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084发布日期:2018-10-12 22: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通常将中药煎煮后经滤网进行过滤,将药渣丢弃,将过滤后的药液供给患者服用,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然而,药渣容易造成滤网堵塞,且药渣中仍存在大量药液,直接丢弃造成药费的浪费,而人工挤压又费时费力,滤网过滤的药液中扔存在杂质,且中药多次过滤后温度降低,随着温度的下降,药物的溶解度下降,一部分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会凝结成较大颗粒的沉淀物,影响患者饮用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降低了药渣造成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药渣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药液的浪费,提高了药液的饮用口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右侧插接有进料斗,且进料斗的底部伸入箱体的内腔,所述箱体的内腔右侧壁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挤压盒,且挤压盒位于送料机构左侧输料端的下方,所述挤压盒的内腔设置有推板,所述挤压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挤压盒的底部嵌合安装有电动闸门,所述挤压盒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滤液口,所述箱体的左侧壁插接有清渣槽,且清渣槽位于挤压盒的下方,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引流板,且引流板位于清渣槽的下方,所述引流板的右侧设置有积液罐,且积液罐位于箱体的内腔右侧壁,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离心过滤机和加热箱,且离心过滤机位于加热箱的右侧,所述离心过滤机的进液端通过导管和积液罐相连通,所述离心过滤机的出液端通过导管和加热箱相连通,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箱的左侧壁底部插接有出液管;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两组左右平行设置的同步驱动轴,且同步驱动轴与外部驱动电机相连接,两组所述同步驱动轴上均设置有固定架,左侧所述固定架与箱体的内腔顶部相连接,右侧所述固定架与箱体的内腔右侧壁相连接,两组所述同步驱动轴的外侧壁之间套接有过滤传输带,左侧所述同步驱动轴的前侧壁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从动轮,且从动轮通过转轴连接在箱体的内腔后侧壁上,所述从动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形链,所述齿形链的内腔套接有挤料器,所述齿形链上设置有L形推杆,且L形推杆由横杆和纵杆铰接而成,所述L形推杆的横杆左侧伸出挤料器的内腔,且横杆与推板铰接,左侧所述固定架上铰接有导料板;

所述箱体的左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驱动电机、重力传感器、电动闸门、离心过滤机、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中,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储物柜。

优选地,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中,所述推板的左侧壁设置有波形槽。

优选地,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中,所述引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度。

优选地,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中,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止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送料机构对药液进行过滤传送,降低了药渣造成堵塞的可能性,通过推板对药渣进行挤压,使得药渣中的药液流出,提高了药渣的利用效率,减少药液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离心过滤机对杂质进行过滤,通过电加热器对药液进行加热,根据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了药液的饮用口感。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2-进料斗、3-送料机构、301-固定架、302-同步驱动轴、303-过滤传输带、304-驱动轮、305-从动轮、306-挤料器、307-齿形链、308-L形推杆、309-导料板、4-推板、5-挤压盒、501-重力传感器、502-电动闸门、503-滤液口、6-清渣槽、7-引流板、8-积液罐、9-离心过滤机、10-加热箱、101-电加热器、102-温度传感器、11-出液管、1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右侧插接有进料斗2,且进料斗2的底部伸入箱体1的内腔,箱体1的内腔右侧壁设置有送料机构3,箱体1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挤压盒5,且挤压盒5位于送料机构3左侧输料端的下方,挤压盒5的内腔设置有推板4,且推板4位于挤压盒5的内腔,挤压盒5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501,挤压盒5的底部嵌合安装有电动闸门502,挤压盒5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滤液口503,箱体1的左侧壁插接有清渣槽6,且清渣槽6位于挤压盒5的下方,箱体1的内腔设置有引流板7,且引流板7位于清渣槽6的下方,引流板7的右侧设置有积液罐8,且积液罐8位于箱体1的内腔右侧壁,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离心过滤机9和加热箱10,且离心过滤机9位于加热箱10的右侧,离心过滤机9的进液端通过导管和积液罐8相连通,离心过滤机9的出液端通过导管和加热箱10相连通,加热箱1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101,加热箱10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2,加热箱10的左侧壁底部插接有出液管11;

送料机构3包括两组左右平行设置的同步驱动轴302,且同步驱动轴302与外部驱动电机相连接,两组同步驱动轴302上均设置有固定架301,左侧固定架301与箱体1的内腔顶部相连接,右侧固定架301与箱体1的内腔右侧壁相连接,两组同步驱动轴302的外侧壁之间套接有过滤传输带303,左侧同步驱动轴302的前侧壁设置有驱动轮304,驱动轮304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从动轮305,且从动轮305通过转轴连接在箱体1的内腔后侧壁上,从动轮305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形链307,齿形链307的内腔套接有挤料器306,齿形链307上设置有L形推杆308,且L形推杆308由横杆和纵杆铰接而成,L形推杆308的横杆左侧伸出挤料器306的内腔,且横杆与推板4铰接,左侧固定架301上铰接有导料板309;

箱体1的左侧壁设置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电连接有驱动电机、重力传感器501、电动闸门502、离心过滤机9、电加热器101和温度传感器102。

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储物柜,便于存放药液饮用工具,推板4的左侧壁设置有波形槽,便于对药渣进行挤压作用,引流板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度,便于将药液引流入连接管8,出液管11上设置有控制阀,便于控制药液的流出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体实施方式为:

在进行中药过滤时,在控制器12上设置挤压盒5中药渣最大重量值和加热箱10中药液的最佳饮用温度范围,即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将混有药渣的药液倒入进料斗2,通过送料机构3进行过滤传送作用,药液进入过滤传输带303上时,药渣留在过滤传输带303的表面,药液透过过滤传输带303流向引流板7,并由引流板7输送到积液罐8中,进而实现对药液的初步过滤,随着同步驱动轴302进行逆时针转动,药渣随着过滤传传输带303向左运动,经导料板309进入挤压盒5,在同步驱动轴302带动着过滤传输带303对药渣进行输送的同时,同步驱动轴302带动着驱动轮304驱动着从动轮305进行转动,从动轮305带动齿形链307进行逆时针转动,带动L形推杆308进行转动,L形推杆308的横杆在挤料器306的内腔进行左右运动,带动推板4对药渣进行挤压作用,药渣中残留的药液从滤液口503流至引流板7,重力感应器501对药渣重量进行测量,当挤压盒5中的药渣重量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电动闸门502打开,药渣进入清渣槽6,引流板7上的药液通过积液罐8进入离心过滤机9,通过离心过滤机9对药液再次进行过滤,使得杂质沉积到离心过滤机9的底部,过滤后的药液从左侧流入加热箱10,通过电加热器101对药液进行加热,根据温度传感器102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出液管11将过滤后的药液排出供病人直接饮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