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468发布日期:2019-03-22 20:3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试验室进行化学探究时,经常需要利用反应釜进行化工合成,真空接受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器件,主要用在蒸馏装置中做连接管用。往往会需要在以上合成或减压反应体系中使用。现有的真空接受管在尾塞上部有一抽气支管,用胶管与真空泵相连,作抽气减压用。在减压反应体系中,有时反应生成的副产物冷却时较粘稠,降温后可能凝固,在流经真空接收管时由于抽真空气液分离口的液体分离口部分口径较小而堵塞,造成实验的中断或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包括接受管主体,所述接受管主体内通过隔离条分隔形成气体管和液体管,所述接受管主体上开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气体管联通。

优选地,所述接受管主体呈L型设置,且所述接受管主体的一端为进液口,所述接受管主体的另一端为由隔离条分隔形成的出液口与气体分离口。

优选地,所述隔离条的最远端延伸设置于所述接受管主体外或与接受管主体的出液口在同一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气体管的立体空间小于所述液体管的立体空间。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气体分离口的截面为半圆形,且所述出液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气体分离口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受管可以有效避免反应体系中排除的粘稠液体堵塞液体分离口部分,从而使得气液分离更彻底,适用于抽真空时分离较粘稠或易凝固的副产物时使用,且结构相对简单,清洗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堵真空接受管,包括大体呈L型设置的接受管主体,所述接受管主体的一端为进液口1,另一端为气液出口。其中,所述接受管主体内通过隔离条5分隔形成气体管3和液体管2。相应的,所述隔离条5将气液出口分隔形成出液口与气体分离口。所述接受管主体上开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排气口4,所述排气口4与所述气体管3联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气体分离口的截面为半圆形,且所述出液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气体分离口的口径。即所述气体管的立体空间小于所述液体管的立体空间。

所述隔离条一般采用与接收管同样材质的玻璃,需要耐高温。同时,为了避免抽真空的排气口4气体流速过大带动液体堵塞排气口4,为避免可凝气体在抽真空时会直接抽入真空泵中,所述隔离条的最远端延伸设置于所述接受管主体外或者与接收管下端齐平,一般按照现有通用的接受管长度而言,所述隔离条的长度大于40mm,所述隔离条可以为平面,也可以采用曲面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管空间小于液体管空间,使得液体管内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液体的进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物料粘度形成的管体的堵塞。

以下简单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基本与现有技术的真空接受管相同,从进液口1将物料通入,通过排气口4进行抽真空的排气,整体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清洁。

当然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