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568发布日期:2019-04-16 23:4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业中,铸造用涂料的制备设备,目前还是单一的设备作业,没有整合成自动化生产设备,制约着自动化在铸造业中的全面实施。传统铸造涂料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参与,难免效率低下,误差容易累计。除此之外,现有的铸造涂料的制备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整个制备环节有多个设备参与,每台设备分别制备单一涂料配料,再将这些单一的配料按比例混合形成铸造涂料制品,因此整个制备过程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多个单一设备的运行,使得多个制备环节容易出现骨料飞扬,导致作业环境被粉尘污染,作业者容易患职业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包括若干个料桶,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综合搅拌釜、预溶解搅拌桶和电控柜,所述综合搅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固定设置密封盖,所述釜体底部向左侧倾斜,且倾斜端固定设置出料口,所述釜体底部固定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釜体底部,且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搅拌叶,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内固定设置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电控柜电性连接;所述预溶解搅拌桶固定设置在综合搅拌釜的上方,且预溶解搅拌桶下端设置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延伸至综合搅拌釜内,所述预溶解搅拌桶的侧面固定设置与料桶数量对应的液料管,所述液料管伸入料桶内部,且液料管上均固定设置气动隔膜泵、电磁流量计和气动阀,所述气动隔膜泵、电磁流量计和气动阀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和出液管均固定设置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柜外部固定设置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能够显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和配合重量传感器显示涂料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为螺旋或发散性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环境污染,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设置预溶解搅拌桶,能够将称量好的块料先加入预溶解搅拌桶进行预处理,块料预溶解后再输入综合搅拌釜中,避免影响后期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料桶、2综合搅拌釜、21釜体、22密封盖、23出料口、24驱动电机、25搅拌叶、26支撑腿、27底座、28重量传感器、3预溶解搅拌桶、4电控柜、41触摸显示屏、5液料管、6气动隔膜泵、7电磁流量计、8气动阀、9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一种铸造涂料配料装置,包括若干个料桶1,还包括综合搅拌釜2、预溶解搅拌桶3和电控柜4,综合搅拌釜2包括釜体21,釜体21上固定设置密封盖22,釜体21底部向左侧倾斜,且倾斜端固定设置出料口23,釜体21底部固定设置驱动电机24,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伸入釜体底部,且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搅拌叶25,釜体21的底部固定设置支撑腿26,支撑腿26的底部固定设置底座27,底座27内固定设置重量传感器28,重量传感器28与电控柜4电性连接;预溶解搅拌桶3固定设置在综合搅拌釜2的上方,且预溶解搅拌桶3下端设置出液管31,出液管31延伸至综合搅拌釜2内,预溶解搅拌桶3的侧面固定设置与料桶数量对应的液料管5,液料管5伸入料桶1内部,且液料管5上均固定设置气动隔膜泵6、电磁流量计7和气动阀8,气动隔膜泵6、电磁流量计7和气动阀8均与电控柜4电性连接。电磁流量计7能够对液体进行监控,当达到设定量时,给出信号,停止上料;重量传感器28能够反馈物料重量信息,并发送至电控柜4,并显示出来,当达到设定量时,给出信号,停止上料;通过电磁流量计7和重量传感器28作为双重监控,确保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出料口23和出液管31均固定设置截止阀9,截止阀9均与电控柜4电性连接。电控柜4能够控制截止阀9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自动化操作。

本实施例中,电控柜4外部固定设置触摸显示屏41,触摸显示屏41能够显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和配合重量传感器显示涂料重量。触摸显示屏41不仅能够对各部件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对各部件进行参数设置。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4为减速电机,便于对搅拌速度进行控制,便于适用于各种物料。

本实施例中,搅拌叶25为螺旋或发散性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灵活性和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