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3063发布日期:2019-03-02 04:57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煅烧窑产生的废气具有温度高、含尘浓度高、湿度大、废气量大等特点,给治理废气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如使用静电除尘器或者袋式除尘器,因其具有设备重量大,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运行维护的成本大等缺点,因此大部分煅烧窑未使用上述两种除尘器。而使用湿式除尘器,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湿式除尘器均需使用动力装置,造成整体的重量偏重且会产生热量,需要插座配合,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其具有重量轻且不需要动力装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包括除尘罐,所述除尘罐设置有S形通道,所述S形通道的内壁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除尘罐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除尘罐的顶部设置为梯形,除尘罐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有灰尘的气体从通气管中流出,尘埃将会滞留在除尘罐的内部进而形成淤泥,而蓄积在除尘罐的底部。而过滤网能够进一步清除灰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罐的侧壁连通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使用后,需要对除尘罐内进行换水,此时可以利用水泵进行加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罐的底部设置为V形,所述除尘罐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与除尘罐底部紧贴的运输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积在除尘罐底部的淤泥将会在运输机的作用下而运输到除尘罐外,起到再次利用的作用,并且能够节约出除尘罐内的空间,让除尘罐能够长时间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机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斜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板能够增强传送带运输淤泥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形通道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方便通气管卡入卡接槽的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接槽和通气管的配合使用,方便通气管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形通道固定连接有引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能够将S形通道内的淤泥引导至除尘罐的底部,进而避免S形通道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带有灰尘的气体从通气管中流出,尘埃将会滞留在除尘罐的内部进而形成淤泥,而蓄积在除尘罐的底部。而过滤网能够进一步清除灰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固定板和通气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除尘罐;2、S形通道;3、通气管;4、过滤网;5、水泵;6、运输机;7、传送带;8、斜板;9、固定板;10、卡接槽;11、引流板;12、出气口;13、支撑杆;14、转动轮;15、进气口;1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小型无动力湿式除尘器,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包括除尘罐1。除尘罐1内设置有S形通道2,除尘罐1的侧面设置有进气口15,除尘罐1设置有一端从出气口12内插入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S形通道2内的通气管3。通气管3处于S形通道2内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通气管3设置有处于倒角处附近的弧形槽16,S形通道2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设置有贯穿固定板9的卡接槽10。固定板9与通气管3卡接,通气管3处于卡接槽10内,通气管3的倒角方便通气管3卡入卡接槽10内,另外当通气管3卡入卡接槽10内后,弧形板让通气管3更好地卡在固定板9内。

如图3和图4所示,S形通道2内固定连接有处于通气管3一侧的引流板11,在水中形成泥浆会顺着引流板11流动至除尘罐1的底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除尘罐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气体流出除尘罐1的出气口12。除尘罐1的顶部设置为梯状。除尘罐1固定连接有处于出气口12下方的过滤网4,能够进一步清除气体上带有的灰尘。除尘罐1的侧壁设置有与侧壁连通的水泵5,水泵5能够给除尘罐1内加水。

如图1和图3所示,除尘罐1的底部设置为V形,除尘罐1的底部设置有倾斜且与除尘罐1底部紧贴的运输机6。运输机6包括传送带7,传送带7与除尘罐1的底部紧贴。传送带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斜板8。除尘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13。每根支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便滑动的转动轮14。

工作过程:

将水加入除尘罐1内,当水面上升漫过S形通道2后,向通气管3内通气,从通气管3中流出的气体将与水混合,形成泥浆进而下落至除尘罐1的底部,随后通过运输机6移动至除尘罐1的外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