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303发布日期:2019-03-15 20:1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细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



背景技术:

均质机主要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组织分散、医药领域的样品准备、食品工业的酶处理,食品中农药残留以及兽药残留检测以及在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油漆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方面。均质机采用不锈钢系统,可有效的分离护体样品表面和被包含在内的微生物均一样品,样品装在一次性无菌均质袋中,不与仪器接触,满足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的要求。现有的均质机通常只具有柱塞式和搅拌剪切式中的一种乳化方式,因此在乳化时,作用力的方向比较单一,其次柱塞式的往复运动程度和频率较高,导致容易损坏,具有较高的使用成本,而搅拌剪切的均质机则乳化程度不如柱塞式的好。

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将两种乳化方式合二为一,达到更好的乳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柱塞组件、乳化腔和剪切组件,所述乳化腔的一端连接有进料筒,所述乳化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筒,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上连接有一端穿过所述进料筒位于所述乳化腔内的柱塞杆,所述剪切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一端穿过所述出料筒位于所述乳化腔内的搅拌轴,所述进料筒的侧面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出料筒的侧面连接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乳化腔内靠近所述进料筒的一端设有第一乳化腔,所述乳化腔靠近所述出料筒的一端设有第二乳化腔,所述第一乳化腔与所述第二乳化腔之间设有第三乳化腔,所述柱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乳化腔内且连接有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料筒截面面积的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柱塞杆的往复运动可以将所述进料筒和所述第一乳化腔连通,也可以将所述进料筒和所述第一乳化腔阻隔。

优选的,所述第三乳化腔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乳化腔连通的连接管和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通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另一端设有网板。

优选的,所述柱塞杆的侧面在所述气缸与所述进料筒之间套有过度轴承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所述进料筒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出料筒的部分设有第二螺旋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乳化腔内的部分设有第一螺旋搅拌桨,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桨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桨的截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搅拌桨位于所述第二乳化腔内,所述第二螺旋搅拌桨位于所述出料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传统的均质器只有柱塞式或者剪切式一种乳化方式,均质的方向比较单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乳化腔的合理改进,使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两种乳化方式,待乳化液在高压作用下首先进入进料筒,由于柱塞杆的往复运动,可以连通进料筒和第一乳化腔,然后依次通过连接管、过渡腔和网板进入第二乳化腔,由于连接管的管径较小,因此在液体流动的过程受到连接管管壁的作用辅助乳化更加均匀;最后由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边剪切式搅拌边导出出料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乳化腔;21、进料筒;22、出料筒;23、第一乳化腔; 24、第二乳化腔;3、柱塞组件;31、气缸;32、过度轴承;33、缓冲腔;34、连接板; 35、柱塞杆;351、密封板;4、剪切组件;41、搅拌轴;42、电机;43、第一螺旋搅拌桨;44、第二螺旋搅拌桨;5、第三乳化腔;51、连接管;52、过渡腔;53、网板;6、进料管;7、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花生四烯酸粉末生产用均质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柱塞组件3、乳化腔2和剪切组件4,乳化腔2的一端连接有进料筒21,乳化腔2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筒22,柱塞组件3包括气缸31,气缸31上连接有一端穿过进料筒21位于乳化腔2内的柱塞杆35,剪切组件4包括电机42,电机42连接有一端穿过出料筒22位于乳化腔2内的搅拌轴41,进料筒21的侧面连接有进料管6,出料筒 22的侧面连接有出料管7。

如图1所示,乳化腔2内靠近进料筒21的一端设有第一乳化腔23,乳化腔2靠近出料筒22的一端设有第二乳化腔24,第一乳化腔23与第二乳化腔24之间设有第三乳化腔5,柱塞杆35的一端位于第一乳化腔23内且连接有截面面积大于进料筒21截面面积的密封板351。

如图1所示,密封板351通过柱塞杆35的往复运动可以将进料筒21和第一乳化腔 23连通,也可以将进料筒21和第一乳化腔23阻隔。

如图1所示,第三乳化腔5包括一端与第一乳化腔23连通的连接管51和一端与连接管51另一端连通的过渡腔52,过渡腔52的另一端设有网板53。

如图1所示,柱塞杆35的侧面在气缸31与进料筒21之间套有过度轴承32和缓冲腔33,缓冲腔33与进料筒2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4。

如图1所示,搅拌轴41位于出料筒22的部分设有第二螺旋搅拌桨44,搅拌轴41 位于乳化腔2内的部分设有第一螺旋搅拌桨43,第二螺旋搅拌桨44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螺旋搅拌桨43的截面直径。

如图1所示,第一螺旋搅拌桨43位于第二乳化腔24内,第二螺旋搅拌桨44位于出料筒22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交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