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562发布日期:2018-07-20 18:10阅读:18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砂滤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污水严重污染环境,必须要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

现有的砂率器在其过滤方式上较为传统的采用竖向过滤,并且在滤料的布置上较为随意,且多为均质滤料,这种方式过滤时过虑路径长,易堵塞,出水不稳定,且过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紧凑、布局合理、不易堵塞,出水稳定且过滤效果好的砂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滤器,包括反应釜,该反应釜上端设有第一管道、下端设有第二管道,内部设有滤层,滤层为中空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均通过止水挡片与反应釜内部固定,第一管道连接上进水口和反洗出水孔,第二管道连接下出水孔和反洗进水口。

进一步地,止水挡片上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与中空结构连通,或者与滤层和反应釜内壁间的间隙连通,且上下止水挡片上出水孔错位设置,保证水流流经滤层。

进一步地,滤层在轴向的颗粒级配沿水流流经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滤层在径向的颗粒级配沿水流流经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滤层为活性炭单介质滤层,或者是活性炭、沸石、陶瓷和石英砂组成的多介质滤层。

进一步地,上进水口和反洗进水口设有气路接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集水过滤,还能够完成对污水的反向清洗,同时,滤层在轴向的颗粒级配沿水流流经方向逐渐增大,较小的位置不易滤过而较大的位置容易流出,通过充分的考虑水流的沿程阻力和滤料的级配,使得不同位置的水流稳定,同理,径向也进行有梯度的过滤,则过滤效果更好。

综合来看,本实用新型整体工艺更协调、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污水过滤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过滤示意图。

其中:

1、反应釜;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滤层;5、止水挡片;21、上进水口;22、反洗出水孔;31、下出水孔;32、反洗进水口;51、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一种砂滤器,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釜1,该反应釜1上端设有第一管道2、下端设有第二管道3,内部设有滤层4,滤层4为中空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均通过止水挡片5与反应釜1内部固定,第一管道2连接有上进水口21 和反洗出水孔22,第二管道3连接有下出水孔31和反洗进水口32。

止水挡片5上设有出水孔51,出水孔51与中空结构连通,或者与滤层 4和反应釜1内壁间的间隙连通,且上下止水挡片5上出水孔51错位设置,保证水流流经滤层4,具体参见附图2,下侧的出水孔51与中空结构连通,上侧的出水孔51与滤层4和反应釜1内壁间的间隙连通,能够有效的保证水流能够穿过滤层4(箭头所示为水流流向),若污水从上侧进入,中空结构还是过滤后的集水部位。

优选的,作为过滤的另一种形式,参见附图3,上侧的出水孔51与中空结构连通,下侧的出水孔51与滤层4和反应釜1内壁间的间隙连通,能够有效的保证水流能够穿过滤层4(箭头所示为水流流向),若污水从下侧进入,中空结构还是过滤后的集水部位。

滤层4的轴向高度大于其径向宽度,保证了过滤的稳定进行,在轴向的颗粒级配沿水流流经方向逐渐增大,滤层4在径向的颗粒级配沿水流流经方向逐渐减小,具体的,较小的位置不易滤过而较大的位置容易流出,通过充分的考虑水流的沿程阻力和滤料的级配,使得不同位置的水流稳定,同理,径向也进行有梯度的过滤,则过滤效果更好,能够保证滤层4在各个位置的过滤压力相当,从而保持水流的稳定。

滤层为活性炭单介质滤层,优选的,活性炭、沸石、陶瓷和石英砂组成的多介质滤层能够更好地保证过滤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防止堵塞的进一步保障,上进水口21和反洗进水口32设有气路接口,该气路接口能够连接压缩气路,以清除率滤层4中的堵塞。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