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874发布日期:2018-09-07 22:4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生物有机肥搅拌机。



背景技术:

畜粪发酵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结合先进的工艺处理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利用畜禽粪便并填加一定比例的辅料,经过处理后形成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其技术是根据生物学的特性,综合利用粪便和添加物料中的微生物或接种高效微生物,并通过人工控制补充氧气,从而形成好氧发酵,使物料完全腐熟,同时杀死畜禽粪便中的病原菌、病毒、虫卵、寄生虫及其它有害元素,将有机物转变为肥料,由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的辅殖质物质。这种处理方法是目前最为理想、最为先进且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畜粪发酵处理方法,它具有省燃料、成本低、发酵产物生物活性强、发酵过程营养损失小,肥效高等优点,在国外已大量采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需要用到搅拌机等设备,但目前的搅拌机结构简单,搅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生物有机肥搅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有机肥搅拌机结构简单,搅拌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生物有机肥搅拌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上下分布的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所述U型挡板和所述倒U型挡板将所述筒体内腔分隔为上搅拌腔、加热腔和下搅拌腔,所述上搅拌腔与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进料口连通,所述下搅拌腔与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出料口连通,

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丝,且所述U型挡板和所述倒U型挡板通过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连接筒连接,

所述上搅拌腔和所述下搅拌腔通过所述连接筒连通,

所述上搅拌腔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下搅拌腔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与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与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和所述第二搅拌轴的转向相反,

所述U型挡板和所述倒U型挡板上均设置有锥形凸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搅拌腔和所述下搅拌腔还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动力泵。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流管和所述连接筒分设在所述筒体的两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布气管与所述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均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挡板和所述倒U型挡板通过弹性件连接,且所述U型挡板和所述倒U型挡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筒体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与所述U型挡板连接,所述下弹性件与所述倒U型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设置了转向相反的两个搅拌轴(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并在两个搅拌轴之间加设了加热腔,实现了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的同步加热,同时延长了物料在筒体内的运行轨迹,增加了其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物料的搅拌效果,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其中,加热腔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均采用曲型面板,增加了其与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的接触面积,确保了加热腔对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内物料的加热效果良好,加热腔设置在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之间,保证了加热腔所散发出的热能最大程度的被物料吸收,降低了设备使用时的热能损耗,设置科学合理。

本实用新型还在筒体上加设了连通上搅拌腔和下搅拌腔的回流管,使得用户可根据物料的搅拌情况,控制动力泵的启闭,进行控制物料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确保了物料的搅拌效果良好,设置科学合理。回流管和连接筒分设在筒体两端,使得物料由回流管回流至上搅拌腔后,可在经过一次完成的一次搅拌和二次搅拌后再流至出料口,这一设置既确保了物料的搅拌效果良好,又降低了动力泵的使用频率。

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物料搅拌过程中气味外散的风险,保证了工作环境的良好性,进而确保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通气孔和布气管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向筒体内添加氧气,保证了物料有氧发酵的正常进行。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通过弹性件连接,且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使用过程中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发生变形的风险,进而确保了加热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弹性件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U型挡板和倒U型挡板的支撑强度,同时降低了加热丝被挤压损坏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支撑板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上弹性件(下弹性件)对U型挡板(倒U型挡板)较大的支撑强度,同时便于上弹性件或下弹性件安装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U型挡板,3-倒U型挡板,4-上搅拌腔,5-弹性件,51-支撑板,52-上弹性件,53-下弹性件,6-下搅拌腔,7-连接筒,8-第一搅拌轴,9-第二搅拌轴,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锥形凸块,13-回流管,14-动力泵,15-封盖,16-通气孔,17-布气管,18-加热腔,19-加热丝,20-进料口,2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物有机肥搅拌机,包括筒体1,筒体1内设置有上下分布的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将筒体1内腔分隔为上搅拌腔4、加热腔18和下搅拌腔6,上搅拌腔4与设置在筒体1上的进料口20连通,下搅拌腔6与设置在筒体1上的出料口21连通,

加热腔18内设置有加热丝19,且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通过设置在筒体1上的连接筒7连接,

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通过连接筒7连通,

上搅拌腔4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8,下搅拌腔6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轴9,第一搅拌轴8与设置在筒体1上的第一电机10连接,第二搅拌轴9与设置在筒体1上的第二电机11连接,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的转向相反,

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上均设置有锥形凸块12。

使用时将待搅拌物料由进料口20添加至上搅拌腔4内,经第一搅拌轴8进行一次搅拌后,经连接筒7落至下搅拌腔6内,再经第二搅拌轴9进行二次搅拌后,经出料口21排出。当温度低于一端温度时,加热丝19开始工作对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防止物料冻结,影响物料搅拌效果。当温度符合要求时,则加热丝19停止工作,搅拌机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筒体1内设置了转向相反的两个搅拌轴(第一搅拌轴8和第二搅拌轴9),并在两个搅拌轴之间加设了加热腔18,实现了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的同步加热,同时延长了物料在筒体1内的运行轨迹,增加了其在筒体1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物料的搅拌效果,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其中,加热腔18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均采用曲型面板,增加了其与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的接触面积,确保了加热腔18对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内物料的加热效果良好,加热腔18设置在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之间,保证了加热腔18所散发出的热能最大程度的被物料吸收,降低了设备使用时的热能损耗,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还通过回流管13连通,回流管13上设置有动力泵14。

本实用新型还在筒体1上加设了连通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的回流管13,使得用户可根据物料的搅拌情况,控制动力泵14的启闭,进行控制物料在筒体1内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确保了物料的搅拌效果良好,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回流管13和连接筒7分设在筒体1的两端。

回流管13和连接筒7分设在筒体1两端,使得物料由回流管13回流至上搅拌腔4后,可在经过一次完成的一次搅拌和二次搅拌后再流至出料口21,这一设置既确保了物料的搅拌效果良好,又降低了动力泵14的使用频率。

进一步,筒体1顶部设置有封盖15,封盖15上设置有通气孔16,通气孔16通过布气管17与上搅拌腔4和下搅拌腔6均连通。

封盖15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物料搅拌过程中气味外散的风险,保证了工作环境的良好性,进而确保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通气孔16和布气管17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向筒体1内添加氧气,保证了物料有氧发酵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通过弹性件5连接,且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使用过程中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发生变形的风险,进而确保了加热腔18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弹性件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U型挡板2和倒U型挡板3的支撑强度,同时降低了加热丝19被挤压损坏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弹性件5包括与筒体1连接的支撑板51,支撑板5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弹性件52和下弹性件53,上弹性件52与U型挡板2连接,下弹性件53与倒U型挡板3连接。

支撑板51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上弹性件52(下弹性件53)对U型挡板2(倒U型挡板3)较大的支撑强度,同时便于上弹性件52或下弹性件53安装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