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595发布日期:2018-10-16 17:4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滤芯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滤芯器的滤芯设置在壳体内,进气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空气进气口进入壳体内部,然后通过滤芯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气口排出。这种空气直接进入壳体的方式,会造成空气直接与滤芯接触再扩散,空气会直接对滤芯造成冲击,长时间工作后,滤芯会有灰尘堆积,造成通过滤芯的流量变小且不均匀,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滤芯损坏,减少过滤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均匀、使用寿命久的空气滤芯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空气滤芯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滤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的管道中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柱,所述导流柱柱体上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呈螺旋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柱的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导流柱设有叶片的一端伸入所述进气口并通过所述限位环镶嵌在所述进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下盖和上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的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卡块,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镶嵌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盖底部面对所述进气口的位置设有挡风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盖的顶部和所述下盖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圈,所述滤芯通过所述限位圈镶嵌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滤芯器,空气从进气口经多个叶片导流进入壳体,由于叶片是螺旋状,气体进入到壳体后会呈旋涡状围绕滤芯旋转,然后进入滤芯过滤,空气经过叶片后分散,既不影响流量又保护了滤芯不受空气直接冲击,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周期,进气口对应的滤芯的相应部位由于不会受到长时间的空气冲击,不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堆积,从而不会影响过滤的空气流量和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芯器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2,一种空气滤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下盖10和上盖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滤芯30,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气口40,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气口50。

所述进气口40的管道中设有导流组件60,所述导流组件60包括导流柱,所述导流柱柱体上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呈螺旋状。叶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旋转的程度、叶片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进入壳体内的流量。

所述导流柱的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导流柱设有叶片的一端伸入所述进气口40并通过所述限位环镶嵌在所述进气口40。所述进气口40进气时,空气会对导流组件60的叶片进行不断的冲击,所述限位环使导流组件60的固定更加牢固。

所述下盖10的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上盖20的内壁设有卡块,所述上盖 20和所述下盖10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镶嵌固定。所述上盖20的顶部和所述下盖10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圈80,所述滤芯30通过所述限位圈80镶嵌在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10之间。采用卡块和卡槽的固定方式,方便打开上盖20 拆卸更换滤芯3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比如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限位圈 80更加方便拆卸更换滤芯。

所述下盖10底部面对所述进气口40的位置设有挡风板70,经过导流组件 60分散后的空气,再一次通过挡风板70的阻挡,保护了进气口40对应的滤芯30位置不受到长时间的冲击,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滤芯器,空气从进气口经多个叶片导流进入壳体,由于叶片是螺旋状,气体进入到壳体后会呈旋涡状围绕滤芯旋转,然后进入滤芯过滤,空气经过叶片后分散,既不影响流量又保护了滤芯不受空气直接冲击,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周期,进气口对应的滤芯的相应部位由于不会受到长时间的空气冲击,不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堆积,从而不会影响过滤的空气流量和均匀程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