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312发布日期:2018-12-07 22:5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具体涉及废气处理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的逐渐增强,人类越来越关心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氧化塔是市场常见的废气处理设备,但是目前技术上氧化塔的氧活性不足,臭氧使用率低,并且停留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臭氧使用率高,停留时间长的废气处理氧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气处理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塔和后塔;前塔塔体内被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隔成三个区域;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鲍尔环;所述塔体在第一隔板上方垂直方向从高到底分别设有第一视孔和第一除料口;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活性炭;所述前塔塔体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垂直方向从高到底分别设有第二视孔和第二除料口;所述塔体在第二隔板下方设有废气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设有第一臭氧进气口;所述第一臭氧进气口设有臭氧布气盘;所述前塔塔体顶端设有排气孔;后塔塔体内被两块隔板隔成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除雾层、喷淋层和混合层;所述除雾层内设有除雾填料;所述喷淋层顶端设有喷淋;所述喷淋外接水源;所述喷淋层设有喷淋填料;所述后塔塔体在喷淋层位置设有视孔和除料口;所述混合层顶部附近位置设有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设有第二臭氧进气口;所述第二臭氧进气口设有臭氧布气盘;所述臭氧布气盘上通过固定托架固定有多条气管;所述气管在臭氧布气盘上对称分布;所述气管上规则分布有多个气孔;所述混合层底端设有观察窗口,且由高到低设有多个水位监测器;所述后塔塔体最底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联接有水泵;所述后塔塔体顶端设有出气孔;所述排气孔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的间隙为40mm;所述第二隔板上的间隙不超过1.8mm。

进一步地,所述鲍尔环为PP鲍尔环,直径50mm;所述活性炭为柱状活性炭,直径≥2mm。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进气口与进气口为喇叭形,且进气口倒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镂空,且间隙为40mm。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填料为丝网除雾PP。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填料为PP鲍尔环,且直径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喷撒的是水。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塔塔体内的喷淋层设置为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结构使流体通过自由面积占塔面积50%以上,大于填料孔隙率,提高效率。臭氧布气盘均匀布孔,与废气进气呈逆流,充分接触混匀。PP鲍尔环空隙率大、压降小、传质效率高,易于更换;柱状活性炭增加离子态的活化能,增加表面接触停留时间。PP鲍尔环增加废气、水、臭氧三介质有效接触面积和时间,液体沿填料下降时,因塔璧阻力较小,会出现向塔璧处集中的趋势,从而造成部分填料润湿程度过差,减小了气液两项传质面积。丝网除雾PP进行高效除雾,雾滴最小可达3-5微米,效率达98%以上,避免将腐蚀性液体带到后期设备,同时压降小。延长臭氧在活性炭表面的停留时间和活化率,在气体逆流冲击下,提高废气的布气均匀度,提高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氧化效率。水位监测器方便监测塔体底部水位,在过高时报警,及时的排放积水。前塔和后塔配合,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以及臭氧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臭氧布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废气处理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塔a和后塔b;前塔塔体a1内被第一隔板a2和第二隔板a3隔成三个区域;所述第一隔板a2上设有鲍尔环a21;所述塔体a1在第一隔板a2上方垂直方向从高到底分别设有第一视孔a22和第一除料口a23;所述第二隔板a3上设有活性炭a31;所述前塔塔体a1在第一隔板a2和第二隔板a3之间垂直方向从高到底分别设有第二视孔a32和第二除料口a33;所述塔体a1在第二隔板a3下方设有废气进气口a4;所述进气口a4的下方设有第一臭氧进气口a5;所述第一臭氧进气口a5设有臭氧布气盘;所述前塔塔体a1顶端设有排气孔a6;后塔塔体b1内被两块隔板b2隔成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除雾层b4、喷淋层b5和混合层b6;所述除雾层b4内设有除雾填料b41;所述喷淋层b5顶端设有喷淋b51;所述喷淋b51外接水源;所述喷淋层b5设有喷淋填料b51;所述后塔塔体b1在喷淋层b5位置设有视孔b52和除料口b53;所述混合层b6顶部附近位置设有设有进气口b7;所述进气口b7的下方设有第二臭氧进气口b8;所述第二臭氧进气口b8设有臭氧布气盘;所述臭氧布气盘上通过固定托架9固定有多条气管91;所述气管91在臭氧布气盘上对称分布;所述气管91上规则分布有多个气孔92;所述混合层b6底端设有观察窗口b10,且由高到低设有多个水位监测器b11;所述后塔塔体b1最底端设有出水口b12;所述出水口b12联接有水泵;所述后塔塔体b1顶端设有出气孔b3;所述排气孔a6通过管道c与进气口b7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a2上的间隙为40mm;所述第二隔板a3上的间隙不超过1.8mm。

进一步地,所述鲍尔环a21为PP鲍尔环,直径50mm;所述活性炭a31为柱状活性炭,直径≥2mm。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进气口a4与进气口b7为喇叭形,且进气口倒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b2为镂空,且间隙为40mm。

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填料b41为丝网除雾PP。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填料b51为PP鲍尔环,且直径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b51喷撒的是水。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塔塔体b1内的喷淋层b5设置为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结构使流体通过自由面积占塔面积50%以上,大于填料孔隙率,提高效率。臭氧布气盘均匀布孔,与废气进气呈逆流,充分接触混匀。PP鲍尔环空隙率大、压降小、传质效率高,易于更换;柱状活性炭增加离子态的活化能,增加表面接触停留时间。PP鲍尔环增加废气、水、臭氧三介质有效接触面积和时间,液体沿填料下降时,因塔璧阻力较小,会出现向塔璧处集中的趋势,从而造成部分填料润湿程度过差,减小了气液两项传质面积。丝网除雾PP进行高效除雾,雾滴最小可达3-5微米,效率达98%以上,避免将腐蚀性液体带到后期设备,同时压降小。延长臭氧在活性炭表面的停留时间和活化率,在气体逆流冲击下,提高废气的布气均匀度,提高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氧化效率。水位监测器方便监测塔体底部水位,在过高时报警,及时的排放积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