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3758发布日期:2019-03-09 00:3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材在发挥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效,受到了广大人们认可,一些常用中药,如三七、黄芪、天麻、冬虫夏草、灵芝等等需要打粉加工来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使临床服用方便,现有的中药打粉大多采用常规的打粉机进行加工打粉,存在打粉后收集药粉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且现有的打粉机在打粉过程中,因为高速旋转,存在打粉机温度高的缺点,高温下对中药材有效成分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且药粉在高温下易成团,影响其分装和品质,存在较大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该装置能对中药材进行高效研磨、打粉和收集,特别是可以实现低温下打粉,防止温度过高对药材有效成分的破坏,且可防止药粉成团,品质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包括主筒体,水槽,药粉槽,主磨轮;所述的主筒体内设有磨腔;主磨轮布置在磨腔内;水槽布置在主筒体的外侧;主筒体的底端设有药粉槽;主筒体的内壁设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与水槽相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主磨轮向下延伸出尾管;尾管的管身上设有转叶;转叶的下端设有打粉杆;转叶沿尾管外圆周面排列成圆形;转叶成倒锥形状;打粉杆沿沿尾管外圆周面成直线型或十字形。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转叶成弯曲状。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冷却回路由磨腔冷却回路及打粉冷却回路组成;磨腔冷却回路与打粉冷却回路相互连通;磨腔冷却回路置于主筒体的磨腔内壁内;打粉冷却回路置于主筒体的磨腔下部内壁内;冷却回路的入液端设有泵机;冷却回路的出液端与水槽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磨腔冷却回路沿磨腔内壁成直列s形排列;打粉冷却回路沿主筒体的内壁成螺旋状排列。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主磨轮内设有导热杆;所述的导热杆与尾管相连;导热杆成t形结构或十字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置于主磨轮内。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主磨轮由上磨体及下磨体构成;所述的上磨体外壁呈自顶部向底部逐渐伸展状;所述的上磨体的外壁成自顶部向底部逐渐收拢状;上磨体与下磨体之间设有凸磨;上磨体及下磨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状凸磨纹。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主磨轮与磨腔内壁之间形成粉腔道;粉腔道顶端为进药口,粉腔道的底端为出粉口;进药口的宽度大于出粉口的宽度。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磨腔内壁设有与上磨体及下磨体相反的螺旋状凸磨纹。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所述的主磨轮顶部设有衔接槽,衔接槽与外部驱动电机相连。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可将药材研磨成一定规格的粉末状;降低了研磨过程中的发热产生的药粉成团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采用循环的水冷系统,在研磨中降低研磨设备的温度,避免药粉过热发生成团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解决磨轮自冷却的问题,采用导热模式将热量到处,通过转叶将热量排出保证磨体处在较低温度里工作,其次转叶的排列模式自转后产生向下吸力,将药粉吸出避免在磨体内卡团。

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中采用打粉杆机构,该机构不仅能将回旋的药粉迅速打落至底部进行收集,还避免筒体内产生由下向上的回旋气流,保证了药粉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磨腔冷却回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磨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尾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包括主筒体1,水槽2,药粉槽3,主磨轮4;所述的主筒体1内设有磨腔6;主磨轮4布置在磨腔内;水槽2布置在主筒体1的外侧;主筒体1的底端设有药粉槽3;主筒体1的内壁设有冷却回路4;冷却回路5与水槽2相连通。主磨轮4顶部设有衔接槽,衔接槽与外部驱动电机相连。

如图1、图2所示:冷却回路5由磨腔冷却回路51及打粉冷却回路52组成;磨腔冷却回路51与打粉冷却回路52相互连通;磨腔冷却回路51置于主筒体1的磨腔6内壁内;打粉冷却回路52置于主筒体1的磨腔6下部内壁内;冷却回路5的入液端设有泵机10;冷却回路5的出液端与水槽2连通。磨腔冷却回路51沿磨腔6内壁成直列s形排列;打粉冷却回路52沿主筒体1的内壁成螺旋状排列。

如图3所示:主磨轮4由上磨体42及下磨体43构成;所述的上磨体42外壁呈自顶部向底部逐渐伸展状;所述的上磨体42的外壁成自顶部向底部逐渐收拢状;上磨体42与下磨体43之间设有凸磨44;上磨体42及下磨体42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状凸磨纹。

主磨轮4与磨腔6内壁之间形成粉腔道61;粉腔道61顶端为进药口62,粉腔道61的底端为出粉口63;进药口62的宽度大于出粉口63的宽度。磨腔6内壁设有与上磨体42及下磨体42相反的螺旋状凸磨纹。

如图4所示:主磨轮4向下延伸出尾管7;尾管7的管身上设有转叶8;转叶8的下端设有打粉杆9;转叶8沿尾管7外圆周面排列成圆形;转叶8成倒锥形状;打粉杆9沿沿尾管7外圆周面成直线型或十字形。转叶8成弯曲状。主磨轮4内设有导热杆41;所述的导热杆41与尾管7相连;导热杆41成t形结构或十字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置于主磨轮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属于研磨器械领域。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包括主筒体,水槽,药粉槽,主磨轮;所述的主筒体内设有磨腔;主磨轮布置在磨腔内;水槽布置在主筒体的外侧;主筒体的底端设有药粉槽;主筒体的内壁设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与水槽相连通。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可将药材研磨成一定规格的粉末状;降低了研磨过程中的发热产生的药粉成团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中药材研磨打粉装置,采用循环的水冷系统,在研磨中降低研磨设备的温度,避免药粉过热发生成团现象和有效成分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金俊杰;蔡宝昌;秦昆明;张金龙;丁斐;李国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8
技术公布日:2019.03.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