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692发布日期:2018-09-18 20:49阅读:14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烧瓶。



背景技术:

专利号;CN201220470244.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溅出的三角烧瓶,具有三角烧瓶和能够稳定放置于其瓶口上的漏斗,其特征在于在三角烧瓶瓶口上的漏斗下端深入到三角烧瓶内部的导管与漏斗之间具有一个120度至145度的弯曲角。其优点是当需要向三角烧瓶内添加强酸或者强碱溶液时,液体会沿着漏斗向下流到导管,然后经过弯曲的导管经过三角烧瓶的侧壁流入到三角烧瓶内部。不但避免了强酸或者强碱溶液在加入的过程中溅出造成事故,又符合强酸或者强碱溶液添加要沿着三角烧瓶的侧壁流入的操作规程。这类烧瓶需要另行配置漏斗,造成开模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化学烧瓶。该化学烧瓶可以通过其结构设计,在低成本情况下,实现防溅出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化学烧瓶,包括瓶身和瓶颈,其特征在于:瓶颈上设置有凹入瓶颈内的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均在瓶颈的外侧形成凹坑,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之间形成用于流入液体的防溅通道。本实用新型化学烧瓶可以在成型过程中,通过向瓶颈内按入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从而形成防溅通道,实现防溅的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出功能,化学烧瓶的制造简单、工艺成本低,防溅出也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瓶身由球形部分以及截在球形部分上的平面部分构成,其中球形部分的两端各向外延伸有连接耳,连接耳上挂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固定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和平面部分之间夹设有石棉层。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以下两个优点:1)瓶身由球形部分以及截在球形部分上的平面部分构成,球形部分可以用于加热,并且可以利用平面部分支撑在台面上,解决了现有球形烧瓶不方便放置,平底烧瓶不适合加热的问题,2)平面部分通过固定架夹持固定有石棉层,使得平面部分也可以用于加热,由于弹簧可以拉开,固定架和石棉层可以移动至球形部分,从而使得球形部分也可以被支撑在石棉层上,也可以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台面上。

作为优选,固定架由从内之外依次设置的外金属环、连接杆和内金属环,四根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外金属环,四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内金属环,所述石棉层呈圆形,石棉层的外径小于外金属环的外径并大于外金属环的内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球形部分在被支撑在石棉层上时,石棉层位于内金属环部分容易产生向下凹陷,从而实现球形部分可以较为牢固被支撑在石棉层上。

作为优选,外金属环上固定有用于限制石棉层移动的限位片。

作为优选,所述防溅通道与瓶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0°至50°。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部分与瓶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β为40°至5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化学烧瓶可以在成型过程中,通过向瓶颈内按入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从而形成防溅通道,实现防溅出功能,化学烧瓶的制造简单、工艺成本低,防溅出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化学烧瓶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化学烧瓶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化学烧瓶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化学烧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化学烧瓶,包括瓶身1和瓶颈2,瓶颈2上设置有凹入瓶颈2内的上凹陷部21和下凹陷部22,上凹陷部21和下凹陷部22均在瓶颈2的外侧形成凹坑23,上凹陷部21和下凹陷部22之间形成用于流入液体的防溅通道24。化学烧瓶可以在成型过程中,通过向瓶颈2内按入上凹陷部21和下凹陷部22,从而形成防溅通道24,实现防溅出功能,化学烧瓶的制造简单、工艺成本低,防溅出也较好。所述瓶身1由球形部分11以及截在球形部分11上的平面部分12构成,其中球形部分11的两端各向外延伸有连接耳13,连接耳13上挂接有连接环31,连接环31的一端固定弹簧32的一端,弹簧3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架33,所述固定架33和平面部分12之间夹设有石棉层34。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以下两个优点:1)瓶身1由球形部分11以及截在球形部分11上的平面部分12构成,球形部分11可以用于加热(参见图2),并且可以利用平面部分12支撑在台面上(参见图1),解决了现有球形烧瓶不方便放置,平底烧瓶不适合加热的问题,2)平面部分12通过固定架33夹持固定有石棉层34,使得平面部分12也可以用于加热(参见图1),由于弹簧32可以拉开,固定架33和石棉层34可以移动至球形部分11,从而使得球形部分11也可以被支撑在石棉层34上,也可以通过固定架33固定在台面上(参见图3)。

参见图5,固定架33由从内之外依次设置的外金属环331、连接杆332和内金属环333,四根连接杆332的一端固定外金属环331,四根连接杆332的另一端固定内金属环333,所述石棉层34呈圆形,石棉层34的外径小于外金属环331的外径并大于外金属环331的内径。外金属环331上固定有用于限制石棉层34移动的限位片334。固定架33可以使得球形部分11在被支撑在石棉层34上时,石棉层34位于内金属环333部分容易产生向下凹陷,从而实现球形部分11可以较为牢固被支撑在石棉层34上。

所述防溅通道24与瓶颈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0°至50°。所述平面部分12与瓶颈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β为40°至50°。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