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的混合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3623发布日期:2018-06-15 21:0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的混合搅拌器。



背景技术:

在无缝钢管在加热过程中,炉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等与钢表层中的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与扩散,表面形成大量的氧化铁皮。为了下道冷拔工序,要进行表面氧化皮去除,即钢管除鳞技术。目前国内除鳞普遍采用酸洗、抛丸等传统工艺,酸洗产生的废酸和废气严重污染环境,越来越受到国家环保的限制。抛丸产生的粉尘污染也很严重,而且造成钢管表面变形有很多麻坑,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目前的冷态不锈钢/碳钢的线材、棒材及带钢高压水喷丸除鳞方法的和金属线材或棒材磨料水射流除鳞方法及设备,是采用高压水混合液喷射到钢材的表面,主要用于线材、棒材等产品的外表面除鳞,而在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由于热处理产生的钢管内表面氧化皮无法去除,以至于无法满足下道冷拔工序的要求,为了改变以上缺陷,现改用除鳞砂水直接对钢管的表面进行高压冲刷,以实现除鳞的目的,由于所用除鳞砂水为除鳞砂与水混合后进行,因此,需将两者的混合达到一定的均匀性,才可借助高压水在喷头内形成一定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的混合搅拌器,它可以使除鳞砂与水混充分混合,提高除鳞砂与水的混合均匀性,利于钢管的除鳞。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的混合搅拌器,它设有桶体、驱动电机、传动减速机构和水泵,在桶体的桶内竖直设有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下端连接搅拌叶片,搅拌轴的顶部位于桶体外,在搅拌轴的顶部通过传动减速机构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在桶体上端的侧面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进料管,进料管通过进料口与桶体内相连通,在桶体内一侧还竖直设有吸料管,吸料管的上端伸出桶体外与水泵的进口端相连通,吸料管的下端设置为进口端,在水泵的侧面连接有水泵电机,水泵电机与水泵为传动连接,在桶体的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左立向导流板和右立向导流板,左立向导流板和右立向导流板的底端位于搅拌叶片的水平面下方,吸料管的进口端位于左立向导流板和右立向导流板的底端与搅拌叶片的水平面之间。

所述的搅拌轴与桶体同心竖向布置。所述的进料管向上倾斜安装在桶体上端的侧面。所述的桶体内部呈ω型。所述的吸料管为L型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浆液可在桶体内形成呈ω型和圆周的对流运动,流体上下周向剪切对流循环,料浆弥散均匀,具有能耗低、弥散均匀、搅拌强烈、搅拌轮使用寿命长、固相不沉槽等特点。本实用新型节能明显,能耗较老式搅拌桶可降低20%~40%,在系统停止后不需卸料就可直接带料启动,是取代常规搅拌槽的理想设备,可提高除鳞砂与水的混合均匀性,利于钢管的除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的混合搅拌器,它设有桶体1、驱动电机5、传动减速机构4和水泵8,在桶体1的桶内竖直设有搅拌轴2,在搅拌轴2的下端连接搅拌叶片3,搅拌轴2的顶部位于桶体1外,在搅拌轴2的顶部通过传动减速机构4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在桶体1上端的侧面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上设有进料管6,进料管6通过进料口11与桶体1内相连通,在桶体1内一侧还竖直设有吸料管7,吸料管7的上端伸出桶体1外与水泵8的进口端相连通,吸料管7的下端设置为进口端,在水泵8的侧面连接有水泵电机12,水泵电机12与水泵8为传动连接,在桶体1的内壁上对称固定有左立向导流板9和右立向导流板10,左立向导流板9和右立向导流板10的底端位于搅拌叶片3的水平面下方,吸料管7的进口端位于左立向导流板9和右立向导流板10的底端与搅拌叶片3的水平面之间,所述的搅拌轴2与桶体1同心竖向布置,所述的进料管6向上倾斜安装在桶体1上端的侧面,所述的桶体1内部呈ω型。所述的吸料管7为L型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