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棒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4866发布日期:2018-06-05 19:2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粉砂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棒磨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中,磨矿装置是指借助于介质(钢球、钢棒、砾石)和矿石本身的冲击和磨剥作用,使矿石的粒度进一步变小,直至研磨成粉末的作业。磨矿机通常和分级机结台组成磨矿分级机组进行工作。磨矿机将被处理物料磨碎,分级机则将磨碎产物分为合磨矿机器格产物和不合格产物。不合格产物返回磨矿机再磨,以改善磨矿过程。分级机作业及分级返砂所进入的磨矿作业组成一个磨矿段。分级作业可以是预先分级、检查分级、控制分级或同时包括两种分级作业。两段磨矿时第一段使用棒磨的磨矿段也可以不带分缎作业。

影响确定磨矿段数的主要因素是矿石的可磨性和矿物的嵌布特性,磨矿机的给矿粒度、磨碎产物的要求粒度、选矿厂的生产规模、分别处理矿砂和矿泥的必要性,以及进行阶段选别的必要陛等。实践证明:采用一段或两段磨矿流程,可以经济地把矿石磨到选别所要求的任何粒度,而不必采用更多的磨矿段数。磨矿段数增加到两段以上,通常是由进行阶段选别的要求决定的。

例如中国专利200910011713.7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级功能的磨矿机,其特征在于由球磨机,与球磨机连接的分级设备,通过轴承分别与球磨机、分级设备做转动连接的轴承座,与球磨机连接的传动装置所组成,所述的球磨机由球磨机筒体,设置在此球磨机筒体两端的带有中空轴的给、排矿端盖组成,所述球磨机筒体的给、排矿端盖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的轴承承座做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由设在球磨机筒体排矿端外侧的大齿圈,与此大齿圈相啮合的小齿轮,与此小齿轮相连接的电机组成,所述的分级设备为沿圆周方向设有筛网的分级筒体,此分级筒体靠近球磨机排矿端的一端设有带给矿口的给矿端盖,此分级筒体的给矿端盖通过法兰与球磨机筒体排矿端盖的中空轴相连接,所述分级筒体另一端设有带中空轴的排矿端盖,此分级筒体的排矿端盖通过轴承与轴承座做转动连接,细粒级集矿箱设置在所述分级筒体的下面,粗粒级集矿箱设在所述分级筒体排矿端盖的下面。

目前实际使用的磨矿装置均是转动轴与矿石直接接触,长期工作后对转动轴的磨损十分严重,严重影响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棒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转动轴磨损严重,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节能棒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左支撑板、第一右支撑板,所述第一左支撑板、第一右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铰接有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二左支撑板、第二右支撑板,所述第二左支撑板、第二右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铰接有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上方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护环、第二防护环,所述第一防护环与第一支撑轮相配合,所述第二防护环与第二支撑轮相配合,所述滚筒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滚筒一侧设有第一端盖,另一侧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侧面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滚筒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连接有第一上连接杆,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连接有第一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过第一端盖且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方设有第一托架,所述第二端盖侧面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滚筒设有与第二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端盖内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部连接有第二上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连接有第二下连接杆,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第二端盖且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方设有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均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滚筒内设有第一隔断、第二隔断,所述第一隔断一侧设有第一上直角固定板、第一下直角固定板,所述第二隔断一侧设有第二上直角固定板、第二下直角固定板。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的截面为矩形。

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技术方案在滚筒的两端分别设计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时,滚筒随之转动,由于转动轴位于滚筒的两端,与滚筒内的砂石不进行接触,可以避免转动轴造成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滚筒底部的支撑轮可以对滚筒起辅助支撑作用。

3 防护环的设置可以对滚筒起保护作用,避免磨损。

4 在滚筒内设置隔断,可以实现同时加工多种物料,而不会互相混淆。

5 直角固定板主要起固定隔断的作用,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6 托架的设置主要对电机起支撑作用。

7 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可以实现端盖与滚筒的快速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第一左支撑板,5-第一右支撑板,6-第一支撑轴,7-第一支撑轮,8-第二左支撑板,9-第二右支撑板,10-第二支撑轴,11-第二支撑轮,12-滚筒,13-第一防护环,14-第二防护环,15-第一端盖,16-第一定位凸起,17-第一定位凹槽,18-第一转动轴,19-第一上连接杆,20-第一下连接杆,21-第一电机,22-第一托架,23-第二端盖,24-第二定位凸起,25-第二定位凹槽,26-第二转动轴,27-第二上连接杆,28-第二下连接杆,29-第二电机,30-第二托架,31-进料口,32-第一隔断,33-第一上直角固定板,34-第一下直角固定板,35-第二隔断,36-第二上直角固定板,37-第二下直角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节能棒磨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第二支撑座3,第一支撑座2上设有第一左支撑板4、第一右支撑板5,第一左支撑板4、第一右支撑板5之间设有第一支撑轴6,第一支撑轴6铰接有第一支撑轮7,第二支撑座3上设有第二左支撑板8、第二右支撑板9,第二左支撑板8、第二右支撑板9之间设有第二支撑轴10,第二支撑轴10铰接有第二支撑轮11,第一支撑轮7、第二支撑轮11上方设有滚筒12,滚筒12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护环13、第二防护环14,第一防护环13与第一支撑轮7相配合,第二防护环14与第二支撑轮11相配合,滚筒12顶部设有进料口31,滚筒12一侧设有第一端盖15,另一侧设有第二端盖23,第一端盖15侧面设有第一定位凸起16,滚筒12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16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17,第一端盖15内设有第一转动轴18,第一转动轴18顶部连接有第一上连接杆19,第一转动轴18底部连接有第一下连接杆20,第一上连接杆19、第一下连接杆20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一端盖15上,第一转动轴18穿过第一端盖15且连接有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下方设有第一托架22,第二端盖23侧面设有第二定位凸起24,滚筒12设有与第二定位凸起2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凹槽25,第二端盖23内设有第二转动轴26,第二转动轴26顶部连接有第二上连接杆27,第二转动轴26底部连接有第二下连接杆26,第二上连接杆27、第二下连接杆28另一端均固定在第二端盖23上,第二转动轴26穿过第二端盖23且连接有第二电机29,第二电机29下方设有第二托架30,第一托架22、第二托架30均固定在底座1上。

滚筒内设有第一隔断32、第二隔断35,第一隔断32一侧设有第一上直角固定板33、第一下直角固定板34,第二隔断35一侧设有第二上直角固定板36、第二下直角固定板37。

第一定位凸起16、第二定位凸起24的截面为矩形。

第一上连接杆19、第一下连接杆20对称设置,第二上连接杆27、第二下连接杆28对称设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