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黑高效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860发布日期:2018-07-17 22:3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黑制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炭黑高效收集装置,属于炭黑制备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炭黑是橡胶补强填充剂,是仅仅次于生胶的第二位的橡胶原材料。炭黑也作为着色剂、紫外屏光剂或导电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油墨、涂料和干电池等很多行业的制品中。根据统计,橡胶用炭黑耗用量占炭黑总量的90%,其中轮胎用炭黑占70%,非轮胎用炭黑占10%,其他橡胶制品用炭黑占10%,导电、塑料和油墨 等工业炭黑占接近10%,用于生产干电池、电子元件和造纸等;炭黑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反应炉内先是由烃类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生成粉状炭黑,然后,粉状炭黑要经过多道工序和设备输送至后部系统,由于粉状炭黑具有容易结团、挂壁、堵塞等特点,所以粉状炭黑的输送、收集给相关设备增加了较大的负荷,导致这些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极其容易发生生产线停车、甚至是炭黑泄露等安全或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现有技术中,粉状炭黑的收集通常是用脉冲袋滤集尘设备,其由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排炭装置、气密阀、气包、喷吹箱、翻板阀、净气室、尘气室、支架构成,上、中、下箱体和喷水箱均采用焊接形式连接,下箱体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排灰装置和气密阀;目前国内炭黑同行业普遍采用的收集方式为袋滤箱体脉冲式收集,每间隔10s脉冲进行吹扫,将粉状炭黑进行收集下来,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相邻滤袋之间进行脉冲震打时,粉尘炭黑通过脉冲力收集下来,但因间隔时间较长,会造成粉状炭黑的继续附着,造成收集效果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炭黑高效收集装置,降低收集设备的负荷、提高粉状炭黑的收集效率、延长滤袋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炭黑高效收集装置,包括集尘仓;所述集尘仓底部设置有收集仓;所述集尘仓下部设置有烟气进管;所述集尘仓上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集尘仓内侧于出气管下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滤袋及其骨架;相邻所述滤袋及其骨架之间设置有一间隔;每一所述滤袋及其骨架内侧顶部正对安装有一脉冲喷吹管;每一所述脉冲喷吹管通过一电磁脉冲阀连接到压缩机;第奇数个所述电磁脉冲阀其电控端连接第一电控线;第偶数个所述电磁脉冲阀其电控端连接第二电控线;所述第一电控线和第二电控线通信连接到高效脉冲控制仪;将脉冲喷吹管分为两组,并通过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进行单独控制;其由原先的相邻吹扫震打更改为间隔式吹扫震打,同时,通过将相述滤袋及其骨架设置一间隔;拉开之间的吸附距离,确保粉状炭黑的有效收集,既达到了提高粉状炭黑收集效率的目的、又减轻了滤袋负荷,延长了滤袋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压缩机输出端安装有总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收集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炭黑高效收集装置,收集效果更佳更均匀,滤袋使用寿命较改造之前延长了3个月;其先奇数位滤袋振打后偶数位滤袋振打的间隔式振打顺序,从而有效避免了原振打顺序造成的在振打滤袋时掉落的粉状炭黑吸附在相邻滤袋上的现象,增加了收集效果,提高了收集装置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稳定下料量,使后续工段运行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炭黑高效收集装置,包括集尘仓1;所述集尘仓1底部设置有收集仓2;所述集尘仓2下部设置有烟气进管3;所述集尘仓1上部设置有出气管4;所述集尘仓1内侧于出气管下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滤袋及其骨架5;相邻所述滤袋及其骨架5之间设置有一间隔6;每一所述滤袋及其骨架5内侧顶部正对安装有一脉冲喷吹管7;每一所述脉冲喷吹管7通过一电磁脉冲阀8连接到压缩机9;第奇数个所述电磁脉冲阀8其电控端连接第一电控线10;第偶数个所述电磁脉冲阀8其电控端连接第二电控线11;所述第一电控线10和第二电控线11通信连接到高效脉冲控制仪12;将脉冲喷吹管分为两组,并通过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进行单独控制;其由原先的相邻吹扫震打更改为间隔式吹扫震打,同时,通过将相述滤袋及其骨架设置一间隔;拉开之间的吸附距离,确保粉状炭黑的有效收集,既达到了提高粉状炭黑收集效率的目的、又减轻了滤袋负荷,延长了滤袋使用寿命。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9输出端安装有总阀13。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2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上设置有出料阀15。

本实用新型的炭黑高效收集装置,收集效果更佳更均匀,滤袋使用寿命较改造之前延长了3个月;其先奇数位滤袋振打后偶数位滤袋振打的间隔式振打顺序,从而有效避免了原振打顺序造成的在振打滤袋时掉落的粉状炭黑吸附在相邻滤袋上的现象,增加了收集效果,提高了收集装置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稳定下料量,使后续工段运行更加平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