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角甾醇生产用连续萃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5653发布日期:2018-08-17 18:36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角甾醇生产装置,尤其与一种麦角甾醇生产用连续萃取系统有关。



背景技术:

麦角甾醇是最重要的植物甾醇,存在于酵母和某些植物中,当它受紫外线照射时候,分子中四个碳环中的一个发生断裂,变成维生素D2,它是工业化大批量制造维生素D2的主要原料。由于维生素D2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与健康所必须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之一,药品、食品和饲料中都可以适量添加维生素D2来满足人或动物有规律地从外界摄取。维生素D2目前在全世界的年消耗量约为1800吨,其中70%左右用于饲料添加剂,我国年需求量约为100多吨,而我国维生素D2的年产销量大约1吨,多数需要进口,除技术原因外,麦角甾醇原料供应不足,也是造成产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九五”期间我国曾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D2”设立了重点科技公关国家级项目,利用青霉素废菌丝体来提取麦角甾醇,理论上每吨青霉素废菌丝体可以提取4kg麦角甾醇,但到目前尚未建成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麦角甾醇的装置。

本专利申请人目前采用自有专利ZL2004100409058进行麦角甾醇的生产,其工艺流程为:将酵母与碱、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皂化再用甲苯抽提,经水洗、浓缩和精制真空干燥得麦角甾醇成品。实际生产中,原料皂化处理后须进行重复洗涤萃取操作,因而萃取车间内布置有较多萃取罐,且出于管线布局和日常维护要求,使萃取罐较为分散,萃取车间场地有效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麦角甾醇生产用连续萃取系统。通过在平行的两条滑轨处设置的若干个可滑动的萃取罐与料液输送管路的配合,提高萃取罐的布设密度,避免了车间内复杂管线的布设,从而有效提高了萃取车间场地有效利用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麦角甾醇生产用连续萃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萃取单元、第二萃取单元和料液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萃取单元包括第一滑轨和沿第一滑轨滑动的若干第一萃取罐,所述第二萃取单元包括第二滑轨和沿第二滑轨滑动的若干第二萃取罐,所述料液输送单元设置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的区域内,包括设置料液输送泵和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一端设有伸缩连接管口、朝向第一滑轨开设、高度与第一萃取罐出料口匹配,另一端朝向第二滑轨开设、位置与第二萃取罐进料口匹配。

进一步,第一萃取罐和第二萃取罐均设置于滑台上。

进一步,滑台处设有定位结构。

进一步,输送管路由支架架设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行的两条滑轨处设置的若干个可滑动的萃取罐与料液输送管路的配合,提高萃取罐的布设密度,避免了车间内复杂管线的布设,从而有效提高了萃取车间场地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麦角甾醇生产用连续萃取系统,包括第一萃取单元1、第二萃取单元2和料液输送单元3,所述第一萃取单元1包括第一滑轨11和沿第一滑轨11滑动的若干第一萃取罐12,所述第二萃取单元2包括第二滑轨21和沿第二滑轨21滑动的若干第二萃取罐22,所述料液输送单元3设置于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21之间的区域内,包括设置料液输送泵31和输送管路32,所述输送管路32一端设有伸缩连接管口33、朝向第一滑轨11开设、高度与第一萃取罐12出料口匹配,另一端朝向第二滑轨21开设、位置与第二萃取罐22进料口匹配。输送管路32由支架5架设固定。保证输送管路32的稳定性。

第一萃取罐12和第二萃取罐22均设置于滑台4上,滑台4沿滑轨滑动,并通过定位结构41固定于滑轨特定位置处。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将皂化后的料液投入某一第一萃取罐中,注入萃取液后,萃取罐由其内部配置的与PLC控制器相连的温度检测仪、pH检测仪、压力检测仪和搅拌桨电机等监测和操作机构进行自动萃取操作,萃取结束后,设置于罐体外壁处设有与PLC控制器输出端相连的状态显示灯、微型扬声器等提示装置进行必要提示。

将该第一萃取罐沿第一滑轨推至料液输送单元3处,再选择某一第二萃取罐作为后续萃取用罐体,沿第二滑轨也推至料液输送单元3处,使其罐体顶部的进料口与输送管路出口位置匹配。将伸缩连接管口连入第一萃取罐底部出料口后,开启出来口控制阀门,通过外部电源启动料液输送泵31,将罐内料液抽送至第二萃取罐中。根据萃取要求,可在第二萃取单元后增设若干组本实用新型,用于连续萃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