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合剂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4067发布日期:2018-10-30 22:1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合剂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粘合剂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胶管是用以输送气体、液体、浆状或粒状物料的一类管状橡胶制品。由内外胶层和骨架层组成,骨架层的材料可用棉纤维、各种合成纤维、碳纤维或石棉、钢丝等。一般胶管的内外胶层材料采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或顺丁橡胶;耐油胶管采用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耐酸碱,耐高温胶管采用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等。

胶管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配料、密炼、混炼、压胶、挤出、硫化、截断、包装等工序。其中,胶管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涂抹粘合剂,在使用前粘合剂需要搅拌均匀,当前的粘合剂搅拌采用人工搅拌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搅拌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粘合剂搅拌设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合剂搅拌设备,包括纵向杆,所述纵向杆上连接有上移动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上设置有纵向的滑动杆以及升降电机,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上移动块且与上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穿过所述上移动块且与上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纵向杆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所述上移动块上设置有纵向设置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连接有方形框架叶片,所述搅拌杆下部上设置有螺旋叶片。

其中,所述搅拌杆上滑动连接有桶盖,所述搅拌杆下端插入料桶内,所述桶盖盖合在料桶上,所述料桶放置在推车上,所述推车下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在两侧的导轨上移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车轮槽,所述车轮在车轮槽内移动,车轮槽的下端面与地面齐平。

其中,所述导轨上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纵向杆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所述限位开关与警示灯连接,所述推车到位后,其前端面接触所述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控制警示灯闪烁。

其中,两侧的导轨之间的下方设置有集料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利用推车将料桶推到搅拌杆的下方,升降电机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搅拌杆下降伸入料桶内,旋转电机旋转带动方形框架叶片旋转,方形框架叶片和螺旋叶片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搅拌力,使得搅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警示灯,2-滑动杆,3-下固定块,4-升降电机,5-限位开关,6-车轮,7-导轨,8-料桶,9-推车,10-螺旋叶片,11-方形框架叶片,12-桶盖,13-上移动块,14-旋转电机,15-丝杠,16-地面,17-车轮槽,18-集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合剂搅拌设备,包括纵向杆,所述纵向杆上连接有上移动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上设置有纵向的滑动杆以及升降电机,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上移动块且与上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穿过所述上移动块且与上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纵向杆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所述上移动块上设置有纵向设置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连接,所述搅拌杆下端连接有方形框架叶片,所述搅拌杆下部上设置有螺旋叶片。

使用的时候,利用推车将料桶推到搅拌杆的下方,升降电机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搅拌杆下降伸入料桶内,旋转电机旋转带动方形框架叶片旋转,方形框架叶片和螺旋叶片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搅拌力,使得搅拌效果好。

其中,所述搅拌杆上滑动连接有桶盖,所述搅拌杆下端插入料桶内,所述桶盖盖合在料桶上,所述料桶放置在推车上,所述推车下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在两侧的导轨上移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车轮槽,所述车轮在车轮槽内移动,车轮槽的下端面与地面齐平。

利用导轨,对行走方向进行定位,可以快速与上端的搅拌杆以及桶盖对应好位置。

其中,所述导轨上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纵向杆上端设置有警示灯,所述限位开关与警示灯连接,所述推车到位后,其前端面接触所述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控制警示灯闪烁。

设置限位开关,当拖车推到预设位置后,碰触限位开关,警示灯闪烁,提醒到位,此时,将搅拌杆落下,启动搅拌。限位开关为购买,为公知技术,可采用弹簧式限位开关。

其中,两侧的导轨之间的下方设置有集料桶。通常使用的时候,移动推车后,叶片以及搅拌杆上的物料会落在地面,污染环境,在地面下方设置集料桶,使得物料落入集料桶中,将物料收集起来,保护了环境和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