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8983发布日期:2018-08-28 23:1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反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反应器。



背景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陈超在《2-氰乙基-5-降冰片烯-2-醛的微反应工艺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新的合成工艺,其使用叔丁醇钾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用T型三通和停留时间延长管组成的微结构反应器,但微结构反应器的通量小,而2-氰乙基-5-降冰片烯-2-醛的合成是在大量溶剂中进行的,使用该反应器进行生产,其生产效率低,同使用反应釜进行的间歇式反应相比,达到相同的产能其投资往往是使用反应釜进行的间歇方式生产设备投资的10~20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内安装有物料分布器和物料压缩扩张器的连续反应器,所述反应器本体由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通过匀质段串联而成,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和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上下两段均安装有浮头换热器,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上端及左侧分别设有一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位于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上端浮头换热器的上方;所述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下端设有一出料口,右侧设有一取样口,所述出料口、取样口均位于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下端浮头换热器的下方,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和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内安装均有物料分布器和物料压缩扩张器的连续反应器,所述物料压缩扩张器自反应器列管入口段5~10cm开始安装,直至反应器列管出口;所述连续反应器内装的物料分布器由多个分布头组成,出口以列管中轴线为基准角度,均成45°分布,其出口口径为1mm~3mm,并呈多层排列;所述连续反应器的物料压缩扩张器由多级组成,扩张和压缩间隔为3cm~12c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压缩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mm~3m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扩张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0mm~20mm。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器的换热面积为0.02m2~2000m2

作为优选,所述出口口径为2mm。

作为优选,所述扩张和压缩间隔为5cm~10c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压缩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2m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扩张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0mm。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的面积为1m2~100m2,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的面积为1m2~100m2

作为优选,所述匀质段一侧设有一取样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本发明的反应设备,物料混合均匀,分子间碰撞几率增加。需要的反应停留时间缩短,生产效率相比釜式反应提高95%以上。

2.相同投资,使用本发明设备进行生产,其生产能力是釜式反应设备生产能力的5~6倍。

3.本发明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续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续反应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内安装有物料分布器和物料压缩扩张器的连续反应器,所述反应器本体由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2通过匀质段3串联而成,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和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2上下两段均安装有浮头换热器4,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上端及左侧分别设有一进料口5,且所述进料口5位于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上端浮头换热器4的上方;所述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2下端设有一出料口6,右侧设有一取样口7,所述出料口6、取样口7均位于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2下端浮头换热器4的下方,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1和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2内安装均有物料分布器和物料压缩扩张器的连续反应器,所述物料压缩扩张器自反应器列管入口段5~10cm开始安装,直至反应器列管出口;所述连续反应器内装的物料分布器由多个分布头组成,出口以列管中轴线为基准角度,均成45°分布,其出口口径为1mm~3mm,并呈多层排列;所述连续反应器的物料压缩扩张器由多级组成,扩张和压缩间隔为3cm~12c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压缩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mm~3m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扩张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0mm~20mm。

所述反应器的换热面积为0.02m2~2000m2。所述出口口径为2mm。所述扩张和压缩间隔为5cm~10c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压缩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2mm;物料压缩扩张器的扩张段直径比列管直径小10mm。所述一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的面积为1m2~100m2,二级列管式连续反应器的面积为1m2~100m2。所述匀质段3一侧设有一取样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