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188发布日期:2019-03-15 20:0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



背景技术:

超滤膜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超滤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这种形式的组件填充密度大,几万至几十万根膜丝密集的装填在壳体的内部,组件内部膜表面水流流速非常小,使得浓差极化现象加重,液体中的溶质及溶剂中的胶体物质容易在膜表面积累形成凝胶层,堵塞膜孔,造成膜污染;而且过滤的液体中或多或少的会含有一定的小颗粒硬物,这些小颗粒硬物往往无法通过出液口排出,久而久之累积过多的小颗粒硬物极易堵塞出液口和浓水出口,从而损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封盖一和封盖二,封盖一上设有进液口,封盖二上设有出液口,壳体的一侧设有浓水出口,壳体的内部两端对称设有固定盘,两固定盘之间设有若干膜元件,膜元件包括中心支撑管和设置在中心支撑管周围的多个中空纤维膜丝,中心支撑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孔,中心支撑管的一端连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伸出壳体并连有曝气装置,相邻的膜元件之间设有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且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的两端设置在两固定盘上,壳体的外侧套有套筒,套筒通过滑轨套装在壳体的外侧,套筒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填充层,且套筒、橡胶填充层和壳体上均开设有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通槽。

所述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沿中空纤维膜丝长度方向穿插设置在多个中空纤维膜丝之间,且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由多个实心柱体组成,实心柱体中含有的截面一的直径为2-8mm,含有的截面二的直径为4-12mm。

所述固定盘上设有膜元件插槽,膜元件的两端固定在插槽内,且膜元件与插槽的接触处设有O型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可强化膜组件内部的湍流强度,减轻浓差极化及膜污染,提高过滤效率;而且过滤完后,可以转动套筒使得套筒上设置的通槽与壳体上设置的通槽重合,从而可以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清理,避免了不能排出的小颗粒堵塞出液口和浓水出口,保证了超滤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封盖一;3、封盖二;4、进液口;5、出液口;6、橡胶填充层;7、浓水出口;8、固定盘;9、中心支撑管;10、中空纤维膜丝;11、曝气孔;12、进气管;13、曝气装置;14、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5、套筒; 16、滑轨;17、通槽;18、截面一;19、截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组件,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封盖一2和封盖二3,封盖一1上设有进液口4,封盖二3上设有出液口5,壳体1的一侧设有浓水出口7,壳体1的内部两端对称设有固定盘8,两固定盘 8之间设有若干膜元件,膜元件包括中心支撑管9和设置在中心支撑管9周围的多个中空纤维膜丝10,中心支撑管9上设有若干曝气孔11,中心支撑管9的一端连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的一端伸出壳体1并连有曝气装置13,相邻的膜元件之间设有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4,且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4的两端设置在两固定盘8上,壳体1的外侧套有套筒15,套筒15通过滑轨16套装在壳体1的外侧,套筒15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填充层6,且套筒15、橡胶填充层6和壳体1上均开设有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通槽17。

所述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4沿中空纤维膜丝10长度方向穿插设置在多个中空纤维膜丝10之间,且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4由多个实心柱体组成,实心柱体中含有的截面一18的直径为2-8mm,含有的截面二19的直径为4-12mm。

所述固定盘8上设有膜元件插槽,膜元件的两端固定在插槽内,且膜元件与插槽的接触处设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液体从进液口4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通过中空纤维膜丝10处理后,从出液口5排出,而少量的浓水经过浓水出口7排出,过滤时可通过曝气装置13经曝气孔11向壳体1的内部通入气体来对膜元件进行气扫清洁,相邻的膜元件之间设置的变截面式湍流促进器14可强化膜组件内部的湍流强度,减轻浓差极化及膜污染,提高过滤效率;当需要对壳体1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只需转动套筒15使得套筒15上设置的通槽17与壳体1上设置的通槽 17重合,即可很方便的清理掉壳体1内部的杂物,设置的橡胶填充层6用于保证超滤组件的密封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