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354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喷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雾化喷药在医疗卫生、医院等场景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的喷雾方式往往需要预先配对好的药液然后才进行操作,稀释液和药液配好之后往往要全部用掉,否则混合液在闲置状态下也会变质;现有的喷雾装置普遍还具有喷雾不均匀,喷洒范围小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更加均匀的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及其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包括离心喷射单元和雾化壳体;所述雾化壳体为薄壁壳体结构,所述离心喷射单元液平转动设置于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中;

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同轴心包括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中腔为圆柱形腔体结构,所述上腔为粗端朝下的锥体结构,所述下腔为粗端朝上的锥体结构;位于所述中腔的壳体壁面镂空设置有喷雾孔,若干所述喷雾孔沿所述雾化壳体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所述离心喷射单元同轴心于所述中腔中;

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同轴心固定安装于下腔底面,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离心喷射单元驱动连接,旋转电机可驱动所述离心喷射单元液平旋转;

所述下腔底面的轮廓边缘镂空设置有若干进风孔,若干所述进风孔呈圆周阵列围合于所述旋转电机外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风筒和导风管;所述风筒同轴心一体化连接于所述雾化壳体下端,且所述风筒上端导通各所述进风孔;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导通连接鼓风机的出风端,导风管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风筒下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支撑柱,所述壳体支撑柱的同轴心穿过所述风筒,风筒内壁和支撑柱外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壳体支撑柱上端支撑连接所述雾化壳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稀释液供给管和药液供给管,所述稀释液供给管和药液供给管上方便安装有第一手动球阀和第二手动球阀;所述稀释液供给管和药液供给管的进液端分别连接外部的稀释液供给装置和药液供给装置;所述稀释液供给管的稀释液出液端和药液供给管的药液出液端分别向下竖向穿过所述上腔的上壁,且所述稀释液出液端和药液出液端分别与所述离心喷射单元的稀释液接液端和药液接液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喷射单元包括稀释液回转壶,所述稀释液回转壶包括上下对称的

上壶体和下壶体,所述稀释液回转壶的上壶体为细端朝下的锥形容器结构,所述稀释液回转壶的下壶体为细端朝上的锥形容器结构,所述上壶体的细端与下壶体的细端一体化导通连接成壶体腰部,所述上壶体顶端设置壶体稀释液补充入口;所述稀释液供给管的稀释液出液端竖向伸入所述壶体稀释液补充入口中;

所述稀释液回转壶同轴心于所述旋转电机上方,旋转电机可驱动所述稀释液回转壶沿轴线旋转;

还包括与所述稀释液回转壶同轴心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伸入所述下壶体中,且所述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稀释液回转壶的壶底;所述立柱位于下壶体靠近所述壶底所在高度处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阀芯穿过孔,所述下壶体的壶壁上设置有第二阀芯穿过孔,其第一阀芯穿过孔与第二阀芯穿过孔同轴心;还包括阀芯,所述阀芯为直径与所述第一阀芯穿过孔和第二阀芯穿过孔的直径相同的杆体结构,所述阀芯的一端穿过第一阀芯穿过孔,另一端穿过第二阀芯穿过孔;所述阀芯穿过第二阀芯穿过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径大于阀芯外径的离心球;所述阀芯穿过第一阀芯穿过孔的一端设置成尖锥;阀芯上的尖锥和立柱之间还一体化垂直设置有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和立柱之间设置阀芯回位弹簧;

还包括甩液阀体,所述甩液阀体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壶壁上,且所述甩液阀体内设置有阀体甩液通道,所述阀体甩液通道与所述阀芯同轴心设置,且所述阀体甩液通道的出液端伸出壶壁外侧,所述阀体甩液通道的进液端位于所述下壶体中,且所述进液端设置成与所述阀芯上的尖锥相配合的锥孔结构,所述阀芯自由状态下,所述尖锥堵塞于所述阀体甩液通道的进液端,所述稀释液回转壶高速旋转时,离心球带动阀芯的尖锥脱离阀体甩液通道的进液端;

所述稀释液回转壶壶体侧壁竖向设置有涡流叶片,若干所述涡流叶片沿所述稀释液回转壶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涡流叶片的内边一体化焊接连接稀释液回转壶外壁,所述涡流叶片的外边与所述稀释液回转壶轴线平行;转动稀释液回转壶使各涡流叶片带动周边空气形成沿轴线转动的涡流。

进一步的,还包括储药瓶,所述储药瓶为柱形容器结构,所述储药瓶同轴心于所述上壶体上端,所述储药瓶上端设置有注药口,所述药液供给管的药液出液端穿过所述注药口,并伸入所述储药瓶中;

所述储药瓶下端同轴心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中同轴心设置有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上端导通连接所述储药瓶的储药腔,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下端竖向导通设置有第一阀孔,所述第一阀孔下端连通所述第一阀芯穿过孔;

所述阀芯内部同轴心设置有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上壁在靠近所述离心球的一端竖向导通设置有第二阀孔;所述阀芯自由状态下第二阀孔与所述第一阀孔相互错开;所述稀释液回转壶高速旋转时,所述第二阀孔随阀芯位移至与所述第一阀孔相互导通;

所述阀芯的尖锥端还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径小于所述阀体甩液通道内径的注药管,所述注药管同轴心延伸至阀体甩液通道的出液端,所述注药管内中部同轴心设置有分隔盘,所述分隔盘将所述注药管内通道分隔成注药通道和调节通道;所述注药通道靠近所述尖锥的一端导通所述第二导液通道,所述注药通道靠近所述分隔盘的一端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注药孔,若干所述注药孔沿所述注药通道成圆周阵列均布;各所述注药孔将所述注药通道和所述阀体甩液通道相互导通;

所述阀体甩液通道靠近所述出液端的甩液内壁上呈螺旋带状一体化盘绕设置有导流带,所述导流带的螺旋内圈与所述注药管外壁间隙滑动配合;所述导流带的带面上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雾化孔,若干雾化孔沿所述阀体甩液通道轴线成圆周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通道的内壁为螺纹壁,所述调节通道中同轴心设置有进给螺塞,所述进给螺塞的螺纹外壁与调节通道的螺纹内壁螺纹配合,所述进给螺塞靠近出液端一侧设置有一字拧动槽;

所述注药通道靠近所述分隔盘的一端同轴心活动设置有调节活塞,还包括与所述注药通道同轴心设置的活塞推杆,所述活塞推杆活动穿过所述分隔盘上的推杆穿过孔,且所述活塞推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活塞和进给螺塞;进给螺塞和分隔盘之间还成压缩状设置有防松弹簧;转动所述进给螺塞可带动调节活塞同步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挡板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垂直固定设置有行程限位柱,所述行程限位柱的末端与所述立柱之间形成阀芯行程间隙,当所述阀芯行程间隙为零时,所述第二阀孔与所述第一阀孔刚好相互导通;所述弹簧挡板下端面与壶底上表面限位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的方法:

启动鼓风机,使外界气流连续通过导风通道向上吹入雾化壳体的内腔中,然后随着雾化壳体的内腔中气压的累积,其雾化壳体的内腔的气体透过各喷雾孔向外界喷出;

与此同时,启动旋转电机,使稀释液回转壶高速旋转,使离心球克服阀芯回位弹簧的回弹力而做离心运动,离心运动的离心球进而带动阀芯同步运动,直至行程限位柱的末端与所述立柱之间的阀芯行程间隙为零,此时阀芯的尖锥脱离阀体甩液通道的进液端,下壶体中高速旋转的液在离心力作用下连续导入阀体甩液通道的进液端,进而沿阀体甩液通道的离心方向运行,阀体甩液通道中的液随着离心距离逐渐变大,而转速不变,因此所受离心力逐渐变强,进而使阀体甩液通道中形成做离心运动的高流速液,且高流速液使各注药孔处形成负压;与此同时,稀释液回转壶高速旋转时,第二阀孔随阀芯位移至与所述第一阀孔相互导通;进而储药瓶中的药液依次经第一导液通道、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第二导液通道流入至注药通道中,此时注药通道的药液受到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同时还受到各注药孔处形成负压的影响,此时注药通道中的药液透过各注药孔与阀体甩液通道中的液均匀汇合,其药液被高流速的液迅速稀释;其中各注药孔的药液导出速度受到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的小孔径制约,因此药液流出流量远小于阀体甩液通道液的流量;汇合后的混合液迅速离心动至阀体甩液通道中的导流带处,进而混合液在导流带作用下形成强烈扰动的螺旋流体,该过程中药液和液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混合液在导流带上的雾化孔作用下被反复击打散开成雾状液珠,最终从喇叭状喷液口喷出;

与此同时,高速转动稀释液回转壶使各涡流叶片带动雾化壳体的内腔形成沿轴线旋转高速涡流,使从喇叭状喷液口喷出的药雾均匀充满在雾化壳体的内腔中,由于受到鼓风机的影响,雾化壳体的内腔的药雾随空气透过各喷雾孔向外界均匀喷出。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简单,采用离心式雾化喷药结构,注药孔沿所述注药通道壁面成圆周阵列均布,使稀释液和药剂混合更加均匀,采用进给螺塞结构稀释液和药液配比控制方便,同时雾化壳体为固定设置的,避免传统汇总式外壳会对外界产生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立体剖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整体正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离心喷射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整体正剖视图;

附图6为离心喷射单元立体剖视图;

附图7为离心喷射单元剖视图;

附图8为附图7的标号45局部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的标号55局部示意图;

附图10为阀体甩液通道处立体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10所示的一种回转式医疗卫生喷雾器,包括离心喷射单元69和雾化壳体79;所述雾化壳体79为薄壁壳体结构,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液平转动设置于所述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中;

所述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从上至下依次同轴心包括上腔66、中腔70和下腔72;所述中腔70为圆柱形腔体结构,所述上腔66为粗端朝下的锥体结构,所述下腔72为粗端朝上的锥体结构;位于所述中腔70的壳体壁面71镂空设置有喷雾孔80,若干所述喷雾孔80沿所述雾化壳体79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同轴心于所述中腔70中;

还包括旋转电机30,所述旋转电机30同轴心固定安装于下腔底面74,所述旋转电机30与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驱动连接,旋转电机30可驱动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液平旋转;所述下腔底面74的轮廓边缘镂空设置有若干进风孔73,若干所述进风孔73呈圆周阵列围合于所述旋转电机30外侧。还包括风筒75和导风管17;所述风筒75同轴心一体化连接于所述雾化壳体79下端,且所述风筒75上端导通各所述进风孔73;所述导风管17的一端导通连接鼓风机的出风端,导风管17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风筒75下端。

还包括壳体支撑柱76,所述壳体支撑柱76的同轴心穿过所述风筒75,风筒75内壁和支撑柱76外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75.1,所述壳体支撑柱76上端支撑连接所述雾化壳体79。

还包括稀释液供给管60和药液供给管63,所述稀释液供给管60和药液供给管63上方便安装有第一手动球阀61和第二手动球阀62;所述稀释液供给管60和药液供给管63的进液端分别连接外部的稀释液供给装置和药液供给装置;所述稀释液供给管60的稀释液出液端68和药液供给管63的药液出液端65分别向下竖向穿过所述上腔66的上壁,且所述稀释液出液端68和药液出液端65分别与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的稀释液接液端和药液接液端对应设置。

所述离心喷射单元69包括稀释液回转壶34,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包括上下对称的

上壶体42和下壶体41,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的上壶体42为细端朝下的锥形容器结构,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的下壶体41为细端朝上的锥形容器结构,所述上壶体42的细端与下壶体41的细端一体化导通连接成壶体腰部43,所述上壶体42顶端设置壶体稀释液补充入口32;所述稀释液供给管60的稀释液出液端68竖向伸入所述壶体稀释液补充入口32中;

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同轴心于所述旋转电机30上方,旋转电机30可驱动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沿轴线旋转;

还包括与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同轴心的立柱40,所述立柱40下端伸入所述下壶体41中,且所述立柱4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的壶底41.1;所述立柱40位于下壶体41靠近所述壶底41.1所在高度处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阀芯穿过孔47,所述下壶体41的壶壁41.2上设置有第二阀芯穿过孔44.1,其第一阀芯穿过孔47与第二阀芯穿过孔44.1同轴心;还包括阀芯44,所述阀芯44为直径与所述第一阀芯穿过孔47和第二阀芯穿过孔44.1的直径相同的杆体结构,所述阀芯44的一端穿过第一阀芯穿过孔47,另一端穿过第二阀芯穿过孔44.1;所述阀芯44穿过第二阀芯穿过孔4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径大于阀芯44外径的离心球35;所述阀芯44穿过第一阀芯穿过孔47的一端设置成尖锥56;阀芯44上的尖锥56和立柱40之间还一体化垂直设置有弹簧挡板51,所述弹簧挡板51和立柱40之间设置阀芯回位弹簧52;

还包括甩液阀体54,所述甩液阀体54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壶壁41.2上,且所述甩液阀体54内设置有阀体甩液通道1,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与所述阀芯44同轴心设置,且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的出液端1.1伸出壶壁41.2外侧,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的进液端1.2位于所述下壶体41中,且所述进液端1.2设置成与所述阀芯44上的尖锥56相配合的锥孔结构,所述阀芯44自由状态下,所述尖锥56堵塞于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的进液端1.2,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高速旋转时,离心球35带动阀芯44的尖锥56脱离阀体甩液通道1的进液端1.2;

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壶体侧壁竖向设置有涡流叶片36,若干所述涡流叶片36沿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涡流叶片36的内边36.1一体化焊接连接稀释液回转壶34外壁,所述涡流叶片36的外边36.2与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轴线平行;转动稀释液回转壶34使各涡流叶片36带动周边空气形成沿轴线转动的涡流。

还包括储药瓶33,所述储药瓶33为柱形容器结构,所述储药瓶33同轴心于所述上壶体42上端,所述储药瓶33上端设置有注药口31,所述药液供给管63的药液出液端65穿过所述注药口31,并同轴心伸入所述储药瓶33中;

所述储药瓶33下端同轴心固定有立柱40,所述立柱40中同轴心设置有第一导液通道39,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9上端导通连接所述储药瓶33的储药腔38,所述第一导液通道39下端竖向导通设置有第一阀孔48,所述第一阀孔48下端连通所述第一阀芯穿过孔47;

所述阀芯44内部同轴心设置有第二导液通道50,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0上壁在靠近所述离心球35的一端竖向导通设置有第二阀孔49;所述阀芯44自由状态下第二阀孔49与所述第一阀孔48相互错开;所述稀释液回转壶34高速旋转时,所述第二阀孔49随阀芯位移至与所述第一阀孔48相互导通;

所述阀芯44的尖锥56端还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径小于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内径的注药管4,所述注药管4同轴心延伸至阀体甩液通道1的出液端1.1,所述注药管4内中部同轴心设置有分隔盘4.1,所述分隔盘4.1将所述注药管4内通道分隔成注药通道14和调节通道9;所述注药通道14靠近所述尖锥56的一端导通所述第二导液通道50,所述注药通道14靠近所述分隔盘4.1的一端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注药孔8,若干所述注药孔8沿所述注药通道14成圆周阵列均布;各所述注药孔8将所述注药通道14和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相互导通;

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靠近所述出液端1.1的甩液内壁2上呈螺旋带状一体化盘绕设置有导流带5,所述导流带5的螺旋内圈与所述注药管4外壁间隙滑动配合;所述导流带5的带面上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雾化孔3,若干雾化孔3沿所述阀体甩液通道1轴线成圆周阵列分布。

所述调节通道9的内壁为螺纹壁,所述调节通道9中同轴心设置有进给螺塞13,所述进给螺塞13的螺纹外壁与调节通道9的螺纹内壁螺纹配合,所述进给螺塞13靠近出液端一侧设置有一字拧动槽13.1;

所述注药通道14靠近所述分隔盘4.1的一端同轴心活动设置有调节活塞10,还包括与所述注药通道14同轴心设置的活塞推杆6,所述活塞推杆6活动穿过所述分隔盘4.1上的推杆穿过孔,且所述活塞推杆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活塞10和进给螺塞13;进给螺塞13和分隔盘4.1之间还成压缩状设置有防松弹簧11;转动所述进给螺塞13可带动调节活塞10同步位移;在装置运行之前,根据所加药液的配比特性可拧动进给螺塞13可调节所述调节活塞10的位置,进而调节有效注药孔8的个数,进而可控制药液和稀释液之间的配比;

所述弹簧挡板51靠近所述立柱40的一侧垂直固定设置有行程限位柱46,所述行程限位柱46的末端与所述立柱40之间形成阀芯行程间隙46.1,当所述阀芯行程间隙46.1为零时,所述第二阀孔49与所述第一阀孔48刚好相互导通;所述弹簧挡板51下端面与壶底41.1上表面限位滑动接触。

本方案的方法、过程、原理以及技术进步整理如下:

在装置运行之前,先通过稀释液供给管60和药液供给管63分别向稀释液回转壶34和储药瓶33填充稀释液和药液;其中且为了防止高速旋转的稀释液回转壶中的稀释液直接从上壶体的上端甩出,待稀释液回转壶中的液位达到其壶体腰部时停止注水;然后关闭第一手动球阀61和第二手动球阀62;

启动鼓风机,使外界气流连续通过导风通道75.1向上吹入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中,然后随着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中气压的累积,其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的气体透过各喷雾孔80向外界喷出;

与此同时,启动旋转电机30,使稀释液回转壶34高速旋转,使离心球35克服阀芯回位弹簧52的回弹力而做离心运动,离心运动的离心球35进而带动阀芯44同步运动,直至行程限位柱46的末端与所述立柱40之间的阀芯行程间隙46.1为零,此时阀芯44的尖锥56脱离阀体甩液通道1的进液端1.2,下壶体41中高速旋转的液在离心力作用下连续导入阀体甩液通道1的进液端1.2,进而沿阀体甩液通道1的离心方向运行,阀体甩液通道1中的液随着离心距离逐渐变大,而转速不变,因此所受离心力逐渐变强,进而使阀体甩液通道1中形成做离心运动的高流速液,且高流速液使各注药孔8处形成负压;与此同时,稀释液回转壶34高速旋转时,第二阀孔49随阀芯位移至与所述第一阀孔48相互导通;进而储药瓶33中的药液依次经第一导液通道39、第一阀孔48、第二阀孔49和第二导液通道50流入至注药通道14中,此时注药通道14的药液受到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同时还受到各注药孔8处形成负压的影响,此时注药通道14中的药液透过各注药孔8与阀体甩液通道1中的液均匀汇合,其药液被高流速的液迅速稀释;其中各注药孔8的药液导出速度受到第一阀孔48和第二阀孔49的小孔径制约,因此药液流出流量远小于阀体甩液通道1液的流量;汇合后的混合液迅速离心动至阀体甩液通道1中的导流带5处,进而混合液在导流带5作用下形成强烈扰动的螺旋流体,该过程中药液和液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混合液在导流带5上的雾化孔3作用下被反复击打散开成雾状液珠,最终从喇叭状喷液口37喷出;

与此同时,高速转动稀释液回转壶34使各涡流叶片36带动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形成沿轴线旋转高速涡流,使从喇叭状喷液口37喷出的药雾均匀充满在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中,由于受到鼓风机的影响,雾化壳体79的内腔78的药雾随空气透过各喷雾孔80向外界均匀喷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