气体作为再生气体,由此形成一个气流循环回路。

2)再生冷吹时期

干燥塔A2经过一定时间加热后,加热器A15关闭。气体流程同上,不同的是再生气体不再被加热,低温的再生气体进入干燥塔A1冷却吸附剂并脱附吸附剂中的水分。

二、干燥塔A1、干燥塔B2并列吸附阶段

干燥塔A1经过一定时间冷吹后,第一气动阀42关闭,第三气动阀52开启。干燥塔A1和干燥塔B2并列吸附运行,为下阶段换塔吸附做准备。

三、干燥塔A1吸附、干燥塔B2再生阶段

这个阶段,加热器B16开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第二气动阀43开启,第四气动阀53关闭。换成干燥塔A1吸附,干燥塔B2再生。

在上述任何阶段,冷却器12和气水分离装置11均处于开启状态。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