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蒸发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326发布日期:2018-12-28 19:28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蒸发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蒸发仪。



背景技术:

旋转蒸发仪又叫旋转蒸发器,是实验室常用设备,由马达、蒸馏瓶、加热锅、冷凝管等部分组成的,主要用于减压条件下连续蒸馏易挥发性溶剂,应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如公告号为CN205055453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料和放液的旋转蒸发仪,包括冷凝器、接收瓶、旋转蒸发瓶、真空泵及支架,冷凝器下端连接有四通管,四通管下端连接于接收瓶,四通管还分别连接进料管和旋转蒸发瓶,进料管的末端紧贴于旋转蒸发瓶的底部,进料管连接有蠕动泵,真空泵通过真空管与安全瓶相连接,安全瓶通过真空管与冷凝器相连接,支架上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位于旋转蒸发瓶的正上方并抽水管道连接于恒温蓄水池,抽水泵下方设置有放水阀。

上述专利中,旋转蒸发瓶所蒸发出的气体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冷凝器冷凝后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落下,但是冷凝后的部分液体沿着进料管流入旋转蒸发瓶口,并在瓶口处聚集,在混合物分离后,瓶口的液体可能会重新流入旋转蒸发瓶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凝器冷凝后的液体容易重新流入旋转蒸发瓶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蒸发仪,减小冷凝器冷凝后的液体容易重新流入旋转蒸发瓶中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蒸发仪,包括支架、加热装置、与支架连接的冷凝器、与支架连接的蒸发瓶、与支架连接的接收瓶、与支架连接用于驱动蒸发瓶转动的驱动装置、与支架连接用于连接冷凝器和接收瓶的连接瓶;所述连接瓶侧面设置有与蒸发瓶连接的出气管,所述连接瓶侧面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内设置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未延伸入连接管内,所述出气管延伸入连接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蒸发瓶转动,加热装置对转动的蒸发瓶进行加热,蒸发瓶中的化合物被蒸发通过出气管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冷凝后气体转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接收瓶内收集。在日常试验过程中,加液管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概率小,通过将加液管缩短,从而减小冷凝后的液体沿加液管进入出气管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瓶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凝器下方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连接管的第一插管,所述接收瓶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瓶下方设置有第二插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管插入到第一连接管内,第二插管插入到第二连接管内,从而使冷凝器、连接瓶、接收瓶连接,从而使冷凝器冷凝后形成的液体流入接收瓶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设置在连接瓶内的一端位于连接瓶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设置在连接瓶的中部,出气管所导出的气体直接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冷凝器中所产生的液体沿连接瓶内壁流下,减小了液体进入出气管中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呈倾斜设置,且出气管向下倾斜方向朝向连接瓶外侧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倾斜设置,便于出气管导出的气体进入冷凝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位于连接瓶内的出口的切口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器中流下的液体若是沿竖直方向落下,液体粘在出气管的外壁,减小液体进入出气管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接收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套环、用于支撑接收瓶的支撑环、连接支撑环与套环的连接杆;所述套环与支撑杆通过固定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试验后,通过拆卸接收瓶,从而取出冷凝后的液体;通过滑动套环,从而将接收瓶拆卸,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套环内固定设置有与套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从而使套环的周向进行限位,从而减小安装接收瓶的过程中套环发生转动的概率,方便安装接收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套环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限位槽的抵紧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抵紧螺杆,从而使抵紧螺杆抵紧限位槽,从而使套环固定,抵紧螺杆与限位槽的接触面积大,增加套环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日常试验过程中,加液管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概率小,通过将加液管缩短,从而减小冷凝后的液体沿加液管进入出气管内的概率;

2、出气管设置在连接瓶的中部,冷凝器中所产生的液体沿连接瓶内壁流下,减小了液体进入出气管中的概率;

3、出气管倾斜设置,便于出气管导出的气体进入冷凝器中;

4、接收瓶的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蒸发仪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连接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加热装置;3、冷凝器;4、蒸发瓶;5、接收瓶;6、驱动装置;7、连接瓶;8、出气管;9、排气阀;10、加液管;11、第一连接管;12、第一插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二插管;15、底座;16、支撑杆;17、套环;18、支撑环;19、连接杆;20、限位槽;21、限位块;22、抵紧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旋转蒸发仪,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加热装置2,支架1上设置有冷凝器3、蒸发瓶4、接收瓶5、用于驱动蒸发瓶4转动的驱动装置6、用于连接冷凝器3和接收瓶5的连接瓶7。

如图1和2所示:连接瓶7侧面设置有与蒸发瓶4连接的出气管8,连接瓶7侧面设置有排气阀9,排气阀9内设置有加液管10,排气阀9用于封闭加液管10。驱动装置6驱动蒸发瓶4转动,加热装置2对转动的蒸发瓶4进行加热,蒸发瓶4中的化合物被蒸发通过出气管8进入冷凝器3中冷凝。冷凝后气体转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接收瓶5内收集。

连接瓶7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1,冷凝器3下方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连接管11的第一插管12,接收瓶5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3,连接瓶7下方设置有第二插管14。第一连接管11、第一插管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插管14均为磨口。

如图2所示:加液管10未延伸入连接管内,出气管8延伸入连接瓶7内。出气管8呈倾斜设置,且出气管8向下倾斜方向朝向连接瓶7外侧的一端。出气管8位于连接瓶7内的出口的切口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出气管8设置在连接瓶7内的一端位于连接瓶7中部。在日常试验过程中,加液管10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概率小,通过将加液管10缩短,从而减小冷凝后的液体沿加液管10进入出气管8内的概率。

如图1所示:支架1包括底座15、与底座15固定连接的支撑杆16。支撑杆16与接收瓶5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如图1和3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与支撑杆16滑动连接的套环17、用于支撑接收瓶5的支撑环18、连接支撑环18与套环17的连接杆19。套环17与支撑杆16通过固定件固定。通过将接收瓶5放置在支撑环18上方,从而使接收瓶5固定。在试验后,通过滑动套环17,从而将接收瓶5拆下。

如图3所示:支撑杆16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20,套环17内固定设置有与套环17固定连接的限位块21。固定件包括用于抵紧限位槽20的抵紧螺杆22,抵紧螺杆22与套环17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抵紧螺杆22,从而使抵紧螺杆22抵紧限位槽20,从而使套环17固定。

工作原理:接收瓶5放置在支撑环18上方,滑动套环17,通过转动抵紧螺杆22,从而使套环17固定,接收瓶5固定。在试验过程中,驱动装置6驱动蒸发瓶4转动,加热装置2对转动的蒸发瓶4进行加热,蒸发瓶4中的化合物被蒸发通过出气管8进入冷凝器3中冷凝。冷凝后气体转变为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接收瓶5内收集。由于出气管8位于连接瓶7中部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瓶7中部,便于蒸发瓶4的蒸汽进入冷凝器3中。由于加液管10未延伸入连接管内从而减小冷凝后的液体沿加液管10进入出气管8内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