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767发布日期:2019-01-25 17:2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60%以上,我国的水资源短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肥一体化可以实现节水灌溉和水肥的高效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水肥一体化作业一般需要先用固体肥输送机构将固体肥输送到混肥箱内,固体肥与水在混肥箱内混合变成液体肥后,再被输送到地里。为了使得固体肥与水充分混合,一般会在混肥箱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进行搅拌时震动幅度较大、噪音较大、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混肥效果好,而且工作时的震动幅度小、噪音小、能耗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包括固体肥输送机构、混肥箱和设置在混肥箱内的混肥机构,固体肥输送机构的出口与混肥箱连通,关键是:所述的混肥机构包括在混肥箱内沿竖向排列的一组水肥混合斜板,水肥混合斜板的进料端与混肥箱固定连接、出料端向下倾斜,每个水肥混合斜板的出料端都延伸到位于其下方的水肥混合斜板的进料端上方,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固体肥输送机构和输水管的出口都位于最上方水肥混合斜板的进料端上方。

混肥箱内所有的水肥混合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上向下逐渐减小。

混肥箱内水肥混合斜板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上斜板、中斜板和下斜板,下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5.5°,中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7°-8°,上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γ为8.5°-9.5°。

所述的制作装置还包括循环泵,循环泵的进口与混肥箱连通,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的出口端延伸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的进料端上方。

所述的制作装置还包括储肥箱、以及设置在储肥箱与混肥箱之间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进口与混肥箱的出口连通,过滤机构的出口与储肥箱的进口连通。

所述的过滤机构是设置在混肥箱与储肥箱之间的过滤池,过滤池的底板包括斜板和沉淀槽,沉淀槽位于斜板的最低处,斜板上开设有过滤口,过滤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储肥箱的进口上方,制作装置还包括反冲洗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水平架设在储肥箱与混肥箱之间的转轴、设置在储肥箱上的行走座、固定在行走座上且用于冲洗过滤网的反冲洗管,还包括与转轴连接的驱动机构、进口与储肥箱连通且出口与反冲洗管连通的输送泵,行走座与转轴形成传动配合使位于斜板下方的反冲洗管具有沿斜板长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所述的转轴上固定有齿轮,行走座上端面固定有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使行走座与转轴形成传动配合。

在储肥箱与斜板之间固定有与斜板平行设置的滑板,滑板的最低处延伸到沉淀槽下方,行走座设置在滑板上并与滑板形成滑动配合。

位于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的最高处上方设置有分流管,分流管的长度方向与水肥混合斜板的宽度方向相同,分流管的两端为封闭端、中部与输水管连通,分流管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出水孔。

所述的行走座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反冲洗管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行走座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定位杆、与反冲洗管下端面固定连接的门形的连接座,连接座开口端的两个侧板上都开设有过孔,连接座套装在定位杆上,连接座借助穿过过孔的紧固螺栓和套装在紧固螺栓上的螺母的配合与定位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固体肥输送机构将固体肥料输送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上,水源中的水经过输水管也落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上,固体肥和水沿着水肥混合斜板边滑动降落边融合,利用水肥混合斜板可以延长固体肥与水的接触时间,经过所有的水肥混合斜板后,固体肥与水充分融合,与利用搅拌机构进行搅拌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混肥机构,混肥效果好,而且工作时的震动幅度小、噪音小、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固体肥输送机构,2代表混肥箱,3代表水肥混合斜板,4代表输水管,5代表循环泵,6代表储肥箱,7代表过滤池,8代表斜板,9代表沉淀槽,10代表转轴,11代表行走座,12代表反冲洗管,13代表滑板,14代表分流管,15代表定位杆,16代表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液体肥制作装置,包括固体肥输送机构1、混肥箱2和设置在混肥箱2内的混肥机构,固体肥输送机构1的出口与混肥箱2连通,混肥机构包括在混肥箱2内沿竖向排列的一组水肥混合斜板3,水肥混合斜板3的进料端与混肥箱2固定连接、出料端向下倾斜,每个水肥混合斜板3的出料端都延伸到位于其下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的进料端上方,制作装置还包括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4,固体肥输送机构1和输水管4的出口都位于最上方水肥混合斜板3的进料端上方。

固体肥输送机构1包括吸肥机、与吸肥机进口连通的吸肥管、与吸肥机出口连通的出肥管,混肥箱2顶部固定有插座,吸肥机上固定有门形的滑块,滑块插装在插座上并与插座形成滑动配合,使吸肥机具有沿水肥混合斜板3宽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固体肥在水肥混合斜板3上的掉落位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混肥箱2内所有的水肥混合斜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上向下逐渐减小。水肥混合斜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固体肥和水流动的越慢,则固体肥和水的接触时间越长,所以由上向下逐渐缩小水肥混合斜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这样可以延长混肥时间,提高混肥效果。

混肥箱2内水肥混合斜板3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上斜板、中斜板和下斜板,下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5.5°且优选为5°,中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7°-8°且优选为7.5°,上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γ为8.5°-9.5°且优选为9°。水肥混合斜板3的数量越多、水肥混合斜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则固体肥和水流动的越慢,固体肥和水的接触时间越长,融合效果越好,但是混肥效率会很低,相反,水肥混合斜板3的数量越少、水肥混合斜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大,则固体肥和水流动的越快,混肥效率越高,但是融合效果会很差,所以水肥混合斜板3的数量及其倾斜角度的配合至关重要,本实用新型经过反复研究确定选用三个水肥混合斜板3,通过它们的倾斜角度的配合,即可满足混肥需求,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又可以保证有较高的混肥效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制作装置还包括循环泵5,循环泵5的进口与混肥箱2连通,循环泵5的出口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的出口端延伸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的进料端上方。混肥过程中,利用循环泵5将液体肥送回到水肥混合斜板3上,使混肥箱2内的液体肥始终处于循环流动状态,融合效果更好。循环泵5位于混肥箱2内部,可以缩小制作装置所需占用的空间,整体更加整齐有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制作装置还包括储肥箱6、以及设置在储肥箱6与混肥箱2之间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进口与混肥箱2的出口连通,过滤机构的出口与储肥箱6的进口连通。利用过滤机构对水肥融合后得到的液体肥进行过滤,可以减少液体肥中的杂质,提高液体肥的质量。过滤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在混肥箱2出口处设置的过滤网,也可以是在混肥箱2下方设置的单独的过滤池。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机构是设置在混肥箱2与储肥箱6之间的过滤池7,过滤池7的底板包括斜板8和沉淀槽9,沉淀槽9位于斜板8的最低处,斜板8上开设有过滤口,过滤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储肥箱6的进口上方,制作装置还包括反冲洗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水平架设在储肥箱6与混肥箱2之间的转轴10、设置在储肥箱6上的行走座11、固定在行走座11上且用于冲洗过滤网的反冲洗管12,还包括与转轴10连接的驱动机构、进口与储肥箱6连通且出口与反冲洗管12连通的输送泵,行走座11与转轴10形成传动配合使位于斜板8下方的反冲洗管12具有沿斜板8长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利用输送泵向反冲洗管12内输送液体肥,在反冲洗管12喷出的液体肥的高压冲力作用下,过滤网上的污垢与过滤网分离,并沿着斜板8滑落到沉淀槽9内,可以避免过滤网上粘附的污垢太多而影响液体肥的流速和混肥效率。可以定期开启反冲洗管12对过滤网进行冲洗,也可以使反冲洗管12在混肥过程中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反冲洗时才有储肥箱6内过滤后得到的液体肥,而不用混肥箱2内的液体肥,这样可以避免没有经过过滤的液体肥落入到储肥箱6内后给储肥箱6内经过过滤得到的液体肥引入杂质。过滤池7与混肥箱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者是插接,可以定期将过滤池7拆卸下来,将沉淀槽9内的污垢清理干净。

转轴10上固定有齿轮,行走座11上端面固定有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使行走座11与转轴10形成传动配合,齿轮齿条传动,承载能力大,传动精度高,使得反冲洗管12保持匀速前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储肥箱6与斜板8之间固定有与斜板8平行设置的滑板13,滑板13的最低处延伸到沉淀槽9下方,行走座11设置在滑板13上并与滑板13形成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板13,可以确保反冲洗管12在行走过程中与过滤网各处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对过滤网的冲洗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避免行走座11反复行走过程中对储肥箱6产生磨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的最高处上方设置有分流管14,分流管14的长度方向与水肥混合斜板3的宽度方向相同,分流管14的两端为封闭端、中部与输水管4连通,分流管1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出水孔。输水管4中的水进入到分流管14内后,经过出水孔排出,使得流出的水在水肥混合斜板3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水肥融合效果更好。同理,与循环泵5连接的循环管的上端连接有均流管,均流管位于分流管14下方,均流管的长度方向与分流管14的长度方向相同,均流管的两端也是封闭端、中部与循环泵5的出口连通,均流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均流孔,循环泵5中的液体肥进入到均流管内后,经过均流孔排出,使得流出的液体肥在水肥混合斜板3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水肥融合效果更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行走座1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反冲洗管12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行走座11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定位杆15、与反冲洗管12下端面固定连接的门形的连接座16,连接座16开口端的两个侧板上都开设有过孔,连接座16套装在定位杆15上,连接座16借助穿过过孔的紧固螺栓和套装在紧固螺栓上的螺母的配合与定位杆15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反冲洗管12的角度、从而改变反冲洗管12与过滤网之间的间距、达到更好的反冲洗效果时,拆掉螺母,松开并旋转连接座16,通过改变连接座6的开口方向即可改变反冲洗管12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调节好后,再将螺母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使连接座16与定位杆15夹紧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混肥箱2和储肥箱6都固定在框型架上且储肥箱6位于混肥箱2下方,水肥混合斜板3的长度边沿左右方向设置、宽度边沿前后方向设置,水肥混合斜板3的长度边与混肥箱2的内壁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使得固体肥和水只能沿着水肥混合斜板3的斜面向下滑落。混肥箱2底部的前后两侧都固定有定位板,转轴10架设在两个定位板之间并与两个定位板形成转动配合,滑板13与框形架固定连接,滑板13的下端搭放在储肥箱6上。位于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的进料端位于混肥箱2的右端,混肥箱2顶部的右端固定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插座,固体肥输送机构1的吸肥机上的滑块插装在插座上并与插座形成滑动配合,使吸肥机具有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固体肥在水肥混合斜板3上的掉落位置。水肥混合斜板3包括下定位板和上接料板,混肥箱2的内壁上固定有搭放柱,下定位板下端面的一端设置有卡块,下定位板放置在搭放柱上且带有卡块的一端位于下方,卡块与搭放柱卡接形成为限位结构,使得水肥混合斜板3与混肥箱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定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拆装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混肥时,首先利用固体肥输送机构1将固体肥输送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上,同时水源中的水经过输水管4也落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上,固体肥和水沿着水肥混合斜板3边滑动降落边融合,利用循环泵5和循环管的配合将固体肥和水融合后得到的液体肥送回到最上方的水肥混合斜板3上,使混肥箱2内的液体肥始终处于循环流动状态,融合效果更好。当固体肥和水的添加量都达到设定值后,固体肥输送机构1、输水管4和循环泵5都停止工作,将混肥箱2中的液体肥输送到过滤池7内,液体肥经过过滤网后落入到储肥箱6内备用。储肥箱6上方设置有液体肥输送机构,液体肥输送机构的进液管延伸到储肥箱6内部,需要使用时,利用液体肥输送机构进行输送即可。与利用搅拌机构进行搅拌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混肥机构,在确保满足混肥效果的前提下,工作时的震动幅度小、噪音小、能耗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