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4952发布日期:2019-10-08 23:4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膜组件,属于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即mbr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膜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滤膜设备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的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化池内的滤膜截留好氧生化池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水下浸没式的滤膜设备主要由膜元件和框架1组成的滤膜组件,产水泵,风机,清洗剂箱,清洗水泵和相应的管道与阀门组成。

膜元件的形态有中空纤维膜元件,由中空的膜丝31组成的膜束和两端的附件构成,分为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和管束式中空膜元件34,和硬质平板膜元件36,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37和软质中间出水平板膜元件38。

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如图19所示: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安装在框架内的上横管2和下横管3之间,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的上部与框架的上横管2固定连接,下部与框架的下横管3固定连接,膜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集水管32,中空的膜丝31设置在上下两端的集水管32的中间,集水管32与产水管41连接,产水管41与产水泵的进水口连接,通过负压抽吸使滤膜外面的水通过滤膜表面进入滤膜内侧,通过产水管41流出,污染物截留在滤膜的外侧,膜元件的下部设置曝气管6;

管束式中空膜元件,如图20所示:管束式中空膜元件安装在框架的上横管2和下横管3之间,上部设置出水口45,下部是封闭的封头17,出水口45与产水管41连接,产水管41与产水泵的进水口连接,通过负压抽吸使滤膜外面的水通过滤膜表面进入滤膜内侧,通过产水管41流出,污染物截留在滤膜的外侧,膜元件的下部设置曝气管6。

硬质平板膜元件36,如图21所示:中部是硬质的支撑板47,支撑板47的两侧设置导流布,导流布的外侧设置膜片46,膜片46的四周与支撑板47粘接或焊接,膜元件的上部或一侧设置出水口45,出水口45与产水管连接,提手42设置在支撑板47的上部,硬质平板膜元件36设置在框架内,曝气管6设置在膜元件的下部。

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37,如图22所示:中部设置导流布,导流布的两侧设置膜片46,膜元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集水管32,两侧的膜片46的侧边粘接或焊接,集水管32与两侧膜片46的内部连接连通,集水管32与产水管41连接,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37设置在框架1内,曝气管6设置在膜元件的下部。

软质中间出水平板膜元件,如图23所示:中部是支撑片,支撑片的两侧设置导流布,导流布的外侧设置膜片46,膜片46的四周与支撑片粘接或焊接,膜元件的中部设置出水口,集水管32从多个软质中间出水平板膜元件的中部的出水口穿过,集水管32与产水管41连接,软质中间出水平板膜元件设置在框架内,曝气管6设置在膜元件的下部。

现有的水下浸没式的滤膜设备还存在以下不足:

1、长时间停止运行会污染膜元件:

北方尤其是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在冬季气温长时间处于-20℃至-30℃,污水处理设备即使采取保温措施,也很少达到正常运行的温度,部分污水处理厂常常采取冬季停止运行,4月下旬或5月上旬时重新开启运行,或冬季照常曝气,但因为水温过低,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mbr好氧生化池中的污泥失去活性,水质变差,浑浊变粘,由于膜元件固定安装在池体中,粘液和污泥附着在膜元件的表面,严重污染膜元件的表面,甚至造成部分膜元件的表面钙化。

2、膜元件无法在液下再生清洗:

膜元件污染和堵塞,需要将膜元件从膜组件的框架中取出,在生化池外的专用清洗槽内通过清洗剂对膜元件进行再生清洗,之后再将膜元件放回框架内,取出放入膜元件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膜元件的损伤,减少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3、一字式中空膜元件两端封头的膜束堆积的污染物不容易去除:

现有技术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的集水管32处,如图16所示:两端封头17的膜束由于连接紧密,曝气的气体不容易通过和到达封头17的膜束内侧,长时间的运行后,常常堆积大量的污染物,影响膜系统的产水量,日常清洗很难清洗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该滤膜组件适合长时间停止运行而不会污染膜元件,方便再生清洗,膜元件能够与不适合处理的污水隔离,一字式中空膜元件两端封头的膜束堆积的污染物容易去除。

本发明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包括框架,上提式侧板,百叶式侧板,卷帘式侧板,膜元件,曝气系统,清洗系统和循环排水系统;膜元件设置在框架内,膜元件的下部设置曝气管,框架包括底板,下横管,竖管,上横管和底横管;底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设置在底横管的下部,底板的四边与底横管固定连接,竖管的上部与上横管固定连接,下横管设置在底横管向上200mm至500mm处,与竖管固定连接;上提式侧板设置在框架的侧面,上横管和底横管之间或下横管和底横管之间,上提式侧板包括凹槽和挡水板,凹槽分为侧凹槽和下凹槽,侧凹槽设置在竖管的外侧,两侧的侧凹槽凹口相对,下凹槽设置在下横管的外侧,凹口向上,挡水板设置在侧凹槽和下凹槽之间,或上横管垂直设置长口,挡水板自上向下穿过上横管的长口,下凹槽设置在底横管的上部,挡水板的下侧的边设置在下凹槽内,两侧的边设置在侧凹槽内,上侧的边向上设置提手,侧凹槽与竖管固定连接;百叶式侧板设置在框架的侧面,上横管和底横管之间或下横管和底横管之间,分为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和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包括后齿轮,上齿轮,齿条,驱动电机,百叶板和侧卡条,百叶板上下开合设置,后齿轮设置在百叶板一侧的后部,与百叶板固定连接,框架的竖管的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圆孔或轴承,后齿轮中部的轴杆插入框架的竖管的圆孔或轴承内,百叶板另一侧的后部向侧面凸出设置轴杆,凸出的轴杆插入框架的竖管的圆孔或轴承内,齿条垂直设置在后齿轮的后部,与后齿轮啮合连接,上齿轮设置在框架上部,通过支架与框架的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上齿轮上设置手柄一个,或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轴上,侧卡条设置在竖管的朝向百叶板的一侧,侧卡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凹形槽,百叶板的两个侧边向外侧设置侧翼;或百叶板左右开合设置,后齿轮设置在百叶板上侧的后部,与百叶板固定连接,框架的上横管的下面或下横管的下面和底横管的上面设置圆孔或轴承,后齿轮中部的轴杆插入框架的上横管或下横管的下面的圆孔或轴承内,百叶板另一侧的后部向侧面凸出设置轴杆,凸出的轴杆插入框架的底横管上面的圆孔或轴承内,齿条横向设置在后齿轮的后部,与后齿轮啮合连接,上齿轮通过支架与框架连接,上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上齿轮上设置手柄一个,或上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轴上,驱动电机与框架固定连接,侧卡条设置在上横管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侧卡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凹形槽,百叶板的上侧边向上侧设置侧翼;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包括百叶板,侧卡条,线缆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前轴,后轴,驱动电机,线轮或链轮;百叶板上下开合设置,百叶板的后端设置后轴,后轴向前10mm至100mm处设置前轴,前轴或后轴插入框架的竖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的圆孔或轴承内,后轴或前轴与线缆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的螺母连接,上部的线轮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下部的线轮或链轮通过支架与底横管固定连接,线缆或链条绕过上部的线轮或链轮和下部的线轮或链轮,上部的线轮或链轮上设置手柄,或滑轴丝杠通过丝杠轴座与竖管连接,丝杠的顶端设置手柄,或驱动电机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部的线轮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轴上,或丝杠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侧卡条设置在竖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侧卡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凹形槽,百叶板的两个侧边向外侧设置侧翼;或百叶板左右开合设置,百叶板的后端设置后轴,后轴向前10mm至100mm处设置前轴,前轴或后轴插入框架的上横管下面或下横管的下面和底横管上面设置的圆孔或轴承内,后轴或前轴与线缆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的螺母连接,线轮或链轮与线缆或链条连接,线轮或链轮上设置手柄,线轮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或下横管或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或滑轴丝杠通过丝杠轴座与上横管或下横管连接,丝杠的顶端设置手柄,或驱动电机与上横管或下横管或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线轮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轴上,或丝杠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侧卡条设置在上横管或下横管的下部,侧卡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设置凹形槽,百叶板的上侧边向上侧设置侧翼;卷帘式侧板设置在框架的侧面,上横管和底横管之间或下横管和底横管之间,包括卷帘板,止水板,线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卷轴,拉轴,驱动电机,线轮或链轮;卷帘板上下开合设置,卷帘板的后端设置卷轴,卷帘板卷在卷轴上面,卷轴设置在上横管或下横管的上部或外侧或设置在底横管的上部或外侧,拉轴设置在对应的另一侧,在上横管一侧的卷轴或拉轴的一端设置手柄,拉轴通过线缆与卷帘板的顶边连接,底横管一侧的卷轴或拉轴的一侧通过设置在卷轴或拉轴上的线轮或链轮与线缆或链条连接,线缆或链条分别绕过上部和下部的线轮和链轮,上部的线轮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连接,上部的线轮或链轮上设置手柄,或滑轴丝杠通过丝杠轴座与竖管连接,滑轴丝杠的螺母与卷帘板的顶边连接,丝杠的顶端设置手柄,或驱动电机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部的线轮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轴上,或上部的卷轴或拉轴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或卷轴上设置回转弹簧,或丝杠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止水板设置在两侧竖管的靠近卷帘板的一侧和底横管的上部,卷帘板的内外两侧设置侧阻挡网或侧阻挡条;或卷帘板左右开合设置,卷帘板的后端设置卷轴,卷帘板卷在卷轴上面,卷轴设置在竖管的一边或外侧,拉轴设置在对应的另一侧的竖管的一边或外侧,卷轴或拉轴的顶部一侧设置手柄,拉轴通过线缆与卷帘板的顶边连接,或卷帘板的顶边与滑轴丝杠的螺母连接,滑轴丝杠通过丝杠轴座与上横管或下横管连接,丝杠的顶端设置手柄,或两台驱动电机分别与上横管或竖管固定连接,卷轴和拉轴分别与一台驱动电机的轴连接,或卷轴上设置回转弹簧,拉轴与一台驱动电机的轴连接,或滑轴丝杠的丝杠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止水板设置在上横管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和底横管的上部,卷帘板的内外两侧设置侧阻挡网或侧阻挡条;膜元件包括管束式中空膜元件,一字式中空膜元件,硬质平板膜元件,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和软质中间出水膜元件;其中一字式中空膜元件的中空膜丝在封头处的外侧分为2排至6排,呈一字排列,上部一排与封头上部的边板距离为1mm至2mm,下部一排与封头下部的边板距离为1mm至2mm,中间的膜丝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为2mm至6mm,平行进入封头的内侧,或外侧排的膜丝向中间汇聚,封头的内侧的膜丝汇聚成束,呈一字排列;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管,进气管和进气阀门,曝气管设置在框架内膜元件的下部,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进气管上设置进气阀门;清洗系统包括清洗剂箱,清洗水泵,清洗水管,清洗一号阀门和清洗二号阀门,清洗剂箱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池的上部或一侧,清洗水泵的进水口与清洗剂箱连接,清洗水泵的出水口与清洗水管一端连接,清洗水管另一端分别与上布水管和产水管连接或设置在框架上部的内侧,与上布水管连接或设置在框架上部的内侧的清洗水管上设置清洗一号阀门,与产水管连接的清洗水管上设置清洗二号阀门;循环排水系统包括收水管,上布水管,循环排水管,循环排水泵,排水一管,排水二管,循环阀门,排水一号阀门和排水二号阀门,收水管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曝气管的下部,循环排水泵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或上横管的上部或膜反应器生化池的上部,循环排水泵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排水管与收水管连接,上布水管,排水一管,排水二管分别与循环排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与循环排水泵连接的上布水管管道上设置循环阀门,排水一号阀门设置在排水一管上,排水二号阀门设置在排水二管上。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卡条设置在框架的竖管朝向百叶板的一侧或上横管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其背面设置长孔,长孔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与竖管或上横管或下横管连接,侧卡条的正面断续设置凹形槽,朝向百叶板。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止水板设置在卷帘板的两个侧边的内外两侧,止水板朝向卷帘板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阻挡网设置在卷帘板的两侧,周边与框架或止水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阻挡条设置在卷帘板的两侧,周边与框架或止水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卷帘板的两个侧边顶部向两侧设置凸出的胶条。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凹槽朝向挡水板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下凹槽朝向挡水板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上布水管设置在框架的上横管的上部或膜元件的上部,上布水管的主管设置在中间,向两侧设置分管,分管上设置圆孔,或上布水管环绕设置在上横管的上部,上布水管朝向框架内侧设置圆孔,或上布水管环绕设置在上横管的上部,内部横向设置分管,上布水管朝向框架内侧和分管上设置圆孔。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收水管设置在框架的底板的上部,收水管的主管设置在中间,向两侧设置分管,分管上设置圆孔,或收水管环绕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收水管上设置圆孔,或收水管环绕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内部横向设置分管,收水管和分管上设置圆孔。

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该滤膜组件在长时间停止运行时闭合侧板,使膜组件的内侧与生化池的污水隔离,膜组件的内侧注入清水或保养液,从而生化池的污染物不会污染膜元件,闭合侧板后在框架内注入清洗剂循环清洗和浸泡,可以在液下再生清洗膜元件,一字式中空膜元件两端封头的膜束分排设置,结构松散,堆积的污染物容易去除。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示意图,图中的侧板为上提式侧板。

图2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框架左右两侧的上下开合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的正视的示意图,图中去除了正面的竖管,上横管,下横管和底横管。

图3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框架左右两侧的上下开合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的正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上下设置的侧卡条和百叶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左右开合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的俯视的示意图,图中去除了上横管及以上部分。

图6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左右开合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左右开合卷帘式侧板俯视的的示意图,图中去除了上横管及以上部分。

图8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左右开合卷帘式侧板的正视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上下开合卷帘式侧板正视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垂直设置滑轴丝杠的上下开合卷帘式侧板的正视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左右开合卷帘板和止水板的垂直剖视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挡水板和下凹槽垂直剖视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封头和集水管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膜丝内外平行的封头的剖视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膜丝向中部集中的封头的剖视的示意图。

图16是现有技术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封头和集水管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循环排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曝气系统和清洗系统的示意图。

图19现有技术的一字式中空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20是现有技术的的管束式中空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21是现有技术的硬质平板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22是现有技术的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23是现有技术的六只串联设置在集水管上的软质中间出水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中的1是框架,2是上横管,3是下横管,4是底横管,5是竖管,6是曝气管,7是卷帘板,8是挡水板,9是百叶板,10是侧凹槽,11是下凹槽,12是手柄,13是后齿轮,14是上齿轮,15是侧卡条,16是驱动电机,17是封头,18是线缆,19是线轮,20是滑轴丝杠,21是前轴,22是后轴,23是丝杠,24是丝杠轴座,25是侧翼,26是止水板,27是卷轴,28是拉轴,29是顶边,30是侧阻挡网,31是膜丝,32是集水管,33是边板,34是管束式中空膜元件,35是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6是硬质平板膜元件,37是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38是软质中间出水膜元件,39是胶条,40是凹形槽,41是产水管,42是提手,43是螺母,44是齿条,45是出水口,46是膜片,47是支撑板,48是进气阀门,49是进气管,50是清洗一号阀门,51是清洗二号阀门,52是清洗水管,53是循环排水泵,54是收水管,55是上布水管,56是循环排水管,57是循环阀门,58是排水一管,59是排水一号阀门,60是排水二管,61是排水二号阀门,62是清洗剂箱,63是清洗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1,上提式侧板,百叶式侧板,卷帘式侧板,膜元件,曝气系统,清洗系统和循环排水系统;膜元件设置在框架1内,膜元件的下部设置曝气管6,框架1包括底板,下横管3,竖管5,上横管2和底横管4;底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设置在底横管4的下部,底板的四边与底横管4固定连接,竖管5的上部与上横管2固定连接,下横管3设置在底横管4向上200mm至500mm处,与竖管5固定连接;上提式侧板设置在框架1的侧面,上横管2和底横管4之间或下横管和底横管之间,上提式侧板包括凹槽和挡水板8,凹槽分为侧凹槽10和下凹槽11,侧凹槽10设置在竖管5的外侧,两侧的侧凹槽10凹口相对,下凹槽11设置在下横管3的外侧,凹口向上,挡水板8设置在侧凹槽10和下凹槽11之间,或上横管2垂直设置长口,挡水板8自上向下穿过上横管2的长口,下凹槽11设置在底横管4的上部,挡水板8的下侧的边设置在下凹槽11内,两侧的边设置在侧凹槽10内,上侧的边向上设置提手42,侧凹槽10与竖管5固定连接;百叶式侧板,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设置在框架1的侧面,上横管2和底横管4之间或下横管和底横管之间,分为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和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设置齿轮的百叶式侧板包括后齿轮13,上齿轮14,齿条44,驱动电机16,百叶板9和侧卡条15,百叶板9上下开合设置,后齿轮13设置在百叶板9一侧的后部,与百叶板9固定连接,框架1的竖管5的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设置圆孔或轴承,后齿轮13中部的轴杆插入框架1的竖管5的圆孔或轴承内,百叶板9另一侧的后部向侧面凸出设置轴杆,凸出的轴杆插入框架1的竖管5的圆孔或轴承内,齿条44垂直设置在后齿轮13的后部,与后齿轮13啮合连接,上齿轮14设置在框架1上部,通过支架与框架1的上横管2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齿轮14与齿条44啮合连接,上齿轮14上设置手柄12一个,或设置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与上横管2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齿轮14设置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侧卡条15设置在竖管5的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侧卡条1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设置凹形槽40,百叶板9的两个侧边向外侧设置侧翼25;或百叶板9左右开合设置,后齿轮13设置在百叶板9上侧的后部,与百叶板9固定连接,框架1的上横管2的下面或下横管的下面和底横管4的上面设置圆孔或轴承,后齿轮13中部的轴杆插入框架1的上横管2或下横管下面的圆孔或轴承内,百叶板9另一侧的后部向侧面凸出设置轴杆,凸出的轴杆插入框架1的底横管4上面的圆孔或轴承内,齿条44横向设置在后齿轮13的后部,与后齿轮13啮合连接,上齿轮14通过支架与框架1连接,上齿轮14与齿条44啮合连接,上齿轮14上设置手柄12一个,或上齿轮14设置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驱动电机16与框架固定连接,侧卡条15设置在上横管2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侧卡条1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设置凹形槽40,百叶板9的上侧边向上侧设置侧翼25;设置前后轴的百叶式侧板包括百叶板9,侧卡条15,线缆18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20,前轴21,后轴22,驱动电机16,线轮19或链轮;百叶板9上下开合设置,百叶板9的后端设置后轴22,后轴22向前10mm至100mm处设置前轴21,前轴21或后轴22插入框架1的竖管5朝向百叶板一侧设置的圆孔或轴承内,后轴22或前轴21与线缆18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20的螺母43连接,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2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下部的线轮19或链轮通过支架与底横管4固定连接,线缆18或链条绕过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和下部的线轮19或链轮,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上设置手柄12,或滑轴丝杠20通过丝杠轴座24与竖管5连接,丝杠23的顶端设置手柄12,或驱动电机16与上横管2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或丝杠23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侧卡条15设置在竖管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侧卡条1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设置凹形槽40,百叶板9的两个侧边向外侧设置侧翼25;或百叶板9左右开合设置,百叶板9的后端设置后轴22,后轴22向前10mm至100mm处设置前轴21,前轴21或后轴22插入框架1的上横管2下面或下横管的下面和底横管4上面设置的圆孔或轴承内,后轴22或前轴21与线缆18或拉杆或链条或滑轴丝杠20的螺母43连接,线轮19或链轮与线缆18或链条连接,线轮19或链轮上设置手柄12,线轮19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2或下横管或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或滑轴丝杠20通过丝杠轴座24与上横管2或下横管连接,丝杠23的顶端设置手柄12,或驱动电机16与上横管2或下横管或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线轮19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或丝杠23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侧卡条15设置在上横管2或下横管的下部,侧卡条1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设置凹形槽40,百叶板9的上侧边向上侧设置侧翼25;卷帘式侧板设置在框架的侧面,上横管和底横管之间,或下横管与底横管之间,如图8,图9,图10所示:包括卷帘板7,止水板26,线缆18或链条或滑轴丝杠20,卷轴27,拉轴28,驱动电机16,线轮19或链轮;卷帘板7上下开合设置,卷帘板7的后端设置卷轴27,卷帘板7卷在卷轴27上面,卷轴27设置在上横管2或下横管的上部或外侧或设置在底横管4的上部或外侧,拉轴28设置在对应的另一侧,在上横管2一侧的卷轴27或拉轴28的一端设置手柄12,拉轴28通过线缆18与卷帘板7的顶边29连接,底横管4一侧的卷轴27或拉轴28的一侧通过设置在卷轴27或拉轴28上的线轮19或链轮与线缆18或链条连接,线缆18或链条分别绕过上部和下部的线轮19和链轮,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通过支架与上横管或竖管的上部连接,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上设置手柄12,或滑轴丝杠20通过丝杠轴座24与竖管5连接,滑轴丝杠20的螺母43与卷帘板7的顶边29连接,丝杠23的顶端设置手柄12,或驱动电机16与上横管2或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设置在驱动电机16的轴上,或上部的卷轴27或拉轴28与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或卷轴上设置回转弹簧,或丝杠23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止水板26设置在两侧竖管5的靠近卷帘板7的一侧,卷帘板7的内外两侧设置侧阻挡网30或侧阻挡条;或卷帘板7左右开合设置,卷帘板7的后端设置卷轴27,卷帘板7卷在卷轴27上面,卷轴27设置在竖管5的一边或外侧,拉轴28设置在对应的另一侧的竖管5的一边或外侧,卷轴27或拉轴28的顶部一侧设置手柄12,拉轴28通过线缆18与卷帘板7的顶边29连接,或卷帘板7的顶边29与滑轴丝杠20的螺母43连接,滑轴丝杠20通过丝杠轴座24与上横管2或下横管连接,丝杠23的顶端设置手柄12,或两台驱动电机16分别与上横管2或竖管固定连接,卷轴27和拉轴28分别与一台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或卷轴27上设置回转弹簧,拉轴28与一台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或滑轴丝杠20的丝杠23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6的轴连接,止水板26设置在上横管2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和底横管4的上部,卷帘板7的内外两侧设置侧阻挡网30或侧阻挡条;膜元件包括管束式中空膜元件34,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硬质平板膜元件36,软质侧出水平板膜元件37和软质中间出水膜元件38;其中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如图13,图14,图15所示:中空膜丝31在封头17处的外侧分为2排至6排,呈一字排列,上部一排与封头17上部的边板33距离为1mm至2mm,下部一排与封头17下部的边板33距离为1mm至2mm,中部的膜丝31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为2mm至6mm,平行进入封头17的内侧,或外侧排的膜丝31向中间汇聚,封头17的内侧的膜丝31汇聚成束,呈一字排列;曝气系统,如图18所示:包括曝气管6,进气管49和进气阀门48,曝气管6设置在框架1内膜元件的下部,与进气管49连接,进气管49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进气管49上设置进气阀门48;清洗系统,如图18所示:包括清洗剂箱62,清洗水泵63,清洗水管52,清洗一号阀门50和清洗二号阀门51,清洗剂箱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池的上部或一侧,清洗水泵的进水口与清洗剂箱连接,清洗水泵的出水口与清洗水管一端连接,清洗水管52另一端分别与上布水管和产水管41连接或设置在框架上部的内侧,与上布水管连接或设置在框架上部的内侧的清洗水管52上设置清洗一号阀门50,与产水管41连接的清洗水管52上设置清洗二号阀门51;循环排水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收水管54,上布水管55,循环排水管56,循环排水泵53,排水一管58,排水二管60,循环阀门57,排水一号阀门59和排水二号阀门61,收水管54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曝气管6的下部,循环排水泵53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或上横管2的上部或膜反应器生化池的上部,循环排水泵53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排水管56与收水管54连接,上布水管55,排水一管58,排水二管60分别与循环排水泵53的出水口45连接,与循环排水泵53连接的上布水管55管道上设置循环阀门57,排水一号阀门59设置在排水一管58上,排水二号阀门61设置在排水二管60上。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卡条15,如图4所示:设置在框架1的竖管5朝向百叶板9的一侧或上横管2的下部或下横管的下部,其背面设置长孔,长孔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与竖管5或上横管2或下横管连接,侧卡条15的正面断续设置凹形槽40,朝向百叶板9。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止水板26,如图8,图9,图10所示:设置在卷帘板7的两个侧边的内外两侧,止水板26朝向卷帘板7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39。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阻挡网30设置在卷帘板7的两侧,周边与框架1或止水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阻挡条设置在卷帘板7的两侧,周边与框架1或止水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卷帘板7,如图11所示:两个侧边顶部向两侧设置凸出的胶条39。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侧凹槽朝向挡水板8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39。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下凹槽,如图12所示:朝向挡水板8的一侧设置凸出的胶条39。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上布水管55设置在框架的上横管的上部或膜元件的上部,上布水管的主管设置在中间,向两侧设置分管,分管上设置圆孔,或上布水管环绕设置在上横管的上部,上布水管朝向框架内侧设置圆孔,或上布水管环绕设置在上横管的上部,内部横向设置分管,上布水管朝向框架内侧和分管上设置圆孔。

上述的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中,所述的收水管54设置在框架1的底板的上部,收水管54的主管设置在中间,向两侧设置分管,分管上设置圆孔,或收水管54环绕设置在底板的上部,收水管54上设置圆孔,或收水管54环绕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内部横向设置分管,收水管54和分管上设置圆孔。

一字式中空膜元件35两端封头17的膜束分排设置,结构松散,曝气的气泡和清洗时清洗剂容易进入封头的一侧,使堆积污染物容易去除。

膜元件的侧面为敞开式设置的,侧板设置在框架的上横管和底横管之间,膜元件的侧面为封闭结构,上下部敞开的结构设置的,侧板设置在下横管与底横管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液下自清洗式滤膜组件的原理和运行过程:

上提式侧板的开合方法

打开上提式侧板:向上拉挡水板8至挡水板8的下边至下横管3处,停止上拉,使挡水板8的位置固定,或上拉挡水板8至顶部,之后将挡水板8移出;闭合上拉式侧板:移去或松开挡水板8的固定部件,下压挡水板8至挡水板8的下边插入下凹槽11的内侧,或从上侧插入挡水板8并下压至挡水板8的下边至下凹槽11的内侧。

百叶式侧板的开合方法

打开百叶式侧板:上提或横向移动侧卡条15,使侧卡条15的凹槽与百叶板9的位置脱离,通过手柄和驱动电机旋转上部的线轮19或链轮或丝杠23或上齿轮,使其带动前轴21或后轴22或螺母43或齿条44旋转或直线运动,百叶板9向外侧旋转90度打开,之后停止旋转上部的手柄12或停止驱动电机16;闭合百叶式侧板:反向旋转手柄12,使上部的带动旋转或直线运动,或启动驱动电机16反转,反向旋转90度,百叶板9闭合,之后上下或横向移动侧卡条15,使侧卡条15的凹槽移动至百叶板9的侧翼25的外侧,固定侧卡条15的位置。

卷帘式侧板的开合方法

打开卷帘式侧板:卷帘板7的初始状态为闭合,旋转手柄12或启动驱动电机16正转,旋转卷轴27和拉轴28,使卷帘板7上下或左右移动,移动至指定的位置时停止;闭合卷帘式侧板:反向旋转手柄12或驱动电机16,其带动卷帘板7上下或左右移动,移动至卷帘板7完全闭合,停止旋转手柄12或停止驱动电机16。

日常运行,设备安装在mbr好氧生化池的池体内,下部与池底固定,移除四面的挡水板8或打开百叶板9或卷帘板7,mbr好氧生化池进水与曝气,打开进气管49上的进气阀门48,关闭清洗水管52上的清洗一号阀门50和清洗二号阀门51,打开产水泵,通过负压抽吸使滤膜外面的水通过滤膜表面进入滤膜内侧,通过产水管41流出,污染物截留在滤膜的外侧,风机的空气通过进气管49进入膜元件下部的曝气管6,对膜元件进行空气清洗,去除滤膜表面的污染物,产水泵间隔运行8分钟至10分钟,停止2分钟,再开启产水泵运行。

液下再生清洗:

停止mbr好氧生化池的进水,停止产水泵,关闭风机和进气管49上的进气阀门48,将四面的挡水板8插入框架1侧面的侧凹槽和下凹槽内,或关闭百叶板9或卷帘板7,打开循环排水泵53和排水二管60上的排水二号阀门61,将框架1内的污水排入膜反应器的生化池,排干框架1内的污水,将清水注入框架内,打开循环排水泵53和循环阀门57,关闭排水一管58上的排水一号阀门59和排水二管60上的排水二号阀门61,上下循环2分钟至5分钟,之后关闭循环阀门57,打开排水二号阀门61,将框架1内的水排入膜反应器的生化池,之后打开清洗剂箱62上设置的清洗水泵63和清洗一号阀门50或清洗二号阀门51,将清洗剂通过清洗水管52注入框架1内,至液面高于膜元件顶部后停止,打开循环排水泵53和循环阀门57,关闭排水一号阀门59和排水二号阀门61,清洗剂上下循环3小时至5小时,之后停止循环排水泵53,静置1小时至5小时,之后打开循环排水泵53和排水一号阀门,关闭循环阀门和排水二号阀门,将清洗完成后的清洗剂排出至废清洗剂收集槽内,之后上提或取出挡水板8,或打开百叶板9或卷帘板7,各阀门恢复清洗前的状态,mbr好氧生化池恢复进水和曝气,打开产水泵,恢复产水作业。

新建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期间和间歇运行的停运期间,避免污水对膜造成污染,需要膜元件与污水隔离时,将四面的挡水板8插入框架1侧面的侧凹槽和下凹槽内,或关闭百叶板9或卷帘板7,框架1内注入清水或保养滤膜的药剂,液位高于膜元件的顶部50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