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快速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736发布日期:2018-07-27 18:35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涂料快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在喷涂完成后,需要利用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装置的种类有很多,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时利用热空气进行快速烘干,采用电热丝进行加热烘干的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是很容易因为过热而损坏涂料层,因此我们采用通入热气源的方式进行烘干,但是通入热气源的方式热空气的使用效率低,在对涂料面进行烘干时,热空气只经过涂料面一次后便排入空气中,利用率低,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一般只具有一个方向的烘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涂料快速烘干装置,能够重复利用冲入的热气源,对涂料面进行侧面烘干以及正面烘干,并可加热集热板,利用加热板进而逐步的烘干,提升烘干腔内部温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涂料快速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盒,烘干盒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回风盒,回风盒内设置有一个回风腔,烘干盒内设置一个烘干腔,回风盒相对烘干盒一侧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回风管,回风管上安装一块集热板,集热板正对着涂料面设置,一根以上的回风管将烘干腔与回风腔连接导通,所述烘干盒的一侧设置有进风管,远离进风管一侧的烘干盒侧面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排气管,排气管一端连接烘干盒上的出风孔,另一端连接回风盒上的进风孔,烘干腔内的热空气通过一根以上的排气管排入到回风腔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烘干盒的顶部靠近进风管设置有一个排气小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热板正对着进风管设置,整块集热板采用金属板,其吸收进风管吹入进来的热空气的热量,进风管连接外部热气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根以上的回风管底部出风口位置超过进风管的下端面,并靠近涂料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烘干盒的底部开口,底部开口端面上设置有一层硅胶密封层,回风盒的顶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拿捏用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利用冲入的热气源,对涂料面进行侧面烘干以及正面烘干,并可加热集热板,利用加热板进而逐步的烘干,提升烘干腔内部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包括烘干盒1,烘干盒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回风盒11,回风盒11内设置有一个回风腔8,烘干盒1内设置一个烘干腔5,回风盒11相对烘干盒1一侧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回风管2,回风管2上安装一块集热板3,集热板3正对着涂料面4设置,一根以上的回风管2将烘干腔5与回风腔8连接导通,烘干盒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管13,远离进风管13一侧的烘干盒侧面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排气管6,排气管6一端连接烘干盒上的出风孔13,另一端连接回风盒上的进风孔7,烘干腔5内的热空气通过一根以上的排气管6排入到回风腔8中。

其中,烘干盒1的顶部靠近进风管设置有一个排气小孔12。多余的热气源通过排气小孔12排出。

其中,集热板3正对着进风管13设置,整块集热板3采用金属板,其吸收进风管吹入进来的热空气的热量,进风管连接外部热气源。一根以上的回风管2底部出风口位置超过进风管的下端面,并靠近涂料面。烘干盒的底部开口,底部开口端面上设置有一层硅胶密封层,回风盒的顶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拿捏用的把手9。

使用时,将整个烘干盒扣在涂料面外部密封,然后通入外部热气源,外部热气源进入到烘干腔内对涂料面进行加热烘干,随后随着气体的不断通入,热气源从排气管排出进入到顶部的回风腔内,再由一根以上的回风管垂直排出热气源,热气源垂直吹向涂料面,而刚进入烘干腔时的热气源是侧面进行烘干加热,通过两个面的加热烘干,最后达到快速加热。

由于设置了集热板,集热板在外部热气源的作用下不断对集热板进行加热,因此在对另一涂料面进行烘干时,该集热板可以有效保证烘干腔内的温度,进而在通入外部热气源之前就具有较高的基础温度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利用冲入的热气源,对涂料面进行侧面烘干以及正面烘干,并可加热集热板,利用加热板进而逐步的烘干,提升烘干腔内部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