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模脱模剂涂刷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2054发布日期:2019-01-02 22:36阅读:1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模脱模剂涂刷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模脱模剂涂刷工具。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铝合金模板(以下简称铝模)进行脱模剂涂刷以保证混凝土成型效果及避免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固结在铝模上,采用人工手持涂刷工具对铝合金模板进行涂刷脱模剂时,人工涂刷会因为工人不用心、散漫偷懒、涂层不均匀、反复涂刷造成脱模剂的浪费、涂刷脱模剂占用工时较长、拆模时混凝土面成型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使铝模上夹带过多混凝土,造成铝模提前报废返厂、并不能保证施工效率及脱模剂涂布率满足要求。

现有技术中有针对涂刷工具的相关研究,如公告号为CN20113215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涂料涂刷装置,包括绒毛滚筒、支杆、泵、以及进液管、出液管,在支杆的顶端设有半敞开式料斗,绒毛滚筒通过轴安装在半敞开式料斗中,在料斗中绒毛滚筒的侧面平行设有喷管,喷管上的喷孔朝向绒毛滚筒,喷管通过进液管与泵相连,这种涂刷工具中涂料的进液管和泵、支杆为分开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涂刷工具的携带,而且涂料喷向绒毛滚筒后容易从绒毛滚筒表面滴落到地面,产生浪费且影响施工现场的整洁。

再如公告号为CN2061581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送料的涂刷装置,包括刷柄、输送泵、支架管、设置有涂料孔的滚筒、滚筒端盖和套置在滚筒外壁上的毛布,支架管一端与装料箱相连通,支架管的另一端置入滚筒内腔中,支架管的内腔与输送泵的涂料出口相连通,刷柄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支架管上套置有分流筒,分流筒的内腔与支架管内腔相连通,分流筒的进口与滚筒端盖相封闭,分流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涂料流出口,分流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凸部,位于分流筒进口处的环形凸部与环形挡板相连接,滚筒套置在两个环形凸部上,滚筒内壁与分流筒外壁之间形成涂料腔,滚筒的开口与环形挡板相封闭。虽然本专利通过从滚筒内部进液可对进液量进行控制,但是滚筒表面会出现因涂刷快慢或停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涂刷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克服现有技术中铝模脱模剂涂刷施工时间长与脱模剂浪费过多而导致的施工效率低、进度慢、涂布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模脱模剂涂刷工具,包括主体杆件、涂刷辊组件和用于连接所述主体杆件和所述涂刷辊组件的空心导杆,所述主体杆件上固定安装有脱模剂容器,所述主体杆件上位于所述脱模剂容器与所述涂刷辊组件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脱膜剂容器与所述空心导杆的脱模剂导管。

将脱模剂容器固定安装在主体杆件上,并使脱模剂容器与空心导杆连通,使空心导杆作为铝模脱模剂的进液通道,不仅大大简化了涂刷工具的结构便于携带,而且脱模剂从涂刷辊组件内部进液有效避免了脱模剂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脱模剂容器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脱模剂容器分成加压部分和容器部分。

进一步,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加压部分方向设有用于手动对脱模剂容器进行加压的活塞手柄。

采用脱模剂内部采用活塞,通过对脱模剂容器部分进行加压使得容器部分的脱模剂顺着脱模剂导管和空心导杆附着在涂刷辊组件上,达到定向定量供给脱模剂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主体杆件上设有两对以上的环形卡扣,所述脱模剂容器表面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扣扣合的凹槽。

采用环形卡扣和凹槽结构来将脱模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杆件上,便于脱模剂容器的更换。

进一步,所述涂刷辊组件包括海绵滚筒和挡板,所述海绵滚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一端,所述挡板两端分别通过圆形轴承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海绵滚筒一侧,且可沿所述海绵滚筒轴线方向作旋转运动。

进一步,所述空心导杆上位于所述海绵滚筒内部部分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圆形通孔。

脱模剂通过圆形通孔进入海绵滚筒,并通过海绵滚筒表面与铝模表面接触而附着在铝模表面,挡板在其中起到保护海绵滚筒的作用,避免海绵滚筒在涂刷的过程中与前方的障碍物发生接触而受到污染或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

进一步,所述挡板包括位于两端的扇形连接平面和位于中间的曲形挡板面,所述扇形连接平面扇形圆心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形轴承上。

进一步,所述圆形轴承与所述空心导杆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形轴承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上。

进一步,所述挡板内部安装有圆形挡杆,所述圆形挡杆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连接平面上,且所述圆形挡杆长度方向与所述海绵滚筒轴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所述圆形挡杆与所述海绵滚筒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圆形挡杆半径和所述海绵滚筒半径之和。在挡板内部设置圆形挡杆,通过控制圆形挡杆和海绵滚筒之间的距离,可以对起到均匀海绵滚筒表面脱模剂的作用,使得涂刷在铝模表面的脱模剂更加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脱模剂容器固定安装在主体杆件上,并使脱模剂容器与空心导杆连通,使空心导杆作为铝模脱模剂的进液通道,不仅大大简化了涂刷工具的结构便于携带,而且脱模剂从涂刷辊组件内部进液有效避免了脱模剂的浪费;

(2)改变了传统人工使用普通涂刷工具进行涂刷工艺,解决了后涂刷脱模剂时耗费人工、效率低、进度慢、浪费脱模剂、涂布率低等问题;

(3)现场施工方便快捷,均可现场取材,涂刷面积大大提高,施工工期大大缩短,工序整体更加简化,本发明的局部构件可拆卸;

(4)可广泛运用于模板、铝模施工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涂刷工具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脱模剂容器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脱模剂容器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涂刷辊组件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空心导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扇形连接平面与空心导杆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铝模脱模剂涂刷工具包括主体杆件1、涂刷辊组件2和用于连接所述主体杆件1和所述涂刷辊组件2的空心导杆3,所述主体杆件1上固定安装有脱模剂容器4,所述主体杆件2上位于所述脱模剂容器4与所述涂刷辊组件2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脱膜剂容器4与所述空心导杆3的脱模剂导管11。将脱模剂容器固定安装在主体杆件上,并使脱模剂容器与空心导杆连通,使空心导杆作为铝模脱模剂的进液通道,不仅大大简化了涂刷工具的结构便于携带,而且脱模剂从涂刷辊组件内部进液有效避免了脱模剂的浪费。

参见图2,脱模剂容器4内部设有活塞41,所述活塞41将所述脱模剂容器4分成加压部分42和容器部分43。活塞41靠近所述加压部分42方向设有用于手动对脱模剂容器4进行加压的活塞手柄44。采用脱模剂内部采用活塞,通过对脱模剂容器部分进行加压使得容器部分的脱模剂顺着脱模剂导管和空心导杆附着在涂刷辊组件上,达到定向定量供给脱模剂的目的。

参见图3,主体杆件1上设有两对以上的环形卡扣12,所述脱模剂容器41表面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扣12扣合的凹槽45。所述环形卡扣12的对数优选为3对。采用环形卡扣和凹槽结构来将脱模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杆件上,便于脱模剂容器的更换。

参见图4,涂刷辊组件2包括海绵滚筒21和挡板22,所述海绵滚筒21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3一端,所述挡板22两端分别通过圆形轴承23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3上,所述挡板22位于所述海绵滚筒21一侧,且可沿所述海绵滚筒21轴线方向作旋转运动。参见图5,空心导杆3上位于所述海绵滚筒21内部部分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圆形通孔31。脱模剂通过圆形通孔进入海绵滚筒,并通过海绵滚筒表面与铝模表面接触而附着在铝模表面,挡板在其中起到保护海绵滚筒的作用,避免海绵滚筒在涂刷的过程中与前方的障碍物发生接触而受到污染或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

如图6所示,挡板22包括位于两端的扇形连接平面221和位于中间的曲形挡板面222,所述扇形连接平面221扇形圆心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形轴承23上。圆形轴承23与所述空心导杆之间设有螺旋弹簧24,所述螺旋弹簧24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形轴承23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空心导杆3上。

参见图4,挡板22内部安装有圆形挡杆223,所述圆形挡杆223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连接平面221上,且所述圆形挡杆223长度方向与所述海绵滚筒21轴线方向平行。圆形挡杆223与所述海绵滚筒21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圆形挡杆223半径和所述海绵滚筒21半径之和。在挡板内部设置圆形挡杆,通过控制圆形挡杆和海绵滚筒之间的距离,可以对起到均匀海绵滚筒表面脱模剂的作用,使得涂刷在铝模表面的脱模剂更加均匀。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