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机的滤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564发布日期:2018-07-20 18:1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化工过滤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压滤机的滤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压滤机作为过滤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煤化工、医药、选矿等领域,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耗材费用等特点。针对明流压滤机,滤液溜槽是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溜槽的结构直接关系到滤液的质量(含固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明流压滤机大部分为滤板下部带有接液翻板的结构形式,压滤状态时翻板闭合,承接滤板缝隙中滴落的滤液,避免滤液下落混入滤渣中。待压滤机饱和后关闭压滤泵,顶紧油缸泄压,待滤板中间残存的滤液流尽后,打开翻板开始拉板卸渣。卸渣过程中有些滤渣不可避免的粘附到张开的接液翻板上,如滤渣性状较差(如含水较高、黏性较大),卸渣过程中需要在滤布上铲除或抖动滤布,滤渣粘附接液翻板的现象更加严重。

常规的压滤机接液溜槽为单槽形式,接液翻板承接的滤液和滤板水龙头滤液同时进一条溜槽,导致接液翻板上粘附的滤渣被滴落的滤液冲进溜槽内,进而进入滤液储槽,增大了滤液含固量,对下一工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压滤机的滤液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滤机的滤液分离装置,包括主控制系统、滤板和接液翻板,接液翻板设置在滤板的下方,在所述接液翻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独立的子溜槽和母溜槽,滤板两侧设有的滤液出口经电磁阀连接有滤液出水管,滤液出水管再经三通电磁阀后分成两条支管路,其中一条支管路与母溜槽连接,另一条支管路与子溜槽连接,接液翻板的接液导出端置于子溜槽的开口端,母溜槽的出口与清液管道连接,子溜槽的出口与浑液管道连接,所述电磁阀及三通电磁阀的控制系统均接入主控制系统。

进一步,母溜槽的出口经清液管道与滤液储槽连接,在清液管道上设有水质监测器,水质监测器的感应信号与主控制系统连接;子溜槽的出口经浑液管道与压滤前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滤液出水管为透明塑料软管或设有转向装置的透明硬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子、母溜槽能有效将压滤机滤液进行清浑分流,降低了滤液含固量,提高了滤液质量,通过水质监测器在线检测水样并通过主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及三通电磁阀可有效防止“跑浑”的滤液进入滤液储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压滤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卸渣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滤板1,接液翻板2,滤液出水管3,子溜槽4,母溜槽5,浑液管道6,清液管道7,电磁阀8,三通电磁阀9,水质监测器10,滤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4。

一种压滤机的滤液分离装置,包括主控制系统、滤板1和接液翻板2,接液翻板2设置在滤板1的下方,在所述接液翻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独立的子溜槽4和母溜槽5,滤板1两侧设有的滤液出口经电磁阀8连接有滤液出水管3,滤液出水管3再经三通电磁阀9后分成两条支管路,其中一条支管路与母溜槽5连接,另一条支管路与子溜槽4连接,接液翻板2的接液导出端置于子溜槽4的开口端,母溜槽5的出口与清液管道7连接,子溜槽4的出口与浑液管道6连接,所述电磁阀8及三通电磁阀9的控制系统均接入主控制系统。

母溜槽5的出口经清液管道7与滤液储槽连接,在清液管道7上设有水质监测器10,水质监测器10的感应信号与主控制系统连接;子溜槽4的出口经浑液管道6与压滤前池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压滤状态时,接液翻板2闭合,压滤过程中,滤板缝隙间滴漏的滤液落于接液翻板2上,顺接液翻板2斜坡流入接液子溜槽4内,最终汇集于浑液管道6内,送至压滤前池;滤板滤液则通过电磁阀8进入滤液出水管3,滤液出水管3一方面经三通电磁阀分成两条支管路,一条支管路与母溜槽5连接,另一条支管路与子溜槽4连接,当水质监测器10检测到水质达标时,三通电磁阀控制滤液流入接液母溜槽5内,最终汇集于清液管道7流入滤液储槽,当水质监测器10检测到水质未达标,处于“跑浑”状态时,三通电磁阀控制滤液流入子溜槽4内,通过浑液管道6送至压滤前池。

卸渣状态时,接液翻板2打开,卸渣过程中,会有少量滤渣11粘附于接液翻板2上;卸渣结束后,接液翻板2闭合,开始下一周期的压滤操作,压滤过程中粘附于接液翻板上的滤渣11会被滤液冲入接液子溜槽4内,滤板滤液流入接液母溜槽5内,以此往复,实现清浑分流。滤液出水管3为透明的塑料软管或设有转向装置的透明硬管,可进一步直观的分辨清浑分流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