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385发布日期:2019-04-20 03:41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硅乳液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



背景技术:

有机硅的化学正式名称为聚二有机硅氧烷。它有一个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组成的“无机”支架,硅原子剩余的两个价则与有机端基(多为甲基)相连,这使有机硅得以部分拥有有机物的特性。因为Si-O键的键能要远远高于CC键,这对有机硅能够抵抗不同因素的影响、保持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硅乳液(简称硅乳)是一种水包油型的硅油、水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乳液。这种形式的乳液易于被水进一步稀释,因此能够使即使少量的物质也均匀地分布于基材。硅油乳液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颗粒直径在100纳米至几微米之间的粗乳液(多为不透明,即,白色浑浊),另一类是颗粒直径在100纳米以下的微乳液(多为清澈或蛋白色)。为使硅乳液保持稳定,油滴的表面附有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这时,乳化剂具有亲脂性(亲油)的末端面向油滴,而具有亲水性的核心则使它能够溶解于水。

有机硅乳液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包括纺织品、化妆品及家用护理等。作为护发产品的配方成分,有机硅乳液能够使头发更加柔软,富有弹性,并在梳洗后更加易于梳理。而作为憎水性添加剂,它们则能够保护纺织品、建筑或保温材料不受水和潮气的侵蚀。

目前制备有机硅乳液的方法中采用复配工艺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将乳液中的各个组分置于乳化釜中通过不断的进行机械搅拌,达到形成有机硅乳液的效果。但是该通过机械搅拌的方法也会存在因为各个组分分散不均匀,从而无法得到具有稳定性质的乳液,从而可能会出现破乳的结果,使得有机硅乳液失效。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乳化釜,其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2152U,由主电机、减速机、辅电机、釜体、外腔、搅拌轴、挡板、放料阀和抽气阀组成,主电机安装在减速机上,减速机安装在搅拌轴的顶部,搅拌轴伸入到釜体的内部,辅电机安装在减速机的左侧,外腔套在釜体的外部,外腔与釜体之间存在缝隙,挡板安装在釜体的内部,放料阀安装在外腔的底部,联通釜体,抽气阀安装在外腔的右侧上部,该实用新型的乳化釜,结构精巧,能够实现釜体与空气隔离,大大加快了物料的乳化速度快。但是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其安装在釜体内部的隔板阻隔了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混合,导致其乳化效果不能很均匀,釜体内部各段物料的乳液直径往往不同,乳液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乳化釜物料分散不均匀,乳化效果差,乳液质量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物料分散均匀,乳化效果好,能够提高乳液质量的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所述的乳化釜主体包括釜体,所述的釜体上端为一个上封头,上封头顶端设有一个机架,所述的机架与减速电机以及电动机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的釜体内部设有一个搅拌桨组件,其上端与减速电机以及电动机依次转定连接,所述的釜体下端还设有一个下料口与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中的乳化釜为一个中空状的釜体,其内部设有搅拌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桨组件能够将釜体中的各个组分混合均匀,充分乳化,从而形成纳米级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桨组件包括主轴,主轴下端设有一个主搅拌桨,主轴侧端设有若干个分级搅拌桨。

本实用新型中的搅拌桨组件通过主搅拌桨能够将底部的物料通过搅拌作用向上与上层物料进行混合,从而增加了混合效果,同时通过主轴侧端的分级搅拌桨能够将釜体中层的物料进行搅拌,增强了搅拌效果,从而使得乳化效果更加优异。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桨组件中,主搅拌桨呈中心处为一个中心轴,所述的中心轴中部设有一个转轴固定孔,所述的中心轴侧面均匀设置有3个主搅拌桨片,所述的主搅拌桨片末端向下设有一个搅拌块,所述的搅拌块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向下凸出的凸柱。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搅拌桨由3个主搅拌桨片构成,能够有效增强搅拌效果,同时设置搅拌块能够有效的增加有效搅拌面积,同时向下设置的凸柱能够有效的增强各个组份的有效混合效率,能够使得乳液的直径大大减小,形成微乳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桨组件中,分级搅拌桨上设有三个向下凸起的分级搅拌扇叶,所述的分级搅拌扇叶呈弯曲的三棱锥形,所述的分级搅拌扇叶之间形成乳化搅拌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级搅拌桨的分级搅拌扇叶呈弯曲的三棱锥形,能够有效的使物料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使得物料更加均匀,经过剪切之后的各个物料组分能够卷入乳化搅拌槽中,形成更加细微均匀的微乳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体内底部还设有一个扰流底板,所述的扰流底板呈网格状,其上设有网格漏液孔,所述的扰流底板中部设有一个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边缘设有一个空心环,沿空心环向外凸起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块。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在扰流底板上的第一扰流块能够使得物料在混合过程中改变流动方向,从水平移动转变为上下运动,加强了物料之间的对流。将扰流底板设置成网格状能够使得物料在下料时能够有效的提高下料速率,并同时保证乳液不会在沉积在扰流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扰流底板上的第一扰流块之间还设有若干第二扰流块,所述的第一扰流块与第二扰流块呈中空状并与空心环相互连通,其表面还设有若干出气微孔。

设置第二扰流块同样能够使得物料在搅拌过程中能够改变物料的流动方向,同时设置了出气微孔能够使得乳液组分中掺入气体,乳业在搅拌过程中会随着气泡上下翻腾,达到增强乳液各个组份上下混合的作用,使得乳液中的各组分混合更加均匀,减小微乳液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扰流底板中的空心环下端与下料口外侧设有的进气管上端中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扰流底板边缘上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块,其与釜体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体中部还设有若干环绕釜体内壁的加热管,与两个超声波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中在釜体内部这只加热管,能够改变釜体内部的温度,使得其满足特定的搅拌温度,同时,设置超声波发生器,能够将直径较大的乳液分解成直径较小的微乳液,从而最终达到纳米级的微乳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体上端上封头与主轴相连接处设有一个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处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气管,所述的上封头还设有两个进料口。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物料分散均匀;(2)乳化效果好;(3)能够形成纳米级微乳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级搅拌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搅拌桨的仰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扰流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釜体1、上封头2、机架3、减速电机4、电动机5、搅拌桨组件6、主轴7、主搅拌桨8、分级搅拌桨9、下料口10、支撑脚11、主搅拌桨片12、凸柱13、分级搅拌扇叶14、乳化搅拌槽15、扰流底板16、中心通孔17、空心环18、第一扰流块19、第二扰流块20、出气微孔21、进气管22、固定连接块23、加热管24、超声波发生器25、机械密封26、排气管27、进料口28、中心轴29、转轴固定孔30、搅拌块31、网格漏液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乳化釜,所述的乳化釜主体包括釜体1,所述的釜体1上端为一个上封头2,上封头2顶端设有一个机架3,所述的机架3与减速电机4以及电动机5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的釜体1内部设有一个搅拌桨组件6,其上端与减速电机4以及电动机5依次转定连接,所述的搅拌桨组件6包括主轴7,主轴7下端设有一个主搅拌桨8,主轴7侧端设有若干个分级搅拌桨9,所述的主搅拌桨8 呈中心处为一个中心轴29,所述的中心轴29中部设有一个转轴固定孔30,所述的中心轴29侧面均匀设置有3个主搅拌桨片12,所述的主搅拌桨片12末端向下设有一个搅拌块31,所述的搅拌块31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向下凸出的凸柱13,分级搅拌桨9上设有三个向下凸起的分级搅拌扇叶14,所述的分级搅拌扇叶14呈弯曲的三棱锥形,所述的分级搅拌扇叶14之间形成乳化搅拌槽15,所述的釜体1中部还设有若干环绕釜体1内壁的加热管24,与两个超声波发生器25,所述的釜体1上端上封头2与主轴7相连接处设有一个机械密封26,机械密封25处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排气管27,所述的上封头2还设有两个进料口28,所述的釜体1下端还设有一个下料口10与支撑脚11;所述的釜体1内底部还设有一个扰流底板16,所述的扰流底板16呈网格状,其上设有网格漏液孔32,所述的扰流底板16中部设有一个中心通孔17,中心通孔17边缘设有一个空心环18,沿空心环18向外凸起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块19,所述的釜体1内底部还设有一个扰流底板16,所述的扰流底板16呈网格状,其上设有网格漏液孔17,所述的扰流底板16中部设有一个中心通孔17,中心通孔17边缘设有一个空心环18,沿空心环18向外凸起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块19,所述的扰流底板16中的空心环18下端与下料口10外侧设有的进气管22上端中空连接,所述的扰流底板16边缘上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块23,其与釜体1内壁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